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桃花行(黛玉)》
释义

《桃花行(黛玉)》

《 桃花行(黛玉)》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2)。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东风有意揭帘栊,花欲窥人帘不卷(3)。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花解怜人花也愁,隔帘消息风吹透(4)。风透湘帘花满庭,庭前春色倍伤情。闲苔院落门空掩,斜日栏杆人自凭(5)。凭栏人向东风泣,茜裙偷傍桃花立(6)。桃花桃叶乱纷纷,花绽新红叶凝碧(7)。雾裹烟封一万株,烘楼照壁红模糊(8)。天机烧破鸳鸯锦(9),春酣欲醒移珊枕(10)。侍女金盆进水来,香泉饮蘸胭脂冷(11)。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12)。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13)。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一声杜宇(14)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

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2)

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

东风有意揭帘栊,花欲窥人帘不卷(3)

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

花解怜人花也愁,隔帘消息风吹透(4)

风透湘帘花满庭,庭前春色倍伤情。

闲苔院落门空掩,斜日栏杆人自凭(5)

凭栏人向东风泣,茜裙偷傍桃花立(6)

桃花桃叶乱纷纷,花绽新红叶凝碧(7)

雾裹烟封一万株,烘楼照壁红模糊(8)

天机烧破鸳鸯锦(9),春酣欲醒移珊枕(10)

侍女金盆进水来,香泉饮蘸胭脂冷(11)

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12)

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

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13)

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

一声杜宇(14)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



【注释】

(1) 桃花行:《桃花行》与《葬花吟》、《代别离·秋窗风雨夕》,三篇是同类型的姐妹作,都是表达黛玉哀怨、孤独、忧愁、伤感心情的婉约诗篇。行,古诗的一种体裁(歌行体),如李白《长干行》、杜甫《兵车行》等。

(2) “桃花”二句:桃花帘外、桃花帘内,即帘外的桃花、帘内的桃花。帘内的桃花指人,黛玉自喻。东风软,非指东风(春风)本身的柔和、轻软,而是形容桃花在东风的吹拂下轻微抖动的柔态。晨妆懒,即懒晨妆,意思是帘内的人慵懒无好心情进行梳理。

(3) “东风”二句:揭帘栊,揭开(吹开)窗帘。帘栊(lóng),挂有帘子的窗户。窥(kuī),透过小孔或缝隙观看。《论语·子张》:“窥见室家之好。”这里指透过帘栊观看。

(4) “花解”二句:花解怜人,桃花理解、怜惜帘内的人。消息,指“花解怜人”的音信。风吹透,东风透过窗帘,意思是东风把“花解怜人”的音信传递给帘内的人。

(5) “闲苔”二句:闲苔,形容庭院里的苍苔安静冷清。门空掩,院门关着。苏轼《和子由首夏官舍即事》诗:“垂柳阴阴昼掩扉。”斜日,西沉的太阳。栏杆人自凭,人独自倚着栏杆(人,黛玉自指)。

(6) “茜裙”句:茜裙,红色裙子,代指穿红裙子的人,黛玉自指。偷傍桃花立,偷偷地来到桃花树旁站立,意思是不让人看到伤心模样。傍,靠近。

(7) “花绽”句:花绽新红,指桃树上又开出新的红花蕊。叶凝碧,形容新长出的桃叶无比翠绿。

(8) “雾裹”二句:烟,雾气。一万株,非确数,极言非常多。烘楼照壁,(桃树林的红色)烘托楼房、映照墙壁。红模糊,指楼房、墙壁在桃花的“烘”、“照”下,红色模糊不分明。

(9) “天机”句:天机,天上织女的织机。烧破,这里是照透的意思。鸳鸯锦,织出鸳鸯图案的锦被。此句词序:(桃花的红色)—烧破—天机—(织的)—鸳鸯锦。

(10) “春酣”句:春酣,指在春季睡得深熟。孟浩然《春晓》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珊枕,绣有珊瑚花纹的枕头。黛玉一向愁苦,睡眠不好,况且这里说“春酣”与诗意也不符。可理解为前半夜睡不着,后半夜或接近天亮时才睡着了。因为有心事,故睡着了仍“欲醒”;“移珊枕”,把枕头移来移去,还是表示有心事,不能好好安睡。

(11) “侍女”二句:金盆,铜盆。香泉,形容水如清香的泉水。饮蘸胭脂冷,用水调了胭脂涂在脸上,感觉冷。饮蘸,蘸水。

(12) 人之泪:指女子的红泪,这里是指黛玉自己的眼泪。《拾遗记·魏》:魏文帝的爱妃薛灵芸,离别父母时连日哀哭,泪湿衣衫。乘车上路,随从用玉壶盛接她的泪,玉壶变成红色;到得京都,壶中的泪凝结如血。后因泛称伤心女子的泪为“红泪”。李郢《为妻作生日寄意》诗:“应恨客程归未得,绿窗红泪冷涓涓。”陆游《钗头凤》词:“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13) 花憔悴:憔悴,形容瘦弱并萎靡不振的样子。《楚辞·渔父》:“颜色憔悴,形容枯槁。”花憔悴,指桃花枯萎要谢了。

