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唐·岑参 |
释义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唐·岑参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 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 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千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 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 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梨花〕梨花色白,此喻雪花。〔角弓〕饰有兽角的弓。〔瀚海〕大沙漠。〔辕门〕军营大门,临时用车辕架成,故称。〔轮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当时军政要地,设有都督府。 这首送别诗作于封常清幕中。诗人在这首诗中,跳脱出前人此类作品离愁别恨的俗套和怨天尤人的情绪,以着实摹写西域地区的奇景异观揭示襟怀,意境深远。 全诗可分两段,首段十句,泛写大漠荒冷之景状;后段八句,实写送别友人之深情。 北风卷地,白草摧折。诗首以“北风”陡起,顿生寒意,展示出大自然冷峻之态;而“卷”、“折”二字,尤见北风虐杀之威。“胡天”句接住,缓推一笔,明示“北风”来由。“北风”突降,乃“胡天”八月之异象;而此异地奇景又自使诗人心中生出特有的审美感受。在此审美感受中,诗人眼前现实的“北风”迅即迷幻,变化有如温馨的“春风”;肆虐的“雪花”亦化为洁白的“梨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之所以为千古传诵的名句,正缘于诗人因现实奇景而产生的心灵奇想,由心灵奇想再幻化出意中奇象。萧子显《燕歌行》云“洛阳梨花落如雪”,以“梨花”比喻“雪花”,诗意平平,岑诗同为比喻,却令人领略到奇气逸发、心神俊快之感。“散入”句将宕出的神思收回,落到雪花“湿罗幕”的现实,景中含情,而生“狐裘不暖锦衾薄”之怨。“将军”句更进一层,由“散入”、“狐裘”二句对严寒的静态描摹转向动态的感受,将“角弓不得控”的失常状态与射技娴熟的“将军”联系起来,使严寒对人的行为的控制与扭曲及其内含意义益形深刻。“都护铁衣冷难着”,承传古木兰诗“寒光透铁衣”句意,进一步渲染边地气候的寒冷,同时也寄寓着诗人身居边关的自怜。而此曲意隐情,经诗境的蓦然扩大,伴随着气势磅礴的大景观的展现而升腾起人生的大悲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前句写地,大漠纵横,茫茫无际,百丈重冰,何日消融?后句写天,愁云惨淡,北风凛冽,万里阴凝,无时散释。而人处此天地之间,何等微渺,又何等沉重? 由此回顾“春风”、“梨花”之景,何等快适,又何等珍贵! 诗人心中的凝愁积怨,皆因“送武判官归京”而感受,故诗中送别,还兼含诗人对他人“归京”的钦羡和对自身何日“归京”的企冀。“中军”句,写置筵送别状况,主人与归客以频频劝饮抵御严寒,消释离愁。“胡琴”句,写宴中乐声。从表象看,“胡琴”、“琵琶”、“羌笛”皆胡地乐器,诗人以此实写当时景况,而从深层看,在此众乐和唱之中,又无疑隐含着如同昭君和蕃时“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王安石《明妃曲》)那样的怨情以及唐代边塞诗人共有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的心声。“纷纷暮雪下辕门”,又通过对近景的观视,再次渲染出暮色浓郁、飞雪迷茫的苍凉气象;“风掣红旗冻不翻”,呼应诗首“北风卷地”,对照“百丈冰”,尤见词意警策。“轮台”以下四句,构成整体景观与意境的交融。前两句,“轮台东门”,先写明“送君”之地,“雪满天山路”,再渲染“送君”之景;后两句,“山回路转不见君”,先画出别后迷茫之景,“雪上空留马行处”,再以行迹之无尽展露别后无尽之情。 元人吴师道称岑诗是“唐诗巨擘”(《吴礼部诗话》),今观其代表作《白雪歌》,既充盈陟健气势,又深含婉约情韵,足证此评之不谬。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