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注释】:

返:

①还;回归;返回。《庄子·逍遥游》:“大而无当,往而不返。”崔灏《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②归还。陈夔龙《梦蕉亭杂记》卷二:“屡思返璧,力不从心。”(璧:平圆而且中间有孔的一种玉。)③回转;返回。《豆棚闲话·陈斋长论天谈地》:“日将暮矣,余将返驾入城。”(驾:车。)④违反;反对。《齐民要术·种谷》:“任情返道,劳而无获。”⑤更;重新。《吕氏春秋·慎入》:“孔子烈然返瑟而弦。”

长:

(一)①长度;两端的距离。《考工记· 车人》:“车人为车,柯长三尺。”②长度大。与“短”相对。1.指空间。古乐府(木兰诗》:“北市买长鞭。”2.指时间。《韩非子·难一》:“矜伪不长,盖虚不久。”③巨大。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会:一定。济:渡。)④辽阔。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鸟飞不到吴天长。”⑤经常。张籍《猛虎行》:“谷中近窟有山村,长向村家取黄犊。”⑥长处;专长。韩愈《画记》:“以为非一工人之所能运思,盖丛集众工人之所长。”⑦擅长。《三国志· 吴书·周瑜传》:“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 (二)zhǎng ①年龄大;辈分高。杜甫《兵车行》:“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②排行第一。《史记·李斯列传》:“始皇有二十馀子,长子扶苏以数直谏上……”③首领;首长。《礼记·曲礼下》:“九州之长,入天子之国曰牧。”(牧:官名。)④生长;成长。贾谊《论积贮疏》:“淫侈之俗,日日以长。”⑤抚养。《诗经· 小雅·蓼莪》:“长我育我。”⑥滋长。《诗经·小雅·巧言》:“君子屡盟,乱是用长。”(盟:盟誓。用:以。)⑦增进;增强。《礼记·学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反:反省。)⑧提高。李白《与韩荆州书》:“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青萍:剑名。结绿:玉名。)

安:

①安宁;安稳;安定。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风雨不动安如山。”《汉书·薛广德传》:“乘船危,就桥安。”(就桥:从桥上走。)②使安宁。《三国志·蜀书·蒋琬传》:“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③安乐;安逸。《孟子·告子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④安心。陈寿《三国志·魏书·司马朗传》“郊境之内,民不安业。”⑤安放;设置。陆游《东阳道中》诗:“先安笔砚对溪山。”⑥疑问代词。相当于“什么”、“什么地方”。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曰:‘沛公安在?’”《汉书·黥布传》:“女安从知之?”(女:你。)⑦副词。表示反问。韩愈《马说》:“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陌:

①田间东西走向的小路。《史记·商君列传》:“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②泛指道路。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寻常巷陌。”③通“佰”。钱一百为佰。《旧五代史·王章传》:“官库出纳缗钱,皆以八十为陌。”(缗:穿铜钱用的绳子。)

秋:

①谷物成熟。《礼记·月令》:“(孟夏之月)麦秋至。”②秋天的庄稼。赵汝鐩《耕织叹》:“香穗垂头秋登场。”③秋季,农历七至九月。李绅《悯农二首》之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④一年的时间段。《史记·梁惠王世家》:“千秋万岁后将传于王。”⑤时刻;时候。《宋史·宗泽传》:“今日乃汝立功之秋,不可失也。”⑥喻白色。陆游《诉衷情》:“胡未灭,鬓先秋。”⑦形容飞的样子。《汉书·礼乐志》:“飞龙秋,游上天。”也作“秋秋”。《荀子·解蔽》:“凤凰秋秋。”

秋风:

秋天的风,西风。刘彻《秋风辞》:“~~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风:

