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怜不是悠悠者,吟嚼真风二十年。”诗句出处:《避地毗陵,寒月上孙徽使君兼寄》;是唐朝诗人贯休的作品。
自是风清物态高。野色疏黄连楚甸,故山奇碧隔河桥。
终须愚谷中安致,不是人间好羽毛。
常忆双溪八咏前,讲诗论道接清贤。文欺白凤真难及,
药拈红蕖岂偶然。花湿瑞烟粘玉磬,帘垂幽鸟啄苔钱。
自怜不是悠悠者,吟嚼真风二十年。
□雷车雨滴阶声,寂寞焚香独闭扃。锦绣文章无路达,
袴襦歌咏隔墙听。松声冷浸茶轩碧,苔点狂吞纳线青。
唯有孤高江太守,不忘病客在禅灵。
【注释】:
自:
①自己。《诗经·大雅·文王》:“永言配命,自求多福。”(言:通“焉”。配命:合乎天命。)《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②亲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史记·萧相国世家》:“高祖自将。”③自然。《史记·李将军列传》:“谚曰:‘桃李无言,下自成蹊。’”(蹊:小径;小路。)④介词。1.从。《孟子·滕文公上》:“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神农:传说为古代造耒耜、兴农业的帝王。许行:当时的农学家。)《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2. 由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汉书·灌夫传》:“侯自我得之,自我捐之,无所恨。”⑤连词。表示假设。可译为假如。《左传·成公十六年》:“唯圣人能内外无患,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⑥连词。表示假设的让步。可译为即使。《汉书·高祖纪下》:“高祖不修文学,而性明达,好谋能听,自监门戍卒,见之如旧。”又《杜周传》:“自京师不晓,况于远方?”怜:
①怜悯;同情。《史记·淮阴侯列传》:“(汉王)身居项王掌握中数(shuò)矣,项王怜而活之。”②爱;怜爱。韩愈《履霜操》:“母生众儿,有母怜之。独无母怜,儿宁不悲!”《战国策·赵策四》:“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不:
(一)①不。《后汉书·班超传》:“不入虎穴,不得虎子。”《诗经·魏风·伐檀》:“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悬)特兮。”(特:三岁的兽。)②非;不是。《荀子·君道》:“能中是者取之,是岂不必得之之道也哉?”③无;没有。《左传·襄公二十三年》:“不德而有功。”④未。《孟子·梁惠王上》:“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⑤句中助词。无实义。《逸周书·皇门》:“我不则寅哉寅哉!”[不禄]士死的讳称。《礼记·曲礼下》:“天子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 (二)fū花萼。后作“柎”。《诗经·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wěi)。”(常棣:即棠梨树。 鄂:同“萼”。 :有光采。)是:
①正确。与“非”相对。《论语·阳货》:“偃之言是也。”②肯定;认为正确。《墨子·尚同上》:“国君之所是,必皆是之。”③纠正;订正。《礼记·月令》:“是察阿党,则罪无有掩蔽。”(察:审察。)④表示判断,是。《史记·刺客列传》:“此必是豫让也。”⑤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此”、“这”。《孟子·梁惠王上》:“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⑥连词。相当于“于是”。《管子·君臣上》:“非兹,是无以理人;非兹,是无以生财。”⑦助词。用以前置宾语。《左传·襄公十四年》:“唯余马首是瞻。”[是以]因此;所以。《韩非子·喻老》:“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是故]因此。《孟子·梁惠王下》:“唯仁者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国是]国家大计。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谭嗣同传》:“定国是之诏既下。”悠:
