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满江红》 - 宋·辛弃疾 |
释义 | 《满江红》 - 宋·辛弃疾宋·辛弃疾 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李正之提刑〕李大正,字正之。曾两度任坑冶提点,掌管开矿铸钱等职司,常驻信州(今江西上饶,是当时主要产铜区),与辛弃疾有交往。提刑,提点刑狱官的简称,是朝廷派往地方监察司法的官。〔绣衣〕汉武帝于侍御史中置“绣衣直指”,着绣衣以示尊宠,派往地方打击奸猾,处理重大案件。〔铜鞮陌〕铜鞮,即钢蹄,犹言“铁蹄”指兵马。陌,市中街道。这里指的是襄阳一带。 这首词是淳熙十一年(1184)冬天送友人李大正入蜀所作。辛弃疾一生交游广泛,结识的朋友很多,李大正就是其中之一,他们是志同道合的莫逆友好。李大正要去与金人相邻的利州路担任要职了,作者借送行的词来赞颂他们之间纯真的友情,抒发他们共同的政治抱负。 词一开头就点明了友人将去的地方,“蜀道登天”,友人即将去四川,那里的道路十分艰难。在为友人饯行的时候,再看看自己,“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作者已进入多病的中年了,与亲友分别,更加依依不舍。作者送友时引起了伤感,暗示自己中年了仍很不得志。辛弃疾的词作事事感慨,时时感慨,在这里送别友人时,也必然想到自己的身世和处境。词中的情绪低沉了,但作者并没有一直伤感下去,而是满腔热情地鼓励友人。“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作者盼望友人此去能象诸葛亮上表一样惊破敌胆,能学习司马相如,安抚巴蜀的百姓。作者对友人寄予很大的希望,寄语殷殷,亲切感人。而且作者完全相信友人能够建功立业,“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下阕的开头,承上送别之意,以劝慰之语收束惜别之情。“儿女泪,君休滴”,劝友人不要学那痴情儿女,一到分别就热泪涟涟。接着,作者开拓了一个新的抒情境界,以对友人旅途状况的设想,表达自己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友人此次去的沿途,既见到庐山山色,也见到赤壁岸边的江浪,还见到古城襄阳的月色,“要新诗准备”,作者希望友人能用妙笔写出新的诗篇——充满爱国深情的诗篇。词的最后,呼应词的开头,当梅花盛开,万里雪深的时候,作者与友人将会互相回忆友谊,互相深深地怀念。“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这是写景之语,也是抒情之语,豪迈,隽永,富有浓郁的诗意。此处已一扫伤感之意,充满昂奋之情。 这首词多处用典,处处用得贴切,典故与当地风光结合得十分紧密。因送李正之入蜀,所以用了“诸葛表”、“相如檄”。诸葛亮的出师表,旨在北定中原;司马相如的“喻巴蜀檄”,旨在安抚蜀民,这正是作者希望友人提刑入蜀后应注意的两件大事,而这两个典故,都与蜀地有关。李正之入蜀,要途经“荆楚路”,所以用了“赤壁矶头”,“铜鞮陌上”。一是指周瑜破曹事,地点在赤壁,一是指肖衍平乱事,出兵在襄阳,这正是作者希望友人提刑入蜀以后要效法周瑜、肖衍为抗金立功,而这两个典故,又都与荆楚路有关。以上四个典故的妙用,反映了作者写词技巧的高超。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