(14) 杜宇:传说中的古代蜀国国王。《蜀王本纪》、《华阳国志·蜀志》:周代末年,杜宇在蜀始称帝,号曰望帝;后归隐,让位于其相开明;时适二月,子鹃鸟鸣,蜀人怀之,因呼鹃为杜鹃。一说,杜宇通于其相之妻,惭而亡去,其魂化为鹃,后因亦称杜鹃鸟为“杜宇”。杜鹃鸟叫声凄厉,其音如“不如归去”,故又称“思归鸟”、“催归鸟”。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不信呵去那绿杨影里听杜宇,一声声道‘不如归去’。”这里即指杜鹃鸟,又名子规、布谷鸟。

【译文】

帘外桃花在东风吹拂下,柔软不胜力。闺中之人整夜半醒半睡,晨起慵懒乏力无心梳妆。外面桃花、闺中之人,虽被一层绣帘阻隔,但彼此能感觉而并不遥远。桃花想要透过帘栊看看闺中之人,东风有意配合揭开窗上绣帘,闺中之人却不将绣帘上卷。

外面桃花独秀盖过群芳,相比去年开放依旧,闺中之人常怀悲切,相比去年比桃花消瘦许多。桃花理解怜惜闺中之人,因而也生起了忧愁,东风透过绣帘把这个信息——桃花的情意传递给闺中之人。

东风吹透窗棂,外面桃花开满院庭。院庭春色越浓,越使人加倍伤感、增添愁情。院门关闭,阶前寂寞苍苔更见冷清。夕阳里那独自凭栏者,正是闺中之人。

东风殷勤叹息,凭栏人向着东风掩面哭泣;又移步桃花林中傍着桃树站立,红裙在苍苔地上仿佛洒过一路血痕,不由得使人黯然心怯。桃花桃叶飘落纷飞,但有新红蕊吐出,新桃叶翠绿欲滴。轻纱薄雾罩住桃花林,秀楼闺房被映照得红色模糊。

东风殷勤叩打窗棂,火红的桃花照透天机织的鸳鸯锦被,闺中之人上半夜辗转反侧,将珊瑚花枕移来移去,后半夜方睡,天刚亮又醒。侍女用铜盆盛了清水端进房,侍候洗理,芳香泉水调和胭脂感觉冷。

胭脂的颜色殷红鲜艳,世间什么跟它相似?只有桃花的红色和伤心女子的红泪。若是用伤心女子的红泪跟桃花相比,伤心女子的红泪长流不绝,而桃花却开得娇艳。用流着红泪的眼睛去看娇艳的桃花,泪水容易流干,泪水流干,春光已完,桃花也便枯萎了。

枯萎的桃花遮掩闺中憔悴之人;枯萎的桃花飘飞,闺中憔悴之人病困神疲,红颜薄命短促,光阴易逝,来日还有几许晨接黄昏?杜鹃鸟一声“不如归去”,春光已殆尽,寂寞的绣帘上空留下月色影痕。

【鉴赏】

正面、直接描写大观园众多女子的悲剧命运、悲剧结局已经拉开序幕,黛玉作字字血泪的《桃花行》,是与此相适应的

黛玉一生与诗书作了闺中伴,与笔墨结成骨肉亲,写下了许多诗篇,其中主要的诗词,除了她的身世、处境及性格特点外,都有直接的写作缘由。《葬花吟》,直接的缘由是黛玉与宝玉发生了“闭门羹”误会;《代别离·秋窗风雨夕》,直接的缘由是黛玉与宝玉闹了更大的“摔玉砸玉”误会,以及宝玉被其父贾政毒打而受了极大的刺激;《五美吟》,直接的缘由是在宝玉生日时和姐妹们玩“占花名儿”游戏抽了一支“愁签”。那么黛玉作此首《桃花行》的直接缘由又是什么呢?

