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矫枉过正 |
释义 | 矫枉过正为把事物扭直,却要弯向另一边。引申为把错误纠正过来,采取超越正常限度的做法。 三国时期,刘备率兵打败刘璋,夺得蜀地作根据地。诸葛亮便着手治理蜀地,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其中的刑法制定的相当严厉。不少人抱怨诸葛亮,说他制定的刑法比刘璋时严多了。谋臣法正劝说诸葛亮道:“当年汉高祖进关,与百姓约法三章,废除了秦朝的苛刑,得到了秦人的感戴。现在您刚到蜀地来,对本地的百姓还没有什么恩德,而且,作为远来的客人,您似乎应当对这里的主人宽大些才是,可您怎么反而严厉制刑呢?”诸葛亮解释道:“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秦王暴虐,滥施酷刑,因此百姓们怨声载道。高祖宽大待人,正是顺依了百姓们的意愿。如今,情况相反,刘璋生性怯弱,于百姓无威无德,蜀地法令松弛,豪强专横跋扈,无法无天,可地方官吏却不敢去惩治。为消除这多年的积弊,就必须加重刑法,使百姓知法守法,上下一致,如此,方能使地方得以安宁。”法正听了连连叹服。蜀地官吏与百姓见刑法如此之严,执行又坚决,都不敢违犯,地方豪强也收形敛迹,蜀地因而从混乱走向大治。 古人日:“矫枉过直”。意即正曲者,必须过直,不能折衷。一个国家或一个单位,当出现比较严重的不良倾向或不良习惯时,作为领导者,要纠正这一偏差,采取不偏不倚的折衷办法,常因习惯势力之顽固而达不到预期目的,因而必须采取矫枉过正的办法。这正如一根竹子弯了,要纠直,只把它弯到正直位置还不行,它还会反弹回来,只有弯向相反方向才能纠直的道理是一样的。诸葛亮从严治蜀的做法,是定谋决策者可以效法的。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