①思念;想念。《诗经·周南·关雎》:“悠哉悠哉,辗转反侧。”②长远;长久。《礼记·中庸》:“悠久所以成物也。”苏武《诗四首》之四:“山海隔中州,相去悠且长。”③闲适的样子。陶潜《饮酒二十首》之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悠]1.忧思的样子。《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jīn),悠悠我心。”(子:你。衿:襟。)2.遥远;长远的样子。《诗经·王风·黍离》:“悠悠苍天。”3.闲适的样子。崔颢《黄鹤楼》诗:“白云千载空悠悠。”4. 众多的样子。《后汉书·崔骃传》:“悠悠罔极,亦各有得。”悠悠:
①悠谬,荒谬。《晋书·王导传》:“~~之谈,宜绝智者之口。”②忧思的样子。《诗·邶风·终风》:“莫往莫来,~~我思。”③遥远,悠长。《诗·唐风·鸨羽》:“~~苍天,曷其有极?”④安闲静止的样子。王勃《滕王阁序》:“闲云潭影日~~,物换星移几度秋。”⑤旌旗下垂的样子。《诗·小雅·车攻》:“萧萧马鸣,~~旆旌。”⑥众多。《史记·孔子世家》:“~~者天下皆是也。”悠:
①思念;想念。《诗经·周南·关雎》:“悠哉悠哉,辗转反侧。”②长远;长久。《礼记·中庸》:“悠久所以成物也。”苏武《诗四首》之四:“山海隔中州,相去悠且长。”③闲适的样子。陶潜《饮酒二十首》之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悠]1.忧思的样子。《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jīn),悠悠我心。”(子:你。衿:襟。)2.遥远;长远的样子。《诗经·王风·黍离》:“悠悠苍天。”3.闲适的样子。崔颢《黄鹤楼》诗:“白云千载空悠悠。”4. 众多的样子。《后汉书·崔骃传》:“悠悠罔极,亦各有得。”者:
①代词。指人、物、事、时间、地点等。《道林寓居》:“青嶂者边来已熟,红尘那畔去应疏。”②助词。1.与动词、形容词或短语构成“者”字结构,表示人、事、物等。《老子》:“高者抑之,下者举之。”《史记·项羽本纪》:“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2. 与数词构成“者”字结构,指称前边的事物。《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3. 与时间名词构成“者”字结构,相当于“……的时候”。《庄子·齐物论》:“昔者十日并出。”4.用在名词主语后,表示提顿或判断。《史记·陈涉世家》:“陈胜者,阳城人也。”5. 用在复句的前一分句末,表示因果关系或假设关系。《战国策·齐策一》:“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③语气词。用于句末,与疑问代词“谁”、“何”等配合,表示疑问语气。《史记·项羽本纪》:“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吟:
①声调抑扬地咏诵。《庄子·德充符》:“依树而吟。”②叹息。《战国策·楚策一》:“昼吟宵哭。”③啼叫;鸣响。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熊咆龙吟殷(yǐn)岩泉。”(殷:如雷震响。)④古代诗歌体裁之一。《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⑤诗歌。陆游《病起》:“收拾吟笺停酒碗,年来触事动忧端。”⑥通“噤(jìn)”。闭口。《史记·淮阴侯列传》:“虽有舜禹之智,吟而不言,不如瘖(yīn)聋之指麾也。”(瘖:哑。指麾:指挥。)⑦口吃;说话不清。《后汉书·梁冀传》:“口吟舌言。”吟嚼:
吟咏,玩味。苏轼《复次溽字韵记龙井之游》:“空肠出秀句,~~五味足。”嚼:
(一)①咀嚼。杜甫《哀江头》:“白马嚼啮黄金勒。”引申为品味;玩赏。张衡《西京赋》:“嚼清商而却转。”②饮尽。《史记·游侠列传》:“与人饮,使之嚼。”《后汉书·五行志一》:“嚼复嚼者,京都饮酒相强之辞也。”(二)jiáo ①用牙磨碎食物。《淮南子·说林》:“嚼而无味者,弗能内(nà)于喉。”(内:同“纳”。)又指咬,含。《北齐书·徐之才传》:“又以小史好嚼笔,故尝执管就元文遥口曰:‘借君齿。’其不逊如此。”(小史:侍童。元文遥:北齐人,曾历事文襄四主。)②品味;玩味。沈义父《乐府指迷·赋词初填熟腔》:“久久自熟。便觉拗者少,全在推敲吟嚼之功也。”真:
