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盟誓防变 |
释义 | 盟誓防变在封建社会中,国君的权力至高无上,可随意改变重大的决策,在外执行重要任务的大臣,为了放心履行自己的职责,以盟誓的方式与国君达成契约,防止政策改变。 公元前309年,秦武王任命樗里疾为右丞相,甘茂为左丞相,准备打通黄河、伊水、洛水三川水道,占领中原地区,并认为应首先攻伐韩国。他问右丞相樗里疾:“你和左丞相两人中,谁能为我征伐韩国,打通三川?”樗里疾已大权在握不愿去冒这个风险,便说:“臣以为现在不宜征伐韩国。因为要打通三川,必须先攻取宜阳; 但宜阳道远路险,等我军赶到那里,魏国救兵也将赶到,我必然劳而无功。”秦王将樗里疾的看法告诉甘茂,问他可否伐韩? 甘茂说:“如果大王派我出使魏国,我一定能够说服魏王,让他派兵帮助我国伐韩,这样韩国就孤立无援了。”秦武王采纳甘茂的建议,立刻派他出使魏国。魏王果然同意出兵帮助秦军伐韩。甘茂知道回报武王后,武王一定会派自己率兵伐韩,而自己统兵在外,时间一久,右丞相樗里疾等难免在武王面前拨弄是非讲自己坏话,从中掣肘。怎么办呢?他经过深思心生一计,先派副使向寿回国向秦武王禀报:“魏王已同意助秦伐韩。但是,劝大王还是不伐韩为好。”秦武王一听,颇感蹊跷,就亲自离咸阳去息壤迎接甘茂。他一见甘茂劈头就问:“相国你是什么意思,一会建议你去说服魏王,一会又劝我不伐韩?”甘茂避而不答,先给武王讲一个故事:“从前孔子的高足曾参住在费地。费地有个和曾参同名同姓的人杀了人。有人就跑到曾参家中,告诉他母亲:‘曾参杀了人了!’他的母亲随口回答:‘我的儿子不会杀人,一定弄错了。’继续在织机上织布。隔了一会,另一个人跑来告诉她:‘曾参杀人了!’她停下梭子想了想,然后说:‘我的儿子我最了解,想必不会干这种事。’于是继续织布。又过了一会儿,又有一个人跑来告诉她:‘杀人的确是曾参!’她便停下织机,跳墙跑了。像曾参这样的很有名气的贤士,他的母亲又十分信任他,然而有三人来说他杀人,他母亲也就相信了误传。现在,我并无曾参的贤明,大王信任我,也未必超过曾参母亲对其儿子的信任; 而如果由我率领军队,跨越千里险阻去攻打韩国的坚城大邑,一定会花费很长的时日; 在这期间,朝廷上对我造谣诽谤的; 恐怕不止这三个人,我怕大王听了谣言而像曾参母亲那样停下织机使我伐韩之功毁于一旦。”秦武王听了后说:“你不必担心,我决不听信别人对你的诽谤。我可以和你订立盟誓。”说罢,武王和甘茂君臣间歃血为盟,并将誓书封藏在息壤。于是,秦武王任命甘茂为大将,向寿为副将,带领五万精兵征伐韩国。秦兵围攻韩国的宜阳。宜阳城墙高大坚固,防守严密,秦国围攻了五个月还没有攻下。这给右丞相樗里疾拨弄是非找到了借口,他对秦武王说:“我早就说过不宜伐韩,现在久攻不下,将士一定厌战,甘茂这个人不可靠,再拖下去,恐怕会发生变故。”秦武王听了樗里疾的话,下令甘茂撤军回国。甘茂接到命令,立即写了一封信,密封后差人驰送秦武王。武王启封一看,信中只有“息壤”两个字。他顿时想起了和甘茂在息壤的盟誓,懊悔地说:“我违背了盟誓,这是我的过错!”于是,秦武王收回撤军命令,反而增兵五万,派猛将乌获率兵驰援。甘茂乘势发动进攻,大败韩兵,占领了宜阳。 在封建社会里,君权至上,而且国君多是极端个人主义者,对下臣多怀疑忌,大臣之间也经常互相拆台。特别是掌军权在外执行军事任务的大臣往往成了猜疑的对象,攻击的目标,使之欲建功业而不成。甘茂与武王盟誓防变,不失为高明的政治权略。“流言可畏”,这话是有道理的。在现实生活中也存在,干工作的反而受攻击,不干事的庸者反而四面讨好,这种现象必须纠正。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