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崔昭行贿事 |
释义 | 崔昭行贿事·李肇· 裴佶常话:少时姑父为朝官(不记名姓),有雅望。佶至宅看其姑,会其朝退,深叹曰:“崔昭何人,众口称美?此必行贿者也。如此安得不乱?”言未竟,阍者报寿州崔使君候谒。姑父怒呵阍者,将鞭之。良久,束带强出。须臾,命茶甚急,又命酒馔,又令秣马、饭仆。姑曰:“前何倨而后何恭也!”及入门,有得色,楫佶曰:“且憩学院中。”佶未下阶,出怀中一纸,乃昭赠官絁千匹。 〔选自《唐国史补》〕 李肇的《唐国史补》,记载唐玄宗开元至唐穆宗长庆年间的轶事琐闻,其中保存了大量的唐代历史、文学和社会风俗的丰富史料。作者在自序中说:“言报应,叙鬼神,征梦卜,近帷箔(男女私情),悉去之;纪事实,探物理,辨疑惑,示劝戒,采风俗,助谈笑,则书之。”从这里我们可了解到作者写作此书的要旨和创作的心态走向。作者要求自己笔不涉荒诞、淫佚,专一实录;取材或侧重世态人情的揭示,或阐释生活哲理,或描述生活趣味。从《唐国史补》的内容看,作者也是如此做的。《崔昭行贿事》就是一篇构思巧妙,意蕴深长,揭示唐代吏治腐败的讽刺小说。 全文不足二百字,却能由人叙事,因事见人,艺术上颇可玩味。作者没有正面描写崔昭行贿之事,而是细致地描写了裴佶姑父对崔昭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以人物形象本身内涵的丰富发人深思。裴佶姑父对崔昭的态度,以其受贿为界,形成鲜明的对比,入木三分地刻画出他言行极左,貌似廉正,实则贪鄙的两面派嘴脸,令人嗤笑。 作者文笔辛辣,揶揄嘲讽尽化笔端。所叙的故事,时间跨度很短,可是片刻间,裴佶姑父的假作正经和贪婪无耻都得到了充分的表现。文章伊始,作者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裴佶姑父,是一个“有雅望”的朝廷命官,他下朝不忘国事,对“众口称美”的崔昭提出疑虑,对行贿之事,深恶痛绝之,并发出“如此安得不乱”的感叹!忧国忧民之态可掬。当听到看门人来报说寿州刺史崔昭来拜谒时,他先是怒下可遏,“怒呵阍者(看门人),将鞭之”,其对来访者的憎恶和不悦尽溢于言表。然后,过了好一阵,才换上朝服,勉强出来见客。至此,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为政清廉、刚直不阿的臣子的端肃身影。 可是,时不久待,情况却急转直下,“命茶甚急,又命酒馔,又令秣马、饭仆”。不但让给客人献茶,准备酒饭,而且还命令手下人替崔昭喂马,招待仆人吃饭。对他所厌恶的崔昭,一反前态,其招待的殷勤、周到几乎无以复加,使人顿生疑窦。无怪乎裴佶姑母说“前何倨而后何恭也!”等他待客归来,始入门,得意洋洋之态就几乎掩遮不住,并且客客气气地让裴佶到书房休息——可见其有不欲令裴佶知道之事。然而,他是如此地得意,又是如此地急切,裴佶还没下台阶,他就“出怀中一纸,乃昭赠官絁千匹”,再次把玩,急切、欣喜之情已不能自持。文章至此,裴佶姑父性格之虚伪,灵魂之丑恶豁然而现。 作者在文中着意要予以揭露、鞭笞的是裴佶姑父这类貌似廉正的鄙吏,因而在塑造其形象时,调用多种艺术方法,务求形象、深刻,具有讽刺力量。作者先以对其廉正言行的描述进行反映衬,极写其正直、刚烈,然后又用他前踞后恭的待客举止,设置悬念,令人想知其底细,最后则以他急切地再次拿出崔昭贿赠的“礼单”欣赏、把玩的情态,揭示“谜底”。以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强烈反差、对比来刻画人物,使人物形象异常鲜明。 小说中的另一个人物崔昭,作者虽没有去正面描写他,可一切事件又围绕着他展开,字里行间都可看出他靠行贿邀宠固位的丑态。描写中作者运用了先扬后抑的写法,先写他在朝中“众口称美”,后写他为行贿到处“拜谒”,而从“赠官絁千匹”中更可看出“众中称美”的实质。小说的主人公由于这个次要人物的映衬、烘托,性格得以突现,露出了含鄙的本色。增强了文章的讽刺性。 纵观全文,作者以刻画人物,揭示灵魂为主旨,一篇短文看似朴实无华,实则技艺高超,大巧若拙,而且寓讽刺于叙述之中,笔势不张扬,揭示却很深刻。另外,全文以裴佶的所见所闻展开故事情节,也给人以真实、可信之感。可谓古代微型小说之精品。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