(一)①空气流通的现象。《诗经·邶风·北风》:“北风其凉。”②吹风;让风吹。《孟子·公孙丑下》:“有寒疾,不可以风。”③比喻快速如风。《资治通鉴·晋成帝咸和五年》:“俟足下军到,风发相赴。”④气势;势头。《晋书·刘毅传》:“好臧否人物,王公贵人望风惮之。”⑤教化;教育。《周书·齐炀王宪传》:“宣风导礼。”⑥风气;风俗。柳宗元《捕蛇者说》:“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陆游《游山西村》:“衣冠简朴古风存。”⑦景象;景色。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首》之一:“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⑧风度;风格。杜甫《咏怀古迹五首》:“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⑨歌谣;民歌。《左传·襄公十八年》:“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骤:屡次。)⑩走失;散失。《尚书·费誓》:“马牛其风。”(11)病名。《三国志·魏书·王粲传》注引《典略》:“太祖先苦头风,是日疾发卧。”(12)讽诵。严羽《沧浪诗话·诗辩》:“先须读《楚辞》,朝夕讽詠,以为之本。” (二)fěng 通“諷(fěng)”。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诫。《汉书·赵广汉传》:“广汉闻之,先风告(杜)建不改,于是收案致法。”(收案:收审。)[风骚]《诗经》的《国风》和《楚辞》的《离骚》的合称。《宋书·谢灵运传论》:“莫不同祖风骚。”(祖:效法。)也泛指诗文。高适《同崔员外綦毋拾遗九日宴京兆府李士曹》:“晚晴催翰墨,秋兴引风骚。”(翰:笔。)

鼓:

①打击乐器之一。多为圆桶形或扁圆形,中间空,两端蒙着皮革。《荀子·礼论》:“钟鼓管磬琴瑟竽笙,所以养耳也。”也指鼓声。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②击鼓。《诗经》:“子有钟鼓,弗鼓弗考。”又击鼓进军。《左传·庄公十年》:“战于长勺,公将鼓之。”③形状、功能类似鼓的东西。谭嗣同《仁学》上:“耳有鼓焉,声入而肖其响,由鼓传脑而觉为闻。”(肖:相像;类似。)④隆起;凸出。马中锡《中山狼传》:“遂鼓吻奋爪以向先生。”⑤敲击或弹奏(乐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⑥震动;激发。《楚辞·渔父》:“渔父莞(wǎn)尔而笑,鼓枻(yì)而去。”(莞尔:微笑。枻:桨。)⑦用风箱等扇(风)。《三国志·魏书·王粲传附陈琳》:“今将军总皇威,握兵要,龙骧(xiāng)虎步,高下在心;以此行事,无异于鼓洪炉以燎毛发。”(骧:马昂首快跑。)⑧古代夜间计时单位。《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四鼓,愬至城下,无一人知者。”(愬:李愬)。

悲:

①哀痛;悲伤。《礼记· 问丧》:“夫悲哀在中,故形变于外也。”《韩非子·和氏献璧》:“子奚哭之悲也?”(奚:为何。)②同情;怜悯。柳宗元《捕蛇者说》:“(蒋氏)言之,貌若甚戚者。余悲之。”(戚:悲哀。)③眷恋。《汉书·高祖纪下》:“游子悲故乡。”


诗文 返葬长安陌,秋风箫鼓悲。
释义

返葬长安陌,秋风箫鼓悲。

“返葬长安陌,秋风箫鼓悲。”诗句出处:《故徐州刺史赠吏部侍郎苏公挽歌词三首》;是唐朝诗人张九龄的作品。

韦玄方继相,荀爽复齐名。在贵兼天爵,能贤出世卿。
学闻金马诏,神见玉人清。藏壑今如此,为山遂不成。
相如只谢病,子敬忽云亡。岂悟瑶台雪,分雕玉树行。
清规留草议,故事在封章。本谓山公启,而今殁始扬。
返葬长安陌,秋风箫鼓悲。奈何相送者,不是平生时。
寒影催年急,哀歌助晚迟。宁知建旟罢,丹旐向京师。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8:0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