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甫田 |
释义 | 甫田倬彼甫田, 岁取十千。 我取其陈, 食我农人。 自古有年。 今适南亩, 或耘或耔。 黍稷薿薿, 攸介攸止, 烝我髦士。 以我齐明, 与我牺羊, 以社以方。 我田既臧, 农夫之庆。 琴瑟击鼓, 以御田祖, 以祈甘雨, 以介我稷黍, 以榖我士女。 曾孙来止, 以其妇子。 馌彼南亩, 田畯至喜。 攘其左右, 尝其旨否。 禾易长亩, 终善且有, 曾孙不怒, 农夫克敏。 曾孙之稼, 如茨如梁。 曾孙之庾, 如坻如京。 乃求千斯仓, 乃求万斯箱。 黍稷稻粱, 农夫之庆。 报以介福, 万寿无疆! 大田呀广阔无边,每年收粮成千上万,我拿出那些陈旧的谷物,养活我的农夫,自古以来都是丰收。如今我前往那向阳的南亩去巡视,有的锄草,有的壅根。小米高粱一片茂盛,庄稼长大,开始收获,田官们向我来进献。 准备好我的粢盛,准备好我的纯色的牛羊,用来祭祀土神和四方神。我的田地种得很好,就把农夫们召来庆贺和奖赏。弹奏琴瑟擂起鼓哟,用来迎接农神,用来祈求好雨,为的是让我的庄稼得丰收,来养活我的男男女女们。 曾孙来了,碰上了农夫的老婆和孩子,她们是送饭到向阳的南亩,田官们就高兴地享用酒食。让开他的左右,亲尝酒食的滋味美不美。满田庄稼一片茂盛,长势很好,结穗累累。曾孙因此而不再发怒了,因为农夫们干活很勤勉。 曾孙的庄稼堆满场,有的像屋顶,有的像桥梁。曾孙的粮囤真正多,有的像小丘,有的像山冈。于是需要千仓粮库来储藏,于是需要万辆车子来载装。黍稷稻粱大丰收哟,把农夫们一齐召来庆贺和奖赏。神明酬报你大福气,并赐你万寿无疆。 全诗四章,每章十句。这是周王祭祀土地神、四方神和农神的祈年之歌。《毛诗序》说它是“君子伤今思古” 的 “刺幽王” 之作。郑《笺》亦附会说此诗是刺幽王时“仓廪空虚,政烦赋重,农人失职。”玩味诗意,唯见丰收之喜悦与祈祀之虔诚之情,不见“君子伤今思古”之意味,也不见“刺幽王”之影子,这显然是对诗意的曲解。 此诗结构别开生面,具有跳宕交错之美。首章先写曾孙(周王)督耕求获之事。西周实行井田制度,土地分为公田、私田两种。此外,周王还占有大批的田地,叫“藉田”(或称“甫田”、“大田”)。每到春天,周王便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到藉田中去行亲耕之礼。周王用手推三下犁,三公推五下,卿、诸侯推九下。“今适南亩”,即指周王巡视“藉田”并督促农耕之事。按理,二章应接写督耕求获之发展情况,但却笔锋急转,改写未获而先祭土地神、四方神和农神后稷诸神。《礼记·月令》说:“(春月)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祈谷就是祝祷风调雨顺,农业丰收。《大雅·云汉》也说: “祈年孔夙,方社不莫。”这说明了古人对祈年之礼俗是极为重视并蔚然成风的。三章承接首章,进一步细致描写“南亩”中周王 (曾孙)、农官 (田畯)、农夫与妻子的不同情态。“曾孙来止”,“曾孙不怒”,写出了周王对农夫们种植情况的满意情状。“攘其左右,尝其旨否”,此二句细节传神,活脱表现了田官们急不可耐的餐饮状况,充满生活情趣。“以其妇子,馌彼南亩”,“农夫克敏”,等句,以白描手法写农家的质朴勤勉,语淡情深。末章上承二章,以极度夸张之笔,铺写丰收场景:“曾孙之稼,如茨如梁。曾孙之庾,如坻如京。乃求干斯仓,乃求万斯箱。”而这一切又都归功于神佑。四章诗,一、三章重在写人事,是实写;二、四章重在写祀事,是虚写。人神交映,虚实相生,不仅体现了结构的灵动活泼之美,而且突出了“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礼记·表记》)的社会风尚。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