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点绛唇
释义

点绛唇

人至,承以二绝句见贶,清简幽深,情意都尽,披阅讽咏,如接芝宇,感慰可胜言哉。辄有小词,录奉一笑,且以寄企响之意云,刘敏中上

短梦惊回,北窗一阵芭蕉雨。雨声还住,斜日鸣高树。起望行云,送雨前山去。山如雾。断虹犹怒,直入深山处。

本词写夏日雨后黄昏小景,而寓怀人思友之意。开篇写雨惊“短梦”,流露出惆怅之意。黄昏小憩,不觉成梦,梦里也许正与友人相聚,或将要见到友人,谁知窗外一阵雨,惊断了短梦,这已令人怅惘;而窗外雨打芭蕉,雨声滴滴答答,也使人心烦。雨打芭蕉,是古典诗词中常用来烘托愁思、氛围的意象,就象秋雨滴梧桐的意象一样。比如南唐李煜《长相思》词:“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只有了解古典诗词中一些审美意象的特定含意,才能深一层地领会、欣赏诗词的意境。如果进一步追索,首句“短梦惊回”似是化用南唐中主李璟《摊破浣溪沙》词的名句:“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知道词句的出典,可以加深领会词的审美内涵。

词的上片写景层次感很强,而且处处包含着创作主体“我”在。“北窗一阵芭蕉雨”,是“我”短梦醒时躺在床上所闻。好梦惊醒,不免烦恼,再仔细听听,窗外雨声已停住。参照下片“断虹”,此处写的原是夏日阵头雨,故说“一阵”。好梦既醒,睡着也是无聊,不如干脆起床。翻身坐起,朝北窗一望,窗外“斜日”正“鸣高树”。夕阳斜“照”高树,何以说“鸣”高树呢?艺术情趣就在这里。你不妨作两种联想:一是高树当风,风吹树叶沙沙作响,而叶上雨点也纷纷落下,风声、叶声、雨声大合唱,岂不是“鸣”?二是高树上有知了鸣叫或小鸟飞鸣,唐代韦应物《滁州西涧》诗不是说“上有黄鹂深树鸣”吗?雨过天晴,蝉鸟鸣叫,词人写出了夏季特有的景物变化,景物有静有动有声响,构思甚巧。“斜日鸣”,修辞上称为“通感”。

过片写起床步出户外,登高远望。夏季阵雨常伴随着一阵阵积雨云层,云走雨也走。词人所居所立之地,是红日斜照,而“前山”却是白雨阵阵。随着“行云”远走,雨脚也随之向远处推移。行云“送雨前山去”即写此夏日特有之景。宋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也是写阵雨:“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连天。”四句一句一景,从雨前、雨中,写到雨停、雨后,写阵雨的变化,极尽其妙。本词可与之相参。

“行云”“送雨”至前山,故远山山色朦胧,如云如雾。雨过天晴,蓝天上一条彩虹翔舞,这正是夏季阵雨后特有的自然之景。“断虹”,即残虹,将要消逝之虹。虽然是“断虹”,仍然生气勃勃,色彩鲜艳,且一头直插深山。“怒”、“直入”把静态的彩虹描写得富于气势和动态,使人如见其“面”。

本词最显著的特色是善于表现情景的变化:从梦中写到梦醒,从雨打芭蕉写到雨声还住,进而写雨过天晴,日出,虹现;并写出“行云”、雨脚的变化,此地不雨前山雨。词人又善于化静为动,本无声响的“斜日”而“鸣”高树,本是静态的彩虹而“怒”、而“直入”深山,词境活跃,诗意盎然。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9: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