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董承之死
释义

董承之死


密诏传衣带,天言出禁门
当年曾救驾,此日更承恩
忧国成心疾,除奸入梦魂。
忠贞千古在,成败复谁论


【释词】
①密诏:诏,即诏书,皇上颁布的命令。密诏,秘密的诏书。梁启超《谭嗣同传》:“至初五日,袁复召见,闻亦奉有密诏云。”
②禁门:宫门。清·昭槤《啸亭续录·赐朝马》:“国朝定制,王、贝勒、贝子皆乘马入禁门。”
③救驾:解救帝王急难。驾:帝王的车乘,喻指帝王。
④承恩:受恩宠。
⑤复:又。

【赏析】
汉献帝血书密诏,令国舅董承除掉国贼曹操。事泄,董承家族老小,皆被斩首。这首诗就是针对董承惨案而发的。
《三国演义》第二十四回毛宗岗增加了三首诗。都是围绕汉献帝敕给董承密诏这一事件,叹咏董承、王子服等五家被曹操斩首灭族,进而颂扬了他们忠于皇室的精神。毛氏在《读三国志法》一开篇便说:“读《三国志》者,当知有正统、闰运、僭国之别。正统者何?蜀汉是也。僭国者何?吴、魏是也。闰运者何? 晋是也。魏之不得为正统者何也?论地则以中原为主,论理则以刘氏为主,论地不若论理,故以正统魏者,司马光《通鉴》之误也。以正统予蜀者,紫阳《纲目》之所以为正也。”毛氏这种正统观念渗透到了他对《三国演义》的修改之中,在第二十四回中加入了叹董承等人的诗,正是毛氏创作思想的体现。正统观念在规范君臣关系上,要求“君为臣纲”,忠君是封建时代臣子的惟一正确的价值选择。
董承是汉献帝的岳父,是董妃的父亲。他不仅是皇亲国戚,而且是忠于皇室的朝廷命臣。小说描写他的两件事,一是救驾,二是除贼,都是集中在忠贞一点上。而且是在汉室衰微、天子蒙尘的背景下刻画的。董卓被除,其党羽李傕、郭汜混战中,劫持帝后及百官,流落荒野。“正在危急之中,忽然东南上喊声大震,一将引军纵马杀来。贼众奔溃……那人来见天子,乃国戚董承也。帝哭诉前事。承曰:‘陛下免忧。臣与杨将军誓斩二贼,以靖天下。’”这是“当年曾救驾”。曹操把持朝政,威胁天子,日甚一日,汉献帝又一次落入危难之中。一次君臣登上功臣阁,汉献帝指着汉高祖画像左右二辅臣张良、肖何曰:“卿亦当如此二人立于朕侧。”并将藏有密诏的衣带赐与董承,“密语曰:‘卿归可细观之,勿负朕意。’”这是“密诏传衣带,天言出禁门”。汉献帝身边既无武将,又无谋臣,只不过是一个傀儡。他将全部的希望寄托在一个既无实权又无实力的朝臣身上。尽管董承无限忠贞,“忧国成心疾,除奸入梦魂。”但也无回天之力。很快,曹操就以残酷的手段将内部反对派的政治势力镇压了。历史上并没有因曹操的奸,遗臭万年;也没有因董承的忠,永垂青史。所以,毛氏在称颂董承“忠贞千古在”的同时,也不能不悲凉地感叹:“成败复谁论。”
从《三国演义》整体框架上去审视,毛氏增补的这几首诗,也无甚更多的艺术使命。只不过是小说家以全知叙事者,对小说人物和事件进行议论或赞叹,直接抒发自己的爱憎感情,表达自己的政治倾向、伦理观念和道德准则罢了。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1:3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