①古称仙人为真。《楚辞·九思·守志》:“随真人兮翱翔。”②本性;本质。《庄子·齐物论》:“无益损乎其真。”③真实;真诚。《汉书·宣帝纪》:“使真伪毋相乱。”④真书,即汉字楷书。⑤副词。的确;实在。杜甫《莫相疑行》:“牙齿欲落真可惜。”风:
(一)①空气流通的现象。《诗经·邶风·北风》:“北风其凉。”②吹风;让风吹。《孟子·公孙丑下》:“有寒疾,不可以风。”③比喻快速如风。《资治通鉴·晋成帝咸和五年》:“俟足下军到,风发相赴。”④气势;势头。《晋书·刘毅传》:“好臧否人物,王公贵人望风惮之。”⑤教化;教育。《周书·齐炀王宪传》:“宣风导礼。”⑥风气;风俗。柳宗元《捕蛇者说》:“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陆游《游山西村》:“衣冠简朴古风存。”⑦景象;景色。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首》之一:“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⑧风度;风格。杜甫《咏怀古迹五首》:“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⑨歌谣;民歌。《左传·襄公十八年》:“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骤:屡次。)⑩走失;散失。《尚书·费誓》:“马牛其风。”(11)病名。《三国志·魏书·王粲传》注引《典略》:“太祖先苦头风,是日疾发卧。”(12)讽诵。严羽《沧浪诗话·诗辩》:“先须读《楚辞》,朝夕讽詠,以为之本。” (二)fěng 通“諷(fěng)”。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诫。《汉书·赵广汉传》:“广汉闻之,先风告(杜)建不改,于是收案致法。”(收案:收审。)[风骚]《诗经》的《国风》和《楚辞》的《离骚》的合称。《宋书·谢灵运传论》:“莫不同祖风骚。”(祖:效法。)也泛指诗文。高适《同崔员外綦毋拾遗九日宴京兆府李士曹》:“晚晴催翰墨,秋兴引风骚。”(翰:笔。)二:
①数词。一加一的和。《荀子·劝学》:“问一而告二谓之囋。”②第二。聶夷中《咏田家》:“二月卖新丝,五月粜(tiào)新谷。”(粜:卖粮食。)③不专一;不一致。魏徵《述怀》:“季布无二诺,侯嬴重一言。”(诺:许诺。)《汉书·王陵传》:“毋以老妾故持二心。”年:
①收成;年景。《谷梁传·桓公三年》:“五谷皆熟为有年也。”苏轼《喜雨亭记》:“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②十二个月为一年。《庄子·秋水》:“汤之时,八年七旱。”③年纪;年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④帝王的年号。改年叫改元。《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改年为延康。”- 上一篇:敛袖翠蛾攒,相逢尔许难。
- 下一篇:肺枯似著炉鞲煽,脑热如遭锤凿钉。
- 勿叹蹉跎白发新,应须守道勿羞贫。
- 勿吹毛求疵
- 勿因群疑而阻独见,勿任己意而废人言。勿私小惠而伤大体,勿借公论以快私情。
- 勿复久留燕,蹉跎在北京。
- 勿失人格
- 勿废我酣兴 李应祯
- 勿弄刀笔,讥玩朋僚,若犯要司,败不旋踵;若轻同类,怨岂在明。
- 勿忘人善,以身取则焉。孳孳不已,恶知其非我有也。
- 勿忘,最是学者日用切要工夫。人所以心与理背驰者,正缘忘于有所事耳。诚能时时刻刻不忘于操存省察等事,即心常存,而天理不忘矣。
- 勿恃尔尊,骄慢淫昏;勿谓尔贵,长夜荒醉。日不恒中,月盈则亏。
- 勿恃己善, 不服人仁; 勿矜己艺, 不敬人文。
- 勿愿寿
- 勿愿寿 - 吕南公
- 勿慕贵与富,勿忧贱与贫;自问道何如,贵贱安足云?
- 勿打扰他人
- 勿扬人过,反躬默省焉。有或类是,亟思悔而速改也。
- 勿收金宝
- 勿欺也,而犯之。
- 勿没没而暗,勿察察而明。
- 勿烦勿乱,和乃自成
- 勿疏小善,方恢大略。
- 勿疏小善,方恢大略。
- 勿矜朱门是,陋此白屋非。
- 勿矜罗弋巧,鸾鹤在冥冥。
- 勿自暴自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