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正月》
释义

《正月》

    正月繁霜,六月下霜不正常,


我心忧伤。这使我心很忧伤。


民之讹言,民间已经有谣言,


亦孔之将。沸沸扬扬传得广。


念我独兮,想我一身多孤单,


忧心京京。愁思萦绕常怅怅。


哀我小心,胆小怕事真可哀,


癙忧以痒。又怕又闷病一场。



父母生我,爹娘既然生了我,


胡俾我瘉? 为啥使我受创伤?


不自我先,我生不早又不晚,


不自我后。乱世灾祸偏碰上。


好言自口,好话凭他嘴里说,


莠言自口。坏话凭他去宣扬。


忧心愈愈,反覆无常真可怕,


是以有侮。受人欺侮更懊丧。



忧心, 没人了解满腹愁,


念我无禄。想我命苦泪暗流。


民之无辜,平民百姓有何罪,


并其臣仆。国亡都成阶下囚。


哀我人斯,可怜我们这些人,


于何从禄? 爵位俸禄何处求?


瞻乌爰止,看那乌鸦往下飞,


于谁之屋? 停在谁家屋脊头?



瞻彼中林,看那树林密层层,


侯薪侯蒸(11)。粗干细枝交错生。


民今方殆,人民处境正危险,


视天梦梦(12)。老天糊涂太昏昏。


既克有定,世上一切你主宰,


靡人弗胜。没人能够违天命。


有皇上帝(13),皇皇上帝我问你,


伊谁云憎? 究竟你恨什么人?



谓山盖卑(14)? 人说山矮像土冢,


为冈为陵。却是高冈耸半空。


民之讹言,民间谣言既发生,


宁莫之惩。怎不警惕采行动。


召彼故老,召来元老仔细问,


讯之占梦。再请占梦卜吉凶。


具曰“予圣”,都说自己最高明,


谁知乌之雌雄! 不辨乌鸦雌和雄!



谓天盖高? 是谁说那天很高?


不敢不局(15)。走路不敢不弯腰。


谓地盖厚? 是谁说那地很厚?


不敢不蹐(16)。走路不敢不蹑脚。


维号斯言,人们喊出这些话,


有伦有脊(17)。确有道理说得好。


哀今之人,可恨如今世上人,


胡为虺蜴(18)? 为何像蛇将人咬?



瞻彼阪田(19),看那山坡坡上田,


有菀其特(20)。一片茂密长禾苗。


天之扤我(21),老天拼命折磨我,


如不我克(22)。好像非把我压倒。


彼求我则(23),当初朝廷需要我,


如不我得。找我惟恐得不到。


执我仇仇(24),邀去却又撂一边,


亦不我力。不让我把重担挑。



心之忧矣,心里忧愁没办法,


如或结之。就像绳子结疙瘩。


今兹之正(25),试看今日朝中政,


胡然厉矣(26)? 为啥暴虐乱如麻?


燎之方扬(27),野火蓬蓬正燃起,


宁或灭之? 有谁能够浇熄它?


赫赫宗周,赫赫镐京正兴旺,


褒姒烕之(28)! 褒姒一笑灭亡它!



终其永怀(29),心中已经常忧伤,


又窘阴雨。又逢阴雨更凄凉。


其车既载,车子已经装满货,


乃弃尔辅(30)。却把栏板全抽光。


载输尔载(31),等到货物遍地撒,


将伯助予(32)! 才叫“大哥帮帮忙!”



无弃尔辅,请勿丢掉车栏板,


员于尔辐(33)。还要加粗车轮辐。


屡顾尔仆,经常照顾你车夫,


不输尔载。莫使失落车上物。


终逾绝险,这样才能渡险境,


曾是不意! 你却总是不在乎!



鱼在于沼,鱼儿虽在池里游,


亦匪克乐。并不能够乐逍遥。


潜虽伏矣,虽然潜在深水中,


亦孔之炤(34)。水清仍旧躲不掉。


忧心惨惨,心中不安常忧虑,


念国之为虐! 想想朝政太残暴!


彼有旨酒,他有美酒喷喷香,


又有佳肴。鱼肉好菜供品尝。


洽比其邻(35),狐群狗党相勾结,


昏姻孔云(36)。亲朋好友周旋忙。


念我独兮,想我孤零无依靠,


忧心慇慇(37)。忧心如捣痛断肠。



佌佌彼有屋(38),卑劣小人住好屋,


蔌蔌方有谷(39)。鄙陋家伙有五谷。


民今之无禄,如今人民最不幸,


天夭是椓(40)。天降灾祸命真苦。


哿矣富人(41),富人享福哈哈笑,


哀此惸独。可怜穷人太孤独。


(采用程俊英译诗)



