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释义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诗词简介
        这是一首登高远眺、写景抒怀诗。许浑从润州丹阳前往京城,经过潼关,登 驿楼览景,兴会淋漓而赋此诗。首联写旅况萧瑟,离别悲凉,展示了一幅秋日行旅离别 图。“红叶”,鲜艳而色暖,“萧萧”,则透露了秋气的萧瑟。“长亭”,是和东归故人魏扶 离别饮酒之处,相逢即离别,岂不更觉悲凉? 此二句翩然而来,韵味隽美。颔颈二联, 笔势陡转,写潼关雄浑苍茫的景色和典型风物。三、四句言,关西之南有雄伟险峻之华 岳,关东之北隔河有青苍绵延之中条,二山纵横绵延数百里,一卷残云,一挟疏雨,是多 么壮美! “归”“过”二字,把静静的险峰峻山点活,更显示出飞动的意趣! 五、六句言, 迤逦而行,见树色苍翠,随关城而显得高远;横亘关前的大河,波浪汹涌,涛声悠远,直 通渤海。“迥”“遥”二字,也用得极好。此二句真是写得绘声绘色,使人如亲历其境。此 二联对仗圆稳工整,描摹四周景色,雄浑苍茫,表里山河,险峻壮美,真毫端得意之景也。 尾联方言赴阙之事,却不念仕途荣利,反说回首故乡,犹梦渔樵,以表淡泊之志也。此 诗写景“高华雄浑”(清吴汝纶语),飞动壮美;抒情含蓄委婉,饶有韵味,乃“雄宕高超” (俞陛云语)之上乘也。

  • 原文
  • 拼音
  • 繁体
  •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唐].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 《 qiū rì fù què tí tónɡ ɡuān yì lóu 》 
    《 秋  日 赴 阙  题 潼   关   驿 楼  》 
    .[ tánɡ ]. xǔ hún.
    .[ 唐   ]. 许 浑 .
    hónɡ yè wǎn xiāo xiāo , chánɡ tínɡ jiǔ yì piáo 。 
    红   叶 晚  萧   萧   , 长    亭   酒  一 瓢   。 
    cán yún ɡuī tài huá , shū yǔ ɡuò zhōnɡ tiáo 。  
    残  云  归  太  华  , 疏  雨 过  中    条   。  
    shù sè suí shān jiǒnɡ , hé shēnɡ rù hǎi yáo 。 
    树  色 随  山   迥    , 河 声    入 海  遥  。 
    dì xiānɡ mínɡ rì dào , yóu zì mènɡ yú qiáo 。 
    帝 乡    明   日 到  , 犹  自 梦   渔 樵   。 
  • 《秋日赴闕題潼關驛樓》
    .[唐].許渾.
    紅葉晚蕭蕭,長亭酒一瓢。
    殘云歸太華,疏雨過中條。 
    樹色隨山迥,河聲入海遙。
    帝鄉明日到,猶自夢漁樵。
  • 【翻译】
    秋日的傍晚,红叶更觉萧萧,
    长亭客舍,饮酒一瓢。
    残云归去了,在华山缭绕,
    中条山落下了,疏落的雨脚。
    树色随着去关愈远越显得朦胧,
    黄河的声响汇入了大海的波涛。
    帝乡长安,已指日可到,
    而我的心呵,却仍在
    渔唱樵歌里逍遥。


    【逐句翻译】
    红叶晚萧萧②,秋日的晚风中红叶萧萧,
    长亭酒一瓢③。长亭匆匆离别饮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④,片片残云飞向高峻西岳,
    疏雨过中条⑤。点点疏雨洒过苍莽中条。
    树色随关迥,青苍树色随着关城远去,
    河声入海遥。澎湃黄河流向大海迢遥。
    帝乡明日到⑥,明日我就要到达那京城,
    犹自梦渔樵。梦中仍不忘故乡的渔樵。
  • ①此诗一作《行次潼关,逢魏扶东归》。潼关,在今潼关县境内,是陕、晋、豫 三省要冲,是由洛阳进入长安的咽喉重镇,地势险要,景色壮美,乃文人题诗纪胜处。

