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合助吹,鳥分啟行。”詩句出處:《戰秋辭》;是唐朝詩人陸龜蒙的作品。
八月空堂,前臨隙荒。抽關散扇,晨烏未光。左右物態, 森疏強梁。天隨子爽駴恂栗,恍軍庸之我當。濠然而溝, 壘然而墻。纛然而桂,隊然而篁。杉巉攢矛,蕉標建常。 槁艾矢束,矯蔓弦張。蛙合助吹,鳥分啟行。 若革進而金止,固違陰而就陽。無何,雲顏師,風旨伯。 蒼茫慘澹,隳危摵劃。煙蒙上焚,雨陣下棘。如濠者註, 如壘者辟;如纛者亞,如隊者析;如矛者折,如常者拆; 如矢者仆,如弦者磔;如吹者喑,如行者惕。 石有發兮盡累,木有耳兮咸馘。雲風雨煙,乘勝之勢驕; 杉篁蕉蔓,敗北之氣摵。天隨子曰:籲,秋無神則已, 如其有神,吾為爾羞之。南北畿圻,盜興五期。方州大都, 虎節龍旗。瓦解冰碎,瓜分豆離。斧抵耋老,幹穿乳兒。 昨宇今燼,朝人暮屍。萬犢一啖,千倉一炊。擾踐邊朔, 殲傷蜑夷。制質守帥,披攘城池。弓弮不刓,甲綴不離。 兇渠歌笑,裂地無疑。天有四序,秋為司刑。少昊負扆, 親朝百靈。蓐收相臣,太白將星。可霾可電,可風可霆。 可塹溺顛陷,可夭札迷冥。曾忘鏖剪,自意澄寧。 茍蠟禮之雲責,觸天怒而誰丁,奈何欺荒庭?凌壞砌, 摋崇茝,批宿蕙,揭編茅而逞力,斷緯蕭而作勢, 不過約弱欹垂,戕殘廢替。可謂棄其本而趨其末, 舍其大而從其細也。辭猶未已,色若愧恥,於是墮者止, 偃者起。
|
【註釋】:
合:
(一)①合攏;閉合在一起。《老子》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於毫末。”白居易《赴蘇州,至常州,答賈舍人》:“厭見簿書先眼合,喜逢杯酒暫眉開。”②會合;聚集。《韓非子·五蠹》:“從者,合眾弱以攻一強也。”蘇軾《水調歌頭》:“人有悲歡離合。”③符合;與……一致。《北史·賀拔嶽傳》:“不讀兵書,而暗與之合。”(之:兵書。)④和諧;投契。《古今小說·沈小霞相會出師表》:“兩邊說得情投意合,隻恨相見之晚。”⑤應當;應該。白居易《與元九書》:“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⑥古代雙方以兵器交鋒,一來一往為一合。《史記·蕭相國世傢》:“多者百餘戰,少者數十合。”⑦盒;盒子。《開元天寶遺事》卷下:“又各捉蜘蛛閉於合中。”(二) gě 容量單位。一升的十分之一。《漢書·律歷志上》:“十合為升。”《明季北略》錄明末民謠:“朝求升,暮求合。”助:
(一)①輔助;幫助。《孟子·公孫醜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②殷代的一種租賦制度。《孟子·滕文公上》:“夏後氏五十而貢,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畝而徹。”③增加;增添。徐渭《贈嚴宗源序》:“無一琴以娛,而有諸苦以助窘。” (二)chú 通“鋤”。除去。《莊子·徐無鬼》:“(吳)王顧謂其友顏不疑曰:‘……嗟呼! 無以汝色驕人哉!’顏不疑退而師董梧,以助其色。”(色:意態。)吹:
①合攏嘴唇用力出氣。《韓非子·大體》:“不吹毛而求小疵。”②吹奏。杜甫《遣興》詩:“高樓夜吹笛。”③(氣體)流動觸拂。陶淵明《歸去來兮辭》:“風飄飄而吹衣。”④吹噓;誇口。《顏氏傢訓·名實》:“有一士族,讀書不夠二三百卷……多以酒犢珍玩交諸名士。甘其餌者,遞共吹噓。”(酒犢:酒肉。遞:交相。)⑤管樂。陶潛《述酒》詩:“王子愛清吹。”分:
