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诗歌·刘克庄诗《戊辰书事》 |
释义 | 诗歌·刘克庄诗《戊辰书事》诗歌·刘克庄诗《戊辰书事》 诗人安得有春衫?今岁和戎百万缣。从此西湖休插柳,剩栽桑树养吴蚕! (据《宋诗钞·后村集补钞》) 戊辰是宋宁宗嘉定元年(1208)。这年三月,宋金议和。按条约规定,南宋除付犒赏金兵费用钱三百万贯外,每年还须向金纳银三十万两,绢三十万匹。诗题“书事”,指的就是这一丧权辱国的事件。 “诗人安得有春衫?今岁和戎百万缣。”诗人从自己春衫无着的境况写起,点明嘉定议和带来国困民穷的后果,入手擒题。“缣”是一种丝织品。“缣”万匹,象征赔款惨重。从诗人的感叹中传出了自宋金议和以来百姓生活困苦不堪的心声。“从此西湖休插柳,剩栽桑树养吴蚕”,紧承“今岁和戎百万缣”句而生遐想: 从今以后不要在西湖岸边插柳栽花了,只栽种桑树,养蚕织缣,供奉金人。这是反话正说,波澜顿起,出人意表,似谐实庄,讽意婉曲,蕴涵丰富。钱钟书先生曾引宋人陈德武《水龙吟》与之作比照:“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四山晴翠。使百年南渡,一时豪杰,都忘却平生志。……力士推山,天吴移水,作农桑地。”指出本诗是以“无衫可穿作为‘比兴’来讲民穷财尽,还希望西湖边的小朝廷注意国计民生,不要再文恬武嬉”(见于《宋诗选注》)。说得鞭辟入理。在此,诗人只摄取春衫、彩缣、杨柳、吴蚕这几件和人民生活紧密联系的景物,巧构诗思,着重描写了丧权辱国地议和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在自己思想上激起的强烈反响。这种大处着眼、小处着笔的手法,特别适合于形式短小的五、七言绝句的创作。这首诗虽只四句二十八字,却以小见大,把一个联结国运之兴衰、万民之哀乐的重大主题容纳在平凡、常见的景物之内,寓讽刺、议论于形象之中,尺幅之内有跌宕起伏之势,达到了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高度统一,展现了特定历史时期令人痛心疾首的一幕悲剧。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在千回百折中荡漾。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