[注释] ①正月:指夏历四月,周历六月。②讹言:谣言。③孔:甚。将:大。④京京:忧虑不止的样子。⑤癙(shu)忧:心上忧惫之病。痒:病。⑥瘉:病。⑦莠言:丑话。⑧愈愈:益甚。⑨惸(qiong)惸:愁思的样子。⑩无禄:无福、不幸。(11)侯:维。薪:柴。蒸:草。(12)梦梦:昏聩不明的样子。(13)皇:大。(14)盖(he):“盍”的通假,何(15)局:弯腰、曲身。(16)蹐:小步轻走。(17)伦、脊:《毛传》:“伦,道;脊,理。”(18)虺蜴:毒蛇、四脚蛇,比喻恣意害人者。(19)阪田:山坡上的田。(20)菀:茂盛的样子。特:指独生之苗。(21)扤(wu):摧折。(22)克:制胜。(23)则:语助词。(24)仇仇:傲慢的样子。(25)正:通“政”。(26)厉:暴虐。(27)燎:放火烧草木。(28)褒姒:周幽王的宠妃,幽王因宠爱她以致朝政昏乱,终于亡国。(29)永怀:深忧。(30)辅:车厢板。以喻辅佐国君的贤臣。(31)输:堕。(32)将:请。伯:对男子长辈的敬称。(33)员(yun):增益。辐:曾钊《诗毛郑异同辨》曰:“辐当作輹。”其说是。輹(fu)即车伏兔。舆下方木,亦称钩心木。在车轴中央,使与舆相钩连而不脱离。(34)炤:显明。(35)洽比:融洽亲近。(36)昏姻:指亲戚。云:周旋。(37)慇慇:心痛的样子。(38)佌(ci)佌:卑小。(39)蔌(su)蔌:鄙陋。(40)天夭:指灾祸。椓:打击(41)哿(ke):乐。



[赏析] 这是一首忧国忧民、愤世嫉俗的政治诗,作者是周室大夫,矛头指向周幽王。正如《诗序》所说,“大夫刺幽王也”。三家诗对此无异议其诗的历史背景,据《史记·周本纪》载:“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三年,幽王嬖爱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说之。为数举烽火。其后不信,诸侯益亦不至。幽王以虢石父为卿,用事,国人皆怨。石父为人佞巧,善谀好利,王用之。又废申后,去太子也。申侯怒,与缯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举烽火征兵,兵莫至。遂杀幽王骊山下。”正由于周幽王荒淫,重用佞人,朝政昏乱,终使国家走上了覆亡之道。面对即将崩溃的西周王朝,作为正直而清醒的大夫,怎么不感慨万千,倾诉心中的忧愤与不平呢!


全诗十三章。第一章由“正月繁霜”的时令失常以及民间谣言四起的现象写起,预示国将大乱,而为国忧伤的却只有他孤独一人,因而忧愁郁结得病了。第二章自伤生逢乱世,深感谗邪小人之可怕,处境险恶。第三章忧虑国家崩溃后后患莫测,不仅自身无辜遭殃,而且还要连及奴仆;人民将流离颠沛,无处投奔。第四章写小人、恶人充斥朝廷,人民处于危急存亡的困境之中,寄希望于上天来干预解决。第五章写讹言不止,是非纷纭,真假难辨。第六章言当时环境险恶,人人自危,己虽独醒,但无地能容。第七章说自己在朝孤立,有如在瘠薄的山坡地里生长出的一株壮苗,任其风雨飘摇,不被重视。第八章直刺周幽王朝政昏乱暴虐,其咎在褒姒,显赫的宗周,将被褒姒毁掉。第九、第十章,以大车输载逾险为喻,极言得人者昌,失人者亡。第十一章讲贤既不用,亦必难以容己,自伤进退维谷,故特忧之。第十二章叙说当权小人朋党乱政,诗人更感孤独。第十三章控诉社会不平现象,不仅富人与诗人之间的地位相距悬殊,而且人民不但无禄,还要遭受富人打击和压榨,因而诗人更加深感孤苦无依。全诗至此作结。


这首诗虽长,但在结构上却层次井然,前后衔接紧密,给人以浑然一体的感觉,这是由于诗人把全诗十三章分为三个层次的缘故。第一层次一至六章,着重描写当时社会是非颠倒,环境险恶;第二层次七至十一章,侧重指责统治者用贤不专,致使仁人贤士不容于朝廷;第三层次十二、十三章,重在指出当时社会的日趋腐败和衰弱之势已无力挽回。而且诗人还别具匠心地在头一章以“念我独兮”开始,在最后一章以“哀此惸独”作结,自始至终贯串一个“独”字,就像一根红线,把全篇连成一个有机整体。于是一个“举世混浊我独醒”的忧国忧民的孤独者的诗人形象凸现在读者面前,并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的脑海之中,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这首诗对昏君乱臣以及社会风气的败坏予以深刻的揭露与抨击,是西周末年社会政治的一面镜子,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由于作者忧国忧民,又深知内情,因而陈词激烈,感情迫切,哀痛感人。实开屈原《离骚》之先声。


这首诗在比喻手法的运用上也有独到深刻之处。如用“瞻乌爰止,于谁之屋”,一方面说明在国家危亡、民生凋敝的情况下,连乌鸦也无处栖息,同时比喻人民的颠沛流离,无处投奔,其情其景是多么沉痛。又如“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这两句,把在昏君统治下的人民处在人人自危、局促不安的险恶处境中的情景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了。这些比喻用词互相对应、整齐,从而增强了诗的整齐美与和谐感,至今还有借鉴意义。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8: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