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满江红 |
释义 | 满江红墨宝骚茵,人争笑、腐儒涂抹。浑不信,穷愁累我,文章无色。枉费千杯元麝髓,难求半点青蚨血。只赢来、磊块不能平,填胸臆。 兰膏烬,心还热; 蚕丝绝,肠应直。叹年来只与、蠹鱼分食。至竟缥缃成底用?少来楮棘何劳刻。不如他、估客竞锥刀,驱南北。 这首词在词人的《芙蓉山馆词》里与前一首《满江红》 “一梦黄尘”列为一组,从表达的思想来看,亦可称为“一梦黄尘”的姊妹篇。 “文不经商,士不理财”,本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传统观念。到了清代,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和发展,已悄悄给人们注入了新的商品经济观念。人的观念的变革,带来了社会观念的变革,词人似乎意识到了这一点,起码是在其从事的文墨生活中已有着初步的亲身体味,词的开篇,即以自己经历写出了社会对读书的普遍看法: “墨宝骚茵,人争笑、腐儒涂抹。” “墨宝”是指书法之可宝贵者或尊称他人书法,“骚”为诗赋,“茵”原意为垫子,“骚茵”合称,“茵”就有了量词的作用。书法诗赋,一直是文人雅士的象征,而今在人们眼里只不过是穷酸的书呆子所为,不值一提了。继由外界评价转写自我感受: “浑不信,穷愁累我,文章无色。” “穷愁”二字一出,读书人何以被人讥笑为“腐儒”的原因亦即了然;作为读书人的自身感觉,因为穷愁的累扰,思钱财,谋生计,终日萦心于温饱,也无力于雕琢好文章了。要写出色的诗文,须耗费大量的精力,然而文章作成又能怎样呢? “难求半点青蚨血”,竟换不回些微的钱财,精力岂不是“枉费”! 两句又进一步把“穷愁”的原因补足。“青蚨”本为虫名,干宝《搜神记》里记载这种虫子具有母子依合十分密切的特征,母生卵子在草叶上,无论母飞出多远,如取其卵子,马上就能知晓飞回,即便偷偷藏匿,母也知道藏的地方,人们“以母血涂钱八十一文,以子血涂钱八十一文,每市物,或先用母钱,或先用子钱,皆复飞归,轮转无已”,后因称钱为青蚨。精力耗尽,却无任何经济收益,所以说“只赢来,磊块不能平,填胸臆” 。“磊块”,指郁积胸中的不平之气。由社会的讥笑及自身体验,揭示了读书人的辛苦与收益间的不平衡,从而发出了对社会不公的愤懑心声。 换头几句,交待了上片那位为穷愁所累、胸中满是不平之气,又被世人笑为“腐儒”的读书人品格的正直。“兰膏”是泽兰炼的油脂,古人用以燃灯; 这里以灯油烧尽,灯芯尚热,喻指人至死所能保持的一腔热血。“蚕丝”句系对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 (《无题》)诗意的借用,谓人自始至终应正直无邪。然而热情和正直地处世与经济生活毕竟不是一码事,在商品社会里仅仅读书为文,就不能摆脱“与蠹鱼分食”的清贫(蠹鱼: 蛀蚀书籍的小虫)。于是乎而有“至竟缥缃成底用?少来楮棘何劳刻”的浩叹。缥、缃,分别为青色和浅黄色,古时书衣或书囊多用淡青、浅黄色的丝帛,后因以代指书卷;关汉卿《窦娥冤·楔子》曾有“读尽缥缃万卷书,可怜贫杀马相如”句,对文人墨客同经济收益的关系,杨芳灿的认识与之是相通的。楮、棘是两种植物名,楮的皮可制纸,楮通常即为纸的代称; 棘是酸枣树,木质坚硬,可作刻字材料。两句表现了因读书无用而产生的忧愤、厌倦情绪。读书如不入仕,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经济收入的低微、生活的清贫,相形之下,尤见商人的得利之易,在痛苦的比较中,词人不得不接受了文不如商这样的现实,最终以“不如他、估客竞锥刀,驱南北”作结。“估客”意指商人;“锥刀”原意细微,此指微利。说商人为细微之利南北往返,用在词中已含鄙视,虽然中间似乎仍有知识分子的清高,真实含意却在于以两种人的对比表达对社会待遇不公正的不平之鸣。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