(一)①分開;劃分。與“合”相對。《管子·立政》:“分國以為五鄉,鄉為之師;分鄉以為五州,州為之長。”(國:都城。)②從主體分出的部分;分支。《元史·順宗紀五》:“立中書分省於濟寧。”(中書省:中央總管國傢政事的機關。濟寧:在山東省。)③分成;分出。《韓非子·顯學》:“故孔墨之後,儒分為八,墨離為三,取舍相反不同。”④離開;分散。《莊子·漁父》:“嗚呼!遠哉,其分於道也。”⑤分配;給與。《史記·李將軍列傳》:“廣廉,得賞賜輒(zhé)分其麾(huī)下,飲食與士共之。”(輒:總是。麾下:部下。)⑥分擔;分享。揚雄《解嘲》:“分人之祿。”《三國志·吳書·陸瑁傳》:“陳國陳融……等皆單貧有志,就瑁遊處,瑁割少分甘,與同豐約。”(割:分給。約:節儉。)⑦區分;辨別。《莊子·齊物論》:“周與蝴蝶必有分矣。”⑧量詞。《晉書·陶侃傳》:“大禹聖者,乃惜寸陰,至於眾人,當惜分陰。” (二)fèn ①名分;職分。《禮記·禮運》:“故禮達而名定。”②資質;資歷。況周頤《蕙風詞話》卷一:“性靈關天分,書卷關學歷。”③福分;緣分。劉禹錫《寄樂天》:“幸免如斯分非淺,祝君長詠夢熊詩。”④情分;關系或感情。《北齊書·封孝琬傳》:“晚相逢遇,分好遂深。”⑤料想。《漢書·李廣蘇建傳附蘇武》:“自分已死久矣。”⑥甘心;服氣。李肩吾《清平樂》:“燕子可憐人去,海棠不分春寒。”啟:
①開門;打開。《左傳·隱公元年》:“太叔完聚,繕甲兵,具卒乘(shèng),夫人將啟之。”(乘:指戰車。)②打通;開通。《南史·梁元帝紀》:“鑿河津於孟門,百川復啟。”(孟門:山名。在今山西吉縣西。)③開辟;開拓。《尚書· 武成》:“惟先王建邦啟士。”④開始。陸雲《南征賦》:“長角哀叫以命旅,金鼓隱訇而啟發。”(隱:通“殷”。震動。訇:鼓聲。)⑤開導;啟發。《論語·述而》:“不憤不啟。”⑥招致;引起。陳康祺《郎潛紀聞》卷一:“萬一交聘啟隙。”(交聘:指外交談判。)⑦稟告;陳述。《吳子·圖國》:“必告於祖廟,啟於元龜。”⑧古代的奏疏。《南史·王彧(yù)傳》:“上疾篤,遣使送藥賜景文死……乃墨啟答飭。”(景文:王彧字。飭:通“敕”。皇帝的命令。)⑨萌發;萌芽。《荀子 · 天論》:“繁啟蕃長於春夏。”⑩古指立春、立夏。《左傳·僖公五年》:“分至啟閉,必書雲物。”(分:春分、秋分。至:夏至、冬至。閉:立秋、立冬。雲物:天象雲氣。)(11)通“䁈”。 視;看。 《論語· 泰伯》:“曾子有疾,召門弟子曰:‘啟予足,啟予手!’”(12)通“跽(jì)”。長跪;蹲坐。《南齊書·高帝紀上》:“億兆夷人,啟處靡厝。”行:
(一)①路。《詩經·小雅·小弁》:“行有死人。”②排列而成的行列。杜甫《贈衛八處士》:“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又為成行的東西的量詞。李群玉《九日》:“一行斜雁向人來。”③行輩;輩份。《漢書·李廣蘇建傳附蘇武》:“漢天子,我丈人行也。”④古代軍事編制。二十五人為行。揚雄《羽獵賦》:“各按行伍。”(伍:五人為伍。) (二)xíng ①行走;兩腳交替前進。《列子·說符》:“譬之出不由門,行不從徑也。”(徑:路。)泛指運行;前進。《論語·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②引申為離開;離去。《左傳· 僖公五年》:“宮之奇以其族行。”古樂府《木蘭詩》:“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又指與出門在外有關的事物。杜甫《奉簡高三十五使君》:“行色秋將晚。”③行程;路程。《老子》第六十四章:“千裡之行,始於足下。”④疏通;疏導。《孟子·滕文公下》:“水逆行,泛濫於中國。”又指流動的或臨時的。⑤做;實施。《孟子·梁惠王下》:“夫人幼而學之,壯而欲行之。”(夫:語氣詞。)《左傳·隱公元年》:“多行不義,必自斃。”⑥行為。《論語·公冶長》:“聽其言而觀其行。”⑦品行。屈原《九章·橘頌》:“行比伯夷。”《三國志·吳書·吳主傳》:“陸遜陳其素行。”⑧唐、宋官制,小官兼代大官的事做守某官,大官兼管小官的事叫行某官。歐陽修《瀧岡阡表》:“觀文殿學士特進行兵部尚書。”(特進:官名。)⑨古詩詩體之一。屬樂府詩類。⑩漢字字體之一行書的省稱。字體較楷書簡易,較草書規范,漢代以來即流行。陸遊《作字》:“書成半行草。”(11)副詞。將要。陶潛《歸去來兮辭》:“感吾生之行休。”(休:指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