从表面上看,此首《桃花行》是大观园姐妹们新建的诗社“桃花社”的开锣之作。海棠诗社已沉寂一年多时间不活动了,时逢仲春天气,万物更新,李纨、探春有意恢复诗社的活动,湘云、宝钗等也有意“重新整理起这个社来”。这天湘云邀了宝玉“快出去瞧好诗”,宝玉赶过去,果见黛玉、宝钗等姐妹们都在一起,正在看一首诗,就是黛玉的新作《桃花行》。大家讨论重建诗社事,湘云提议:因这首桃花诗好,“就把海棠社改做桃花社,岂不妙呢”,大家赞同,后又得到老社长李纨的赞同,于是“桃花社”正式成立,黛玉任社主,《桃花行》既是新诗社的开锣戏,又是新诗社唯一的一首“咏桃花”的纪念作品。

其实黛玉作此首《桃花行》也是有直接缘由的。薛蟠“躲羞”兼跑生意回来,从南边给自己的妹妹宝钗带回来一箱子礼物,有文房四宝及各式笺纸,有香袋、胭脂等女孩儿用品,还有虎丘的酒令儿、沙子灯、打筋斗小孩、泥人儿戏等等有趣好玩的玩意儿。宝钗自己只留一份,把其余的物品分送给姐妹们,送给黛玉的特别“又加厚一倍”。姐妹们收到礼物都是欢天喜地,“惟有黛玉看见他(她)家乡之物,反自触物伤情,想起父母双亡,又无兄弟,寄居亲戚家中,那(哪)里有人也给我带些土物来?想到这里,不觉又伤起心来了”。正好宝玉过来,听了紫鹃诉说,明知黛玉是睹物伤心,但不敢提起,故意笑着说道:“等我明年叫人往江南去,给你多多的带两船来,省得(你)淌眼抹泪的。”黛玉说:“我有我的缘故,你那(哪)里知道。”说着,眼泪又流下来了。黛玉拉了宝玉一同到宝钗那儿去,宝玉以为去致谢,黛玉却说:“薛大哥回来了,必然告诉他(她)些南边的古迹,我去听听,只当回了家乡一趟。”说着眼圈儿又红了。这段情节在第六十七回,黛玉作《桃花行》是在第七十回,中间隔了好几段别的情节,读者朋友也许没有意识到这段情节是黛玉作《桃花行》的直接缘由——但确实是黛玉作《桃花行》的直接缘由。

黛玉对自己家乡的思念,对亡故的父母的怀念,其强烈、深沉程度决非用一般言语所能形容。古今相同的是,体验过特殊经历的人,对于与特殊经历有关的人和事物,必定有着特殊的强烈、深沉的情感。

黛玉体验过的特殊经历是,父母爱如掌上明珠的一位贵族娇小姐,很小的时候父母相继亡故,又没有兄弟姐妹,孤苦伶仃,远离家乡投奔寄居在千里之外的外祖母家。打个比方,对黛玉来说,父母如寒冷冬天里盖在身上的两条被子,父母的相继亡故,如掀去一条被子又掀去一条被子,使她完全暴露在寒冷之中,体验从温暖幸福到寒冷悲惨的天壤变化。她是一个十分娇弱的千金身份的小女孩儿,如何能经受住盖在身上的两条被子全掀去,如何能经受住剧烈的寒冷悲惨的折磨!因为这种特殊的经历,所以黛玉对父母的怀念、对家乡的思念,其强烈、深沉程度非用一般言语所能表达形容的。由于她的叛逆性和敏感多愁的性格特点,加上身体羸弱多病,尽管她寄居在外祖母家,这时的外祖母家尚未衰败,过的依旧是贵族小姐的生活,但是丝毫不能减轻她对父母的怀念、对家乡的思念;相反由于遭受一次又一次的刺激,及各种不如意、不遂心,这种怀念、思念愈益强烈、深沉。她会自然地想到,只有父母能宠着她、依着她、保护她。《红楼梦》越剧电影中,黛玉临终对身边的丫鬟紫鹃说,自己在这里没有一个亲人,嘱托紫鹃要求他们将自己的灵柩运回家乡去,编导完全读懂了林黛玉。因此可以说,黛玉无时无刻不在怀念着父母,只要有任何一点有关的信息、物事,就会触动怀念父母的神经,而陷入深深的悲痛之中。这次薛蟠回来,宝钗送给她从她的家乡苏州买回来的有趣好玩的玩具,而且这些玩具又都是儿时在父母跟前玩过的,又一次触动了她怀念父母的神经,又一次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黛玉对宝玉说,去听听薛大哥带回来的有关她家乡的情况,“只当是回了家乡一趟”——肺腑之言,字字血泪!多愁善感的黛玉在深深地怀念父母,引起悲痛的同时,又必然会引起很多悲愁的联想,而且挥之不去,不是短时日能排解开的。这就是后来黛玉作《桃花行》的直接缘由。

《桃花行》这首诗可分为七节。

第一节:点题。点明此首诗中的三个形象:桃花、东风、闺中人;点明三者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桃花关切地想看望闺中人,东风有意配合揭开帘栊,闺中人却不让看,运用拟人的方法,诗句感情色彩浓厚。“晨妆懒”、“帘不卷”(即不让看)等诗句,为表现全诗的主题,以及闺中人的孤独、寂寞、伤感、悲愁作了铺垫。

