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芄兰
释义

芄兰

芄兰之支! 童子佩。 虽则佩, 能不我知。 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芄兰之叶! 童子佩。 虽则佩, 能不我甲。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毛诗序》云:“《芄兰》,刺惠公也。骄而无礼,大夫刺之。”从全诗语气看。俨然是父兄大臣的口吻,确实是刺卫惠公童年即位之后的“骄而无礼。”因此本诗作者是一个贵族。他因为处在统治集因内部,所以他的视角触及了统治者的腐朽的一个方面: 骄妄自大。
《郑笺》云:“惠公以幼童即位,自谓有才能而骄漫大臣。但习威仪,不知为政以礼。”这基本上是符合历史真实的。诗中的童子就是这么一个“自谓有才能而骄漫大臣。但习威仪,不知为政以礼”的人。当然作者不是这样直接地指出来,而是通过形象间接地反映出来。
全诗共分二章,二章章法大致相同,字句大多相同,甚至含义也相近。前章以“能不我知”而刺之,后章以“能不我甲” (通狎,亲近之意)而刺之。
先看第一章,“芄兰之支, 童子佩,”芄兰是一种植物 (草本类),“芄兰之支,”这既是兴,又是比,况惠公之年幼稚嫩象一柔嫩的芄兰的嫩枝,但就是这样一个稚嫩的童子,却佩着只有成年人才能佩带的解结锥 (, 骨制的解绳的锥子, 名角锥, 为成年人所佩。)“虽则佩, 能不我知。”虽然佩带了只有成人才能佩带的解结锥,却并不 (象成年人那样) 和我相知,做朋友,(君臣的关系并不融洽。)“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容即容刀,一种礼刀,“遂”为瑞玉) 末两句用的是感叹语言,似乎是在赞美,实际上是讽刺:“佩着 (只有成年人才能佩带的) 容刀和瑞玉, 拖着长带子拖的多么有风度, 多么威武啊!”第二章改“佩“为”佩(射箭时戴在右手大拇指上的勾弦。) 改“能不我知“为”能不我甲 (通狎,亲昵): 尽管象芄兰的嫩叶那样弱不经风,却偏偏要佩上标志孔武有力的玉, 可是并不和我 (大臣) 亲近, 总是表现得神气十足。 第一章与第二章, 我们不能看成是简单的字义重复, 由“佩”到“佩”, 由“知”到“甲”, 程度上是更进一层。“佩,”暗示惠公喜好武力, 想炫威耀武,一方面是时内、对人民、对大臣“习威仪”,另一方面可能开诸候间的兵争,这后果比以成年人自居要严重得多。“知”是了解,包括知人善用,“狎”则是亲近,暗指君臣关系融洽亲密如一体。这样,惠公越来越狂妄自大与大臣们对惠公的要求距离越来越远,君臣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糟糕,于是大臣发而为吟咏讽谏。
当然,作者并没有明写惠公的好武、骄漫大臣,不知为礼的具体情况,而只是紧紧抓住惠公佩饰来刻划描写。这种细节的生动刻划,不仅深刻地揭示出人物的性格特点,而且也暗示出这种性格的支配下,人物所可能做的事,从而起到言在此意在彼含蓄有味的艺术效果。本诗的讽刺的艺术特点不仅仅在此,还在于作者不仅仅停留在对其佩饰的刻划上,而是在此之后,用“能不我知”,“能不我甲”点明,加上后面两个感叹句,这样全诗的愤慨之情,讽刺之意就跃然纸上了。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0 6:2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