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蜀妓《鹊桥仙》 |
释义 | 蜀妓《鹊桥仙》蜀妓《鹊桥仙》蜀 妓 蜀 妓 说盟说誓。说情说意。动便春愁满纸①。多应念得脱空经②,是那个、先生教底。不茶不饭,不言不语,一味供他憔悴。相思已是不曾闲,又那得、功夫咒你。 注释 ①动:动辄,常常。②“多应”句:大概是读过了教人如何说谎哄骗的经书吧。多,大多,多半。脱空,指言而无信,言行不一。吕本中《东莱紫微师友杂记》:“刘器之尝论至诚之道,凡事据实而言,才涉诈伪,后来忘了前话,便是脱空。”经,经书,经典。 仕女图(局部) 【清】 陈字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藏 鉴赏 南宋周密《齐东野语》卷一一“蜀娼词”记载了一个故事:陆游有个门客从四川带回一个妓女,回来之后把她安顿在别处一所房子里,每隔几天去一次。有次他生病,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去她那里,在音讯全无中焦急等待的她怀疑他变了心,后来他写了首词解释原因,她就按照他的用韵和了这首《鹊桥仙》作为回答。那个门客所写的词我们已无从得见,但是这个女子的答词却流传了下来。 上阕描摹了对方的所作所为,并加以评说。起句形容男子说话的情形,连用四个“说”字,形成一种反复强调的效果,可知这个男子的言语里是怎样地充满了赌咒发誓、情意缠绵。“春愁满纸”,又是强调性的形容,可以想见男子的词作里一定有着大量的伤春之愁、相思之苦一类的字眼。“动便”则说明对方这种行为已经司空见惯,动不动就来这一套,那些“春愁”已然成了陈词滥调。几句概括描述,便活画出一个惯用甜言蜜语打动人的“痴情”男子形象。他这样做自然是为获得她的倾心,然而女子如此强调的目的却是嘲弄,这位久经风尘、见惯买笑追欢伎俩的女子,对于男人各种表现背后的真实情形是再明白不过的,她用完全口语化的言语来描述这些,完全是生活中数落、挖苦一个人的口吻,同时也流露出一点怨气:男子显然嘴上说的跟平时做的并不一致,屡次令她失望。于是她进一步挖苦他:你这么善于耍手段,是念了什么专门教人花言巧语骗人的书吧?谁教给你的?说到这里,虽然还是承接上面的嘲讽,然而语气中的调侃戏谑之意已经盖过了讥刺怨恼,她心头的不快未必已经消除,但是作为一个外室小妾,她知道不可以跟他闹得太僵,于是不再在他的行为本身上过多纠缠,而是转为开玩笑的口气,做出一副娇嗔佯怒、俏皮可人之态,令人啼笑皆非却又无可奈何。 到了下阕,蜀妓转而叙述自己这方面的情况,“不茶不饭,不言不语”,连用四个“不”字,同样形成反复强调的效果,说明自己思念他时是何等愁闷苦恼,同时又与上阕的四个“说”字形成了鲜明对比:男子的相思都挂在嘴上写在纸上,她却是实实在在发自内心而且表现在行为上。吃喝说话这些必要的活动都停止了,别的事情可想而知,只剩下“一味供他憔悴”。这几句话中隐含幽怨:我是为了你成了这个样子的啊。然而到下一句忽然口气又是一转:天天想你都来不及,哪里还有工夫咒你! 这一转极尽欲笑还嗔、做娇做痴之状,别出心裁地表达了对对方的情意,出人意料,陡生奇趣,同时呼应了“一味供他憔悴”,说明自己确实是一心只痴痴思念着对方而无暇旁顾,而且正如“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即使为你落到了这般地步,我仍然不忍心、不愿意咒你! 整首词一波三折,曲绕回环,语气忽嗔忽喜,一个七窍玲珑、风情万种的女子形象活现在读者面前。 这首词语言风格浅近俚俗,明快晓畅,几乎全用口语,没有一般文人词的雕琢字句、堆砌辞藻,而更近于后来的散曲。在词日趋文人化、风格繁缛绵丽的南宋,是别开生面、弥足珍贵的佳作。(张力) 链接 朱熹学术思想的影响。朱熹的学术思想在其生前并没有受到世人的重视,甚至他在世的时候,还屡遭排斥,也曾被视为“伪学”。到南宋理宗时期,皇帝认为朱熹之学“有补治道”,于是就按照祭祀孟子的礼仪来祭拜他。以后,朱熹及其学说(尤其是理学思想)被推尊到圣贤的地位。元代自皇庆二年(1313)前后恢复科举,即把朱熹的《四书集注》作为考核举子的重要依据,朱子之学遂成为科场的程式,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明代以后,朱熹的学说更被作为在封建王朝上层建筑领域实行政治文化专制的理论依据,成为官方意识形态的精神支柱。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