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秋夜闻梵》
释义

《秋夜闻梵》

黄花翠竹隐禅扉,仙梵泠泠静者机。

余响互分清磬永,曼音轻绕定者微。

心栖止水初光发,听入秋空万籁稀。

已觉浮名真我累,十年出处两无依。

题为“秋夜闻梵”,明白无误地告诉读者此诗所写的内容,即秋天某夜听讲佛经之事。全诗由两个部分组成,前四句着重描绘“闻梵”的环境和氛围,后四句重点抒发作者的感觉和感受。

虽然作者没有交代听讲佛经的具体地点,但从“黄花翠竹隐禅扉”一句中,我们可以想见那是一个静谧的禅宗寺庙。这一句既是写景: 盛开的菊花和碧翠的竹子环绕着禅室,成为禅门的天然屏障,在朦胧的月色下隐约可见;又引佛典:“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表述自己对禅宗旨意的体认。“隐”字用得特别传神,不仅表现了菊花和竹子的茂密,而且透露出那是月光下所见的景象; 不仅说明菊花和竹子隐蔽了禅门,而且表露出禅门自然地隐没在月色中。就像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竟然能“悠然见南山”一样,看来作者也从黄花翠竹间领悟到了禅机。

作者不是从正面来描写禅师宣讲佛经的高妙,而是从静坐者的反应来衬托出这一事实。诗中的 “静者”和 “定者”均指静坐入定的参禅者,其中包括作者本人。“机”和 “微”当是“机微”一词的拆用,意指事势初现时的征兆。“曼音”也就是长音。禅师宣讲的声音清脆动人,宛如悦耳的音乐一般,轻轻地打击着参禅者的机关。而有节奏的击磬声,似乎把嘈杂之声赶得烟消云散,惟有这缓缓的敲击声,在这寂静的深夜里回响着,仿佛要持续到永远。这磬声其势如猛虎下山,使入定者猛然惊醒,从而悟到禅机。

确实,作者从这声音中得到了生命的了悟,“心栖止水初光发,听入秋空万籁稀”两句集中表现了其内心感觉。作者的肉体之心仿佛停止了跳动,就像凝而不流的河水,宁静而纯洁。正当此时,生命之光突然穿过头顶,作者好像就在朵朵美丽的莲花中,冉冉升起。听觉也随生命之光蔓延到天空中去,那是一个纯洁无瑕,像明镜一般的世界,寂静是其唯一的标志,它完全超脱了喧闹,显得寂然无声,作者所能听到的只是像庄子所说的“天籁”之声。这是一个绝妙而神圣的境界,恐怕只有长期参禅的人才能达到。我们没有必要去理会作者是否真地达到如此妙境,但这意境的本身,却使我们同样有一种超凡入圣的感觉。

或许真地有了上述人生体验,作者才抒发道:“已觉浮名真我累”。是的,能够如此超凡入圣,那么人世间的一切包括虚名还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呢?作者真为自己被虚名所累而悔恨交加。以前对功名利禄的追求,犹如是在做一场人生的恶梦,完全是一种自我拖累。但是,梦醒之后该怎么办呢? 作者留下的只是一个永久的叹息:“十年出处两无依”。“出处”就是进退。自古以来,士大夫们往往在入世与隐退的摆动状态中生活,世道太平,则积极取进,博取功名;世道混浊,则隐居山野,洁身自好。按字面理解,则是说作者的10年生活在出世与入世两方面均无着落,但这并不是作者的真正意思。联系上一句可以看出,作者是在为自己10年拼搏却又碌碌无为而惋惜。与其一生碌碌无为,倒不如学佛了悟,这大概就是作者 “闻梵”后的感受。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1 23: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