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注释】:

自:

①自己。《诗经·大雅·文王》:“永言配命,自求多福。”(言:通“焉”。配命:合乎天命。)《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②亲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史记·萧相国世家》:“高祖自将。”③自然。《史记·李将军列传》:“谚曰:‘桃李无言,下自成蹊。’”(蹊:小径;小路。)④介词。1.从。《孟子·滕文公上》:“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神农:传说为古代造耒耜、兴农业的帝王。许行:当时的农学家。)《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2. 由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汉书·灌夫传》:“侯自我得之,自我捐之,无所恨。”⑤连词。表示假设。可译为假如。《左传·成公十六年》:“唯圣人能内外无患,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⑥连词。表示假设的让步。可译为即使。《汉书·高祖纪下》:“高祖不修文学,而性明达,好谋能听,自监门戍卒,见之如旧。”又《杜周传》:“自京师不晓,况于远方?”

挑:

(一)①拨动;挑动。《庄子·大宗师》:“孰能登天游雾,挠挑无极?”(无极:指宇宙。)《楚辞·天问》:“汤出重泉,夫何罪尤? 不胜心伐帝,夫谁使挑之?”(重泉:地名。汤被桀拘囚于此。不胜心:拗不过众人的意愿。帝:指桀。)②弹奏乐器的一种指法,即回手反拨。白居易《琵琶行》:“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③挑逗;引诱。《史记·项羽本纪》:“乃披甲持戟挑战。”④用条状或尖状物拨出。杜荀鹤《山中寡妇》:“时挑野菜和根煮。”⑤用竿子把东西悬挂起来。陆游《自题传神》:“檐挑双草屦。” (二)tiāo ①用肩担物。戚继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练伍法》:“用铁尖扁担,便于肩挑。”②通“佻”。轻佻。《荀子·强国》:“其服不挑。”

寒:

①冷。《礼记·月令》:“寒热不节,民多虐疾。”《吕氏春秋·察今》:“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②贫穷;贫寒。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彤庭:指富贵人家。)《晋书·刘毅传》:“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③害怕;畏惧。《聊斋志异·辛十四娘》:“误入涧谷,狼奔鸱(chī)叫,竖毛寒心。”(鸱:猫头鹰。)

伦:

①类;同类。扬雄《法言序》:“冠乎群伦。”(冠:位居第一。)贾谊《过秦论上》:“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②类比;匹敌。《法言·五百》:“贵无敌,富无伦。”③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孟子· 滕文公上》:“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④条理;次序。《尚书·舜典》:“八音克谐,无相夺伦。”(克:能。谐:和谐。)又指有条理。《周礼·考工记·弓人》:“析干必伦。”(劈树干必须顺着纹理。)

蕴:

①积聚;蓄藏。《后汉书·周荣传》:“蕴椟古今,博物多闻。”②包藏;包含。杜甫《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蕴真惬所欲,落日将如何?”(真:真趣。)③深奥之处。《宋史·范祖禹传》:“平易明白,洞见底蕴。”④郁结。《后汉书·王符传》:“志意蕴愤,乃隐居著书三十余篇。”⑤通“煴”。闷热。《诗经·大雅·云汉》:“旱既大甚,蕴隆虫虫。”(大tài:过分。隆:隆盛。虫虫:热气熏蒸的样子。)⑥通“缊”。乱麻。《韩诗外传》卷七:“即束蕴请火去妇之家。”[蕴藉]1.蓄积。《后汉书·逸民传序》:“汉室中微,王莽篡位,士之蕴藉义愤甚矣。”2.含蓄宽和。《后汉书·第五伦传》:“然少蕴藉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见轻:受轻视。)

恪:

恭谨。《国语·周语上》:“朝夕恪勤,守以敦笃,奉以忠信。”(敦笃:忠厚;厚道。)


诗文 自挑寒灺自添香。
释义

自挑寒灺自添香。

“自挑寒灺自添香。”诗句出处:《定风波》;是宋朝诗人张孝祥的作品。

铃索声乾夜未央。曲栏花影步凄凉。莫道岭南冬更暖。君看。梅花如雪月如霜。见说墙西歌吹好,玉人扶坐劝飞觞。老子婆婆成独冷。谁省。自挑寒灺自添香。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0 6:0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