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舆地图
释义

舆地图

《舆地图》是一幅版刻宋代政区总图。此图原木刻版久佚,仅存一宋拓本藏日本京都东福寺塔头栗棘庵。此拓本为日本佛照禅师(1266)于南宋祥兴二年(1279)带回国。
此图未署作者及绘制时间,据图上地名及图上方《诸路州府解额》所载考订,知咸淳元年(1265)咸淳、瑞安、建德升为府,富顺监复置并徙治虎头山,图上均有反映,而此后的升降废置则无更改,可以断定地图绘于此年。据下列证据,此图当刻印于明州(今浙江宁波市):1、图中海上交通路线有两条,都是从庆元府(即明州)之蟹浦和定海启程。2、图中所绘东海岛屿10多个,全都密集在明州之东,其他港口之外均无。3、明州是南宋印刷业中心,从现存南宋刻本证明,那里不仅印刷业发达,而且技术也相当淳熟。4、佛照禅师入宋参学的地点也正是明州(瑞岩寺)。咸淳元年仅为南宋疆域政区地名最后断限,而图与《诸路州府解额》还包括北宋政区,这一部分的时间断限与南宋政区地名是不同的,据研究,此断限为宣和七年(1125),如庆阳府,宣和七年改庆州为庆阳府,图与“解额”表皆为庆阳府。肃军,宣和七年改为安肃县;永宁军,宣和七年改为博野县;保定军,宣和七年改为保定县,图上均有反映,只有东平府为特例,据《宋史·地理志》:“东平府……本郓州,宣和九年改为东平府”,图上已作东平府。图中还有少数政府地名未按断限年代而沿用以前旧名。
作为全国性大幅地图的编制,除利用文献资料外,必还参考了有关地图。前人曾断言此图是以黄裳石刻地理图为基础,补上南宋未改制后的主要地名。实际情况并不如此,因为虽然此图东北部边境政区与水系中大小辽水位置正北部绘有大片森林,还有一些注记如“平地松林广数千里”,“契丹遗族奔避于此”等与《地理图(现存黄裳地图)》相同,但是凡上所举也同见于《契丹国志》一书中的《契丹地理之图》与《晋献契丹全燕之图》。从而证明《舆地图》与《地理图》之间不是流源关系,而是同源关系。《舆地图》的西北边疆部分还参考过《华夷图》,黄淮水系则参考过《禹迹图》。
《舆地图》以两宋疆域政区路、府、州、军、县为主体,加上北方的契丹、女真、西夏的疆域及其部分州府,周边则东包日本,西括葱岭以及汉唐管辖西域诸古国,北达蒙古高原一些部族住地,南载印度与南海上一些国家和岛屿。此图还详细绘有府、州、县、关镇间的交通路线。路线最详,相对较准确的是两宋境内中心部分,其中北宋都城开封与南宋都城临安,分别作为南、北交通网的辐射中心;其次是长安与成都,分别作为西北、西南交通网的辐射中心。最值得注意的是山区间道路,循山间岭路与河流谷道,平原则四处可通,仅受制于地形如河流、渡口。图上西北、西南所绘山岳极多,除名山外,很多无名,仅表地形,主要表山路径由。关道上则注道路名,如“高阳关路”,少数还用较长的注记加以详细说明,如太行诸陆岭、大庾岭等五岭,邓艾伐蜀的阴平道。东北契丹地区,西北与西南边区所绘路线较少,有的竟不绘。海道有两道,一名“过沙路”,一名“大洋路”。前者起自庆元府蟹浦沿海岸北上,后者起自定海县,向东渡大洋至日本,两路总称“海道舟舡路”。绘海上交通,以此图为首。此图还绘有河流、湖泊、山岳、森林、海洋和岛屿。边疆地区还标有民族部落的分布和历史沿革。河流具体经流地点非文献所能详记,此图所绘皆比其它现存宋图为详。边境部分虽疏失较多,但东部平原上黄、淮、海3河水系绘载最详。如黄河,图上绘有南、中、北3条。《宋史·河渠志》不载南道黄河,此图所绘南道现行黄河,系从沙店口分流向东南,经长垣、东明之北,韦城、南华、乘氏之南,至兴仁府北与广济军南,与黄河东流之中道分开。东南经楚丘、武城、金乡、鱼台之北,合泗水(下游称南清河)经丰、沛之北至徐州,这是历史上黄河第四次大变迁,但过去决口不明,径流不详,此图足补史籍记载之缺。又如海河,所载各水的注记、经流皆比“禹迹图”详细得多,海注水系古今变化很大,《宋史·河渠志》所记简而不全,难以究知分河经流与变迁,而此图所绘漳水、滹沱河、易水、涿水、桑乾河、温余河、白与河、潮里河等皆条析分明。
图上绘载山岭关隘尤详,如秦岭、巴山通道,图上绘有七盘岭、武关、子午、斜谷、马谷、大散关等越秦岭诸谷道,南面自东至西横列大小二胡岭、驴口岭、青峰关、瓦口关、青罗关、霹雳岭、子岭关、西子关、石门关、三里关、饶峰关、泻油关、仙女关、新开关、隔牙岭、野猪岭、桃源岭、鱼关等一系列关岭,山岭上绘有树木。这是其他宋图上不易见的。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2:1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