诗文 | 《船居寓意》 |
释义 | 《船居寓意》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 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 释德诚曾有偈曰:“三十年来坐钓台,钓头往往得黄能。金鳞不遇空劳力,收取丝纶归去来。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三十年来海上游,水清鱼现不吞钓,钓竿斫尽重栽竹,不计功程得便休。有一鱼兮伟莫裁,混融包纳信奇哉。能变化,吐风雷,下线何曾钓得来。别人只看采芙蓉, 香气长粘绕指风。两岸映, 一船红, 何曾解染得虚空,问我生涯只是船,子孙各自赌机缘。不由地,不由天,除却蓑衣无可传。”其中“千尽丝纶直下垂”四句,丛林盛传,最为著名。 这四句写的是垂钓的情景和过程,在深广、空寂的境界中寄寓了随缘任运的禅理。禅家认为,真正道人“随缘消旧业,任运着衣裳”,自然合泊而成为随缘任运的生活。而好的禅诗,是将禅的意味渗透在个人的日常生活里,待发之为诗,全自自性流出,无不自得。此四句,富于理趣而无禅语。总观原句,不过是着眼于垂钓的平常事情,这就使我们从浮泛的人生中落实到真切的感受上; 而此一钓事,毫无计较,纯任本然,又与常人不同,遂使人醒觉,于最平实的生活中向上探求 “生死不染、去住自由的境界”。 千尺丝纶,以见求之深;万波随动,以见动之广。“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我们乃只看见一钓深下静垂,一波引动了万波,月光在微微波纹上轻轻荡漾。这样一个空灵的静夜,安闲恬静虚融澹泊,心中的杂念若尘屑般沉落干净,七通八达,悠然自在的情趣油然而生。水波愈动,愈见人心之宁静,愈现宇宙之空寂,乃能直接证入万有本性,即所谓直见心性,超出生生灭灭。《五灯会元》 卷五记载了船子和尚与夹山的一段问答语录。“师又问: ‘垂丝千尺,意在深潭。离钩三寸,子何不道?’ 山拟开口,被师一桡打落水中。……师曰: ‘竿头丝线从君弄,不犯清波意自殊。’ 山遂问: ‘抛纶掷钓,师意如何?’师曰: ‘丝悬渌水,浮定有无之意。’ 山曰: ‘语带玄而无路,舌头谈而不谈。’ 师曰:‘钓尽江波,金鳞始遇。’”可见,在垂钓与江波之间乃寄托着船子和尚对禅道的妙悟,故自云 “除却蓑衣无可传”。 “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写出了作者理想的人生态度。唐代王维诗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与此精神相通。所谓随缘任运的态度,即是当行就行,当止就止,鱼既不食,遂空载月归。故此平常举动,寓意颇深。这两句诗,不仅用意深而且意境高远。月亮的清辉透入幽人通脱无碍的禅思,因而涌现了一个晶莹的宇宙,那无限丰富的意象带引我们返回清静虚空的境界。 偈颂是借助诗境来表达禅境,我们今天欣赏它乃是由领悟禅境而赏悟诗境,诗的意境才是我们的目的。中国艺术的理想境界是澄怀观道,不惟禅诗,中国的诗和画皆以能启示最高心灵者为最上,其他如直观物相的模写或活跃生命的传达均以此境为归宿。达到最高心灵境界的作品,“卒读之而皎皎明月,仙仙白云,鸿雁高翔,坠叶如雨,不知其何以冲然而澹,翛然而远也。” (蔡小石《拜石山房词》) 船子和尚的这四句偈颂就达到了这种境界。它不落言诠,却是如此亲切,如此透彻,直捷了当,斩尽一切葛藤,删除一切滥调。 依禅家看法,凡属文字言说,皆无实义,随说随破,故喻如指月。所以我们欣赏禅诗,虽不得不执著于文字言说,却不能因此壅塞不通而失掉 “心印”。所谓 “不从学解机智得之”,可以提醒我们每一位读者。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