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清德宗光绪帝·爱新觉罗·载湉《赏菊》 |
释义 | 清德宗光绪帝·爱新觉罗·载湉《赏菊》金英烂漫绕朱栏,佳色清香秀可餐。 不看菊花看稼穑,我知民事甚艰难。 [赏析] 历代所写的菊花诗可以说数不胜数,其中堪称名篇佳作的也不少。清朝光绪皇帝所作的这首 《赏菊》诗恐怕还鲜为人知,但它确实写得别具一格。 这是一首咏物诗,第一句写花开之盛: “金英烂漫绕朱栏。” “金英”,等于说 “黄花”,但用词的感情色彩却大不一样。“黄”,不过是普通颜色中的一种,而以 “金”来形容就增添了一层尊贵之意。“花”,只是泛称,很一般的字眼,而一旦言之以 “英”,就一下脱尽了俗气,显示了其品格的高雅。金黄的菊花,丛开怒放于朱栏之中,环境幽静。绿叶、朱栏,相映成趣,更使 “金英” 显得烂漫多姿,光彩四射。“绕”,是一个动词,作者将菊拟人化了,表现了菊的自然天趣。 接下来的一句写诗人的由衷赞叹: “佳色清香秀可餐。”菊,不似牡丹那般富贵、桃花那般妖冶,菊花的金黄流露了雅而不俗的气韵,是一片佳丽之色。菊,不像栀子那样引人注目、丁香那样撩人心扉,菊花的高洁只肯偶尔释放那么一点精气,一绥清幽之香。佳色和清香越发使菊花显得美丽可爱,也越发使诗人觉得秀色可餐。对美好事物的融化感和拥有欲,是爱美之心的极度发展与袒露。真不知作者下文对菊花的礼赞之情该如何接转! 谁承想诗之第三句却是“不看菊花看稼穑”!这陡然的一转,表现得那样的绝情,非啻令人费解,简直不可思议! 菊花,其色佳、其香清,秀色可餐,缘何又看也不看了呢?难道不知“我花开后百花杀”(黄巢《菊花》)?难道不知“此花开尽更无花”(亢稹《菊花》)?答曰:未必! 不仅如此,作者甚至还是“花中偏爱菊”的呢。可为什么突然一下忍痛割爱,去 “看稼穑”,去关心农事了呢? 诗末一句做了回答: “我知民事甚艰难。”一个 “知”字,告诉人们,作者并非诗情猝发、偶发奇想,对于“稼穑”,他可是有所闻见、有所思虑的。一个“甚”字,体现了作者对“民事”不只是知而且是知之甚多。他赏菊时倍感菊花秀色可餐,但他更知道日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二首》)。他知道甘霖对农事的重要,所以他不希望出现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李约《观析雨》) 的场面; 他知道析雨对稼穑的危害, 所以他不愿意看到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雍裕之 《农家望晴》) 的情景。了解、关心民生疾苦,对于一个封建帝王来说,多么难能可贵! 诗只有四句,仅仅二十八个字,但是写得波折跌宕,很有深度。开头一句描情画态,表现金菊的姿态可亲,接着第二句递进一层,极赞菊花的洁质丽容,感情的潮流层层积漫溢转,大有禁抑不住之势。第三句却意外地跳宕一笔,犹如漫漫湖水而至断崖绝壁,顿时悬瀑千丈,境界为之一新,诗的末一句,又如深渊承瀑,立刻腾溅起无穷的浪花,蔚为壮观,令人心灵复为一震。诗贵转折不平!这首诗那陡然的一转,很有意义,它使诗之主题跳出了一般咏物诗的藩篱而兼具了悯农的意蕴,使作者的高远不凡的情怀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光绪这一首菊花诗的别具一格正表现在这儿, 令人拍案叫绝!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