    ②萧萧:象声词,此指风吹树叶声。

    ③长亭:是行人休憩与饯别之处。北周庾信《哀江 南赋》:“水毒秦泾,山高赵陉。十里五里,长亭短亭。”

    ④太华:即西岳华山,在陕西渭南 县东南。

    ⑤中条:中条山,位于山西西南部,黄河、涑水之间。因夹在太行山与华山之 间,山势狭长,故称“中条”。⑥帝乡:指京城长安。
  • 【集评】 明·佚名:“格竟直追初盛。”(明抄本《丁卯集》)
    明·雷起剑: “悠然。”(乾隆刻本《丁卯集笺注》)
    清·吴汝纶: “高华雄浑,《丁卯》压卷作。” (江总平《许浑诗校注》引)

    【评】
    此诗约作于大中元年(847)入京途中。诗人久困官场,早已厌倦,却又不得不周旋于官场——由于生计,也由于找不到其他的出路,诗人的心绪久久徘徊在仕隐之间。此诗较完美地表现了诗人的这种心态,同时,这种委婉含蓄的风格,也体现了诗人的审美主张。“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令我有雨中游华山、中条之想。
     

  •    这首诗是许浑从故乡润州丹阳(今属江苏)第一次到长安,途经潼关时所写。潼关是古代的咽喉重镇,由洛阳到长安必经潼关,形势险要,景色宜人,历代诗人大家对此地颇为青睐,为它而留的佳作不胜枚举。许浑的这首诗借景抒怀,以情绘景,有一种大浪淘沙的雄浑悲壮之感。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深秋送别,倍感凄凉,瓢酒下肚,便有一种“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的恋恋不舍与不得分别的苍凉,秋的氛围作陪衬,那份因别而得的愁绪便愈发浓烈,此诗又题作《行次潼关,逢魏扶东归》,由此可见,故友相逢、长亭送别的那种依恋。
       但好男儿志在四方,岂能为儿女情长而多愁善感、不思进取?诗人为了摆脱这份愁绪,顺眼远眺,笔峰一转: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这四句相辅相成,残云归岫,天必放晴,而山色经过疏雨的洗刷,倍加清丽,恰是这份清新洗去了作者心头的愁绪,天地之间,除了自然,便是身处险关、万物尽收眼底的自我,那种顶天立地的神圣早已化解了心中所有的疑虑,心是如此坦荡。接着,黄河之水在潼外猛地一转,那涛声不绝于耳,似乎让人感觉到了它归海的那份无拘无束,此时作者的心已净化到与自然物我归一的境地。于是末句“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也就没有丝毫的突兀之感。
        此诗情景交融,景语皆情语。中间四句同写景,却丝毫没有臃肿堆积之感,可见诗人的匠心。
  •         此诗写于诗人从故乡润州丹阳(今属江苏)第一次赴长安途中。一 本题作《行次潼关逢魏扶东归》,可知这是一首送别之作。然诗人并未 停留于述说离愁别苦的主题,而是即景寄怀,剖露了自己赴长安前的 微妙心态。全诗以写景起,以述怀收束。
         诗开头二句先点出时令已是深秋,送别地点是在长亭。萧萧红叶 和一瓢孤酒传写出游人羁旅的苦况。“红叶晚萧萧”先已平添了一缕 悲凉的情味,“长亭酒一瓢”又注入了送别的寂寥。