第二节:人消瘦。桃花开得明媚鲜妍,和去年一样,但闺中人比去年消瘦了许多。桃花理解、怜惜闺中人,也生起忧愁来,东风把桃花的情意传递给闺中人。既直接点明“人比桃花瘦”,又描写桃花的情意、东风的殷勤,更衬托出闺中人“比桃花瘦”的可同情、可怜惜的形象。

第三节:倍伤情。东风、桃花,满庭春色,可是春色越浓,闺中人越是伤感、悲愁。这和《葬花吟》中一样:伤春、悲春。因为伤春、悲春,闺中人的眼中是另一种景象:“闲苔院落门空掩”——一座愁庭。在愁庭里,又值夕阳西沉,闺中人独自凭栏。这一节描写的是闺中人孤独、寂寞、悲愁、无助的境况。

第四节:偷傍立。本节分两层意思。第二句:凭栏人亦即闺中人向着东风掩面哭泣;哭了一会,又黯然移步桃花林中傍着桃树站立。从“凭栏哭泣”到“偷傍立”,寓意很深:闺中人有悲愁、有哭泣;也有思想、有思考。结合黛玉在《五美吟》中赞赏“红拂精神”,闺中人的思想、思考就是仿效“红拂精神”:蔑视封建权势,争取个性解放和婚姻自由,实现自己的理想、追求。但是,闺中人究竟不是红拂,身份和处境决定了闺中人不可能有红拂的大胆作为。第三至第六句:先描写桃花桃叶虽飘落纷飞,但不断有新花蕊绽放、新桃叶生长的生机盎然的景象,后描写桃林受雾裹烟封,把绣楼闺房映照得红色模糊混沌。这种矛盾的景象,正暗示了闺中人的矛盾心态:虽有美好而热烈的理想、追求,但不可能有红拂的那种大胆作为,以致理想、追求既是真切、实实在在地存在的,又是渺茫、虚幻的,因而心里同时存在着明亮与黑暗的矛盾,这把闺中人折磨得痛苦、悲愁不堪。这也是黛玉为什么一直处在孤独、寂寞、伤感、悲愁状态之中的原因。这里是黛玉自己描写自己的理想、追求,真切又渺茫,心里同时存在着明亮与黑暗的矛盾,这和在小说起始阶段,曹雪芹通过警幻仙姑所作的《红楼梦》十二支曲中,关于黛玉的那支《枉凝眉》所预示的,黛玉的理想、追求既是真实又是虚幻的矛盾性,是一脉相承的。

第五节:胭脂冷。这一节为过渡小节,从描写春景过渡到描写春尽;描写闺中人从消瘦过渡到憔悴,从哭泣过渡到泪干,从悲愁过渡到绝望。总之,过渡小节之后,即《桃花行》的最后两节内容,闺中人的形象更为孤独、寂寞、伤感、悲愁,达到了绝望的程度,以致做好了死的准备。

第六节:泪长流。从过渡小节中写到的胭脂,因其红色非常的鲜艳,闺中人联想到世间只有桃花的红色和伤心女子的红泪可以和它相比。伤心女子无疑是黛玉自指。若将伤心女子的红泪与桃花的红色相比,则伤心女子的红泪长流不息,而桃花自是开得娇艳。“泪眼观花泪易干”,为什么?这和春色越浓,闺中人越是伤感、悲愁一样,桃花开得越娇艳,闺中人越是伤感、悲愁,流的眼泪越多,泪也就容易枯竭了。而当泪枯竭时,春天也完了,桃花也枯萎了。何等的伤感、悲愁、凄惨!比过渡小节之前所描写的,分量大大地加重了。

第七节:空月痕。这是《桃花行》的最后一节,全诗的结束部分,闺中人的伤感、悲愁、凄惨达到了极点,反而没有伤感、悲愁、凄惨了,也没有思想、思考,没有理想、追求了,只剩下憔悴的面容、疲倦不堪的躯壳,光阴易逝,只等杜鹃鸟一声“不如归去”,春光殆尽,亦即归去了。潇湘馆人去楼空,帘栊寂寞,绣帘上徒然留着月色影痕!

《桃花行》的气氛太低沉、压抑了,诗中的闺中人形象太凄凉、悲惨了。黛玉在前面所作《代别离·秋窗风雨夕》,表明她的悲剧命运在演进,现在又作《桃花行》,表明她的悲剧命运在进一步演进。在黛玉作《桃花行》之前,曹雪芹写到尤三姐自刎、尤二姐吞金,以及柳二郎出家,表明正面、直接描写宝玉和大观园众多女子的悲剧命运、悲剧结局已经拉开了序幕。黛玉作此首字字血泪的《桃花行》,是与此相适应的。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5:0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