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草书的文化意义
释义

草书的文化意义

草书并不是正体字,不像小篆、隶书、楷书那样需要“字法”来规范,但却有“草法”。草法的形成,固然有约定俗成的过程,但寄寓在《急就篇》、《千字文》这两种识字启蒙读本中也是事实。由此可见草书的意义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
草书是在快速书写文化的需求下所产生的一套汉字书写符号,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文字学家大多把草书归入今体书,但能识读隶、行、楷者未必就能识读草书。所以,严格地讲汉字符号有三套符号系列: 以小篆为代表的古书体,以隶、楷为代表的今书体,以今草为代表的草书体。日本的假名符号源于汉字的今草符号,也能佐证草书符号的独立性。
草书符号的实用意义,古人说得很清楚。“草本易而速”,“示简易之指”,“贵删难省烦,损复为单,务取易为易知”,“趣急速耳”。(赵壹《非草书》)概括草化的方法,无非有两种,省笔和连笔。省笔,或者省去字形结构的一部分,或者省去部分笔画,如 “時”作 “时”,“長”作“长”。省笔的另一种形式是以一种草书符号来兼并不同的偏旁结构,如“纟”、“歹”、“另”、“子”等作为左偏旁时,均可草写为犹如“子”字的连笔字。连笔的顺序,自上而下、自左而右、自外而内,与省笔方法是紧密相合的;或者说,省笔的目的就是为了便于连笔顺序的展开。这样,书写速度自然要快多了。
草化的省笔和连笔,强化和丰富了汉字点画符号的线条化表现能力,这是草书审美意义的关键所在。草化省笔的另一种倾向是用多种省笔方法来书写同一偏旁结构,如“口”就有三四种省笔写法,丰富了点画线条的组合能力。连笔线条不但拓展了点画的空间展示能力,而且生成了新的笔画形态,丰富了笔画的表现力,如带钩笔画的出现就是一例。
对草书的点画线条的抽象表现能力,孙过庭《书谱》说:“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也就是说隐藏在点画书写过程中的使转,在草书中互换位置,使点画隐藏在使转过程中,从而使本来隐而不显的情性变为可察的形质。孙过庭把草书的点画和使转分而论之,而其实草书的点画和使转是难以分离的,所以 “形质”和 “情性”也就合二为一了。张怀瓘《书断》对草书的点画线条的审视着重于连笔的动感上:“章草之书,字字区别。张芝变为今草,加其流速,拔茅连茹,上下牵连。或借上字之下,而为下字之上,奇形离合,数意兼包。若悬猿饮涧之象,钩锁连环之状,神化自若,变态不穷”;“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候通而隔行。唯王子敬明其深指,故行首之字,往往继前行之末,世称一笔书者”。近人张光宾又从另一个视角揭示了草书连笔的倾向(包括省笔的倾向性): “(草书)其主要特点为 ‘抑左扬右’,只顾字形右边的外貌,略去左边繁琐的笔画。写起来纵横牵制,钩环盘纡,相互连属,务求流畅,以应急速。” (《书法艺术》)
章草连笔重在字内,用“~”形笔势构成,是封闭式的,且左轻右重,尤以末笔多带波挑为特征。
今草连笔从字内拓展到字外,用 “S”形笔势构成,是开放式的; 末笔用回锋法,与下一字的第一笔照应起来,顺应了汉字书写的章法秩序——自上而下。因为每个汉字的起笔大多在左上角,收笔在右下角。只有用回锋法来写收笔,才能流连到下一字的起笔处。所以今草字形仍呈 “抑左扬右” 的特点。
“S”形笔势,使章法空间浑然一体,白处的变化与墨色的线点变化互为因果,同时使点画线条自上而下气脉相贯,富有运动节奏感,在视觉心理的作用下产生时空相合的艺术效应。“S”形今草笔势是连续不断的平面圆形的展示。尽管草书有识读的难度,但其线条的抽象美正如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所言:“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古希腊罗马哲学》)
汉字书写的自上而下的行序机制萌发了今草“S”形笔势,今草“S”形笔势又强化和丰富了书法的审美艺术性。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0:3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