        然诗人并未耽于离愁别绪,以下四句笔锋一转,转入写景,通过 写景交代了潼关咽喉要冲的地理位置。极目远眺,巍峨峥嵘的西岳华 山耸立于潼关之南,峰峦叠嶂的中条山横亘于潼关之北,而滔滔滚滚 的黄河,由北面奔腾而来,在潼关和中条山之间咆哮而过。山是高山, 水是大河,那气势已自不凡。况天上又有几片残云萦绕太华,几点疏 雨乍过中条。收眼回望,则见树色苍苍茫茫,随关城一路远去。凝神 谛听,则闻黄河入海,奔腾不息。此四句遣词极讲究。以“归”状写 正在隐入太华的残云,以“过”描述乍过中条的疏雨,以“迥”点化 苍茫的树色,以“遥”远传人海的河声,为这首诗增添了一抹飞动的 意趣,一缕清悠的韵味,一种“高华雄浑” (清吴汝纶语)的气势。
        最后两句由写景转入述怀。述怀亦非直抒胸襟,而是通过梦中的 向往隐微地表达出来的。明天就要到天子所居之地长安了,那是多少 士人向往的地方啊。按理说即将接近权力中心了,诗人此刻应为自己 的仕途作些盘算,这里却以“犹自梦渔樵”收束——诗人此刻向往的, 却是那种远离尘寰的渔樵野老的生活。这并非上人的假清高,实则体 现了许浑对统治者的疏离意识。诗人生当唐帝国江河日下的晚唐,为 稻粱谋,不能不踏上仕宦之途,而政治上那种“致君尧舜上”的用世 之心已经很淡漠了。所以虽身在魏阙,而心却在江湖。景观依然雄阔, 情思却不复振奋,甚至有几分衰飒了。到这里,我们便读出了这首诗 所蕴含的 “晚唐味”。
  •      许浑第一次去长安,从故乡润州丹阳(今属江苏)出发途经潼 关(陕西省潼关县境内)时,被其险要的山川形势和动人的自然景色所深 深吸引。诗人感物兴发,题诗纪胜,兴会淋漓写下这首遒劲雄浑的五言 律诗。
        开头两句,诗人先勾勒出一幅秋日行旅图,把读者引入一个秋浓似 酒、旅况萧瑟的境界。“红叶晚萧萧”,以景透出人物一缕缕悲凉的意绪; “长亭酒一瓢”,用叙事传出客子旅途况味,用笔干净利落。此诗另一版本 题作“行次潼关,逢魏扶东归”,这个背景材料,可以帮助读者了解诗人何 以在长亭送别、借瓢酒消愁的原委。
         然而诗人没有久久沉湎在离愁别苦之中。中间四句笔势陡转,大笔 勾画四周景色,雄浑苍茫。骋目远望,南面是主峰高耸的西岳华山;北面, 隔着黄河,又可见连绵苍莽的中条山。残云归岫,意味着天将放晴;疏雨 乍过,给人一种清新之感。从写景看,诗人拿“残云”再加“归”字来点染华 山,又拿“疏雨”再加“过”字来烘托中条山,这样,太华和中条就不是死景 而是活景,因为其中有动势——在浩茫无际的沉静中显出了一抹飞动的 意趣。诗人把目光略收回来,就又看见苍苍树色,随关城一路远去。关外 便是黄河,它从北面奔涌而来,在潼关外头猛地一转,咆哮着流入大海。 此处“迥”字炼字精巧,俞陛云《诗境浅说》云:“余曾在风陵渡望潼关树色, 高入云中,深叹其‘迥’字之妙。”“河声”后续一“遥”字,传出诗人站在高处 远望倾听的神情。诗人眼见树色苍苍,耳听河声汹汹,把场景描写得绘声 绘色,使读者有耳闻目睹的真实感觉。这里,诗人连用四句景句,安排得 如巨鳌的四足,缺一不可,丝毫没有臃肿杂乱、令人生厌之感。其中三、四 两句,又出现在他的另一首作品《秋霁潼关驿亭》诗的颔联,完全相同,是 诗人偏爱的得意之笔。《唐贤小三昧集续集》评此句云:“亦阔大,亦高华, 晚唐中之近开、宝名句也。”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照理说,离长安不过一天的路程,作为 入京的旅客,总该想着到长安后便要如何如何,满头满脑盘绕“帝乡”去打 转子了。可是诗人却出人意料地说:“我仍然梦着故乡的渔樵生活呢!”含 蓄地表明了他并非专为追求名利而来。这样结束,委婉得体,优游不迫。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1:4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