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清凉、境中独兴。”诗句出处:《解佩令》;是元朝诗人刘志渊的作品。
【注释】:
诗文 | 落清凉、境中独兴。 | |
释义 | 落清凉、境中独兴。“落清凉、境中独兴。”诗句出处:《解佩令》;是元朝诗人刘志渊的作品。 灯蛾种性。迷沉苦境。只贪寻、烛中花影。抵死身投,被烂炙、犹然不省。全错认、流萤艳冷。向明有意,因怀暗景。奈无功、忍死俄顷。识破炎光,不自炙、亡形亡命。落清凉、境中独兴。 | 【注释】: 落:①花叶脱落。《诗经·卫风·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沃若:润泽貌。)②落下;降下。韩愈《咏雪赠张籍》:“只见纵横落,宁知远近来。”(宁:岂。)《十五从军征》:“泪落沾我衣。”③凋落;衰谢。路荡《拔茅赋》:“荣落惟运。”(荣:荣耀。运:命运。)又衰败。《管子·宙合》:“盛而不落者,未之有也。”④流落;沦落。韩愈《祭河南张员外文》:“我落阳山。”⑤停留;停止。李子卿《府试授衣赋》:“山静风落。”⑥村落。杜甫《兵车行》:“千村万落生荆杞。”⑦宫室刚建成时举行的庆祝祭礼。《左传·昭公七年》:“楚子成章华之台,愿与诸侯落之。”⑧开始。《诗经·周颂·访落》:“访予落止,率时昭考。”⑨新钟等重要器物铸成时以公猪血涂抹。《左传·昭公四年》:“(叔孙为孟钟)飨(xiǎng)大夫以落之。”(飨:款待。)清:①水纯净透明,与“浊”相对。屈原《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②洁净。张衡《东京赋》:“京室密清。”③使洁净;使干净。陆云《盛德赋》:“泛时雨以清天,洒狂尘以肃地。”④清晰;清楚。张祜《酬凌秀才惠虎枕》:“八寸黄杨惠不轻,虎头光照簟文清。”⑤声音清亮;清脆。苏轼《石钟山记》:“南声函胡,北声清越。”(函胡:含糊,模糊。越:高扬。)⑥清爽;清凉;寒凉。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别:另一。)⑦冷清;凄清。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⑧寂静;清静。《庄子·天下》:“寂乎若清。”⑨清平;安定;太平。唐太宗《咏风》:“劳歌《大风曲》,威加四海清。”(大风曲:汉高祖即位后曾回故乡,作《大风歌》。加:施。)⑩公正;廉洁;清白;清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是以:因此。)(11)单纯;素雅。杜牧《沈下贤》:“斯人清唱何人和? 草径苔芜不可寻。”(12)肃清;使干净。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谭嗣同传》:“保护圣主,复大权,清君侧,肃宫廷。”(13)用完;用尽。《越绝书·荆平王内传》:“(伍子胥)乃发其箪饭,清其壶浆而食。”(荆:楚国的别称。)(14)中国封建朝代名称,公元1616~1911年。(15)厕所。后作“圊”。《风俗通·怪神》:“二三日乃于清中粪下啼。”(16)古代哲学用语。指冲和之气。《荀子·解蔽》:“故道之以礼,养之以清。”凉:(一)①淡酒。《周礼·天官·浆》:“掌共王之六饮:水、浆、醴、凉、医、酏(yǐ)。”(浆:淡酒。醴:甜酒。医:酿粥而成的酒。酏:酿酒用的稀粥。)②薄;少。唐明皇《早登太行山中言志》:“凉德惭先哲,徽猷慕昔皇。”《左传·庄公三十二年》:“虢多凉德,其何土之能得?”③稍冷;微寒。《吕氏春秋·仲秋》:“凉风生,候雁来。”④忧愁;失望。谢灵运《庐陵王墓下作》:“道消结愤懑,运开申悲凉。”(运:气数。)⑤人烟稀少;凄凉。《金史·移刺道传》:“咸平卿故乡,地凉事少,老者所宜。”孔稚珪《北山移文》:“石径荒凉徒延伫。” (二)liàng ①辅助。《诗经·大雅·大明》:“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尚父:武王对姜尚的尊称。鹰扬:鹰的奋扬,喻威武。)②把东西放在通风处,使干燥。今作“晾”。《新唐书·百官志一》:“凡戎器,色别而异处,以卫尉幕士暴凉之。”(暴:晒。)③[凉阴(ān)]古代国君居丧。《公羊传·文公九年》:“高宗凉阴,三年不言。”境:①疆界;边界。《孟子·梁惠王下》:“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商君书·农战》:“今境内之民,皆曰农战可避,而官爵可得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②地域;处所。陶渊明《桃花源记》:“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③环境;境况。柳宗元《小石潭记》:“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宋史·舒璘传》:“敝床疏席,总是佳趣;栉(zhì)风沐雨,反为美境。”(敝:破。疏:粗。栉:梳头。)④境域;疆域。《后汉书·西羌传》:“武帝征伐四夷,开地广境。”⑤佛教指成为心意对象的世界。中:(一)①中间。《墨子·经上》:“中,同长也。”(同长:同样长的半径。)柳宗元《天说》:“浑然而中处者,世谓之元气。”②内;在一定的范围内。《孟子·滕文公上》:“国中无伪。”《考工记·巨人》:“国中九经九纬。”③位置、等级在高下或两端之间。《列子·力命》:“中涂遇东郭先生。”(涂:同“途”。)《汉书·食货志下》:“金有三等,黄金为上,白金为中,赤金为下。”④正;适中。《礼记·玉藻》:“头颈必中。”《孟子·离娄下》:“汤执中。”(汤:殷商国君。)⑤宜于;合于。《史记·外戚世家》:“武帝择宫人不中用者,斥出归之。” (二)zhòng ①符合;适合。《吕氏春秋·怀宠》:“必中理,然后说。”《荀子·赋篇》:“圆者中规,方者中矩。”②诬蔑;诬蔑别人使受损害。《汉书·何武传》:“显怒,欲以吏事中商。”(显、商:人名。)③遭受;感受。《后汉书·马援传》:“援亦中病。”独:①单一;单独。《史记·高祖本纪》:“项羽欲与汉王独身挑战。”《后汉书·崔骃传》:“盖高树靡阴,独木不林。”②独自。苏轼《石钟山记》:“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③没有子孙的老人。《礼记·礼运》:“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矜:通“鳏”。)④独特;特异;与众不同之处。《论衡·实知》:“有独见之明,独听之聪。”⑤专断;独裁。《荀子·臣道》:“故明主好同,而闇主好独。”(闇:同“暗”。)⑥副词。1. 相当于“只”、“仅仅”。张溥《五人墓碑记》:“独五人之皎皎,何也?”2.表示反问,相当于“岂”、“难道”。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独夫]1. 独身男子。2. 残暴无道为人民所憎恨的统治者。兴:①[动]起身,起 来。《论语·卫灵公》:“从者病,莫能~。”②[动]兴起,建立。《史记·文帝本纪》:“汉~,至孝文四十有余载。”③[动]发动。《史记·酷吏列传》:“汉大~兵伐匈奴。”④[形]兴盛。与“废”相对。《论语· 子路》:“事不成,则礼乐不~。”⑤(xing)[名]兴致,兴趣(后起意义)。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吾本乘~而行,~尽而返。”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