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刘白羽 红玛瑙集 |
释义 | 刘白羽 红玛瑙集作者简介 (见“第二个太阳”条) 内容概要 日出 但是,我却看到了一次最雄伟、最瑰丽的日出景象。不过,那既不是在高山之巅,也不是在大海之滨,而是从国外向祖国飞航的飞机飞临的万里高空上。现在想起,我还不能不为那奇幻的景色而惊异。是在我没有一点准备、一丝预料的时刻,宇宙便把它那无与伦比的光华、丰采,全部展现在我的眼前了。当飞机起飞时,下面还是黑沉沉的浓夜,上空却已游动着一线微明,它如同一条狭窄的暗红色长带,带子的上面露出一片清冷的淡蓝色晨曦,晨曦上面高悬着一颗明亮的启明星。飞机不断向上飞翔,愈升愈高,也不知穿过多少云层,远远抛开那黑沉沉的地面。飞机好像唯恐惊醒机座上人们的安眠,马达声特别轻柔,两翼非常平稳。我一直守着舷窗,注视外边的变幻,这时间,那条红带,却慢慢在扩大,像一片红云了,像一片红海了。暗红色的光发亮了,它向天穹上开,把夜空愈抬愈远,而且把它们映红了。下面呢?却还像苍莽的大陆一样,黑色无边。这是晨光与黑夜交替的时刻,这是即将过去的世界与即将到来的世界交替的时刻。你乍看上去,黑夜还似乎强大无边,可是一转眼,清冷的晨曦变为磁蓝色的光芒。原来的红海上簇拥出一堆堆墨蓝色云霞。一个奇迹就在这时诞生了。突然间从墨蓝色云霞里矗起一道细细的抛物线,这线红得透亮,闪着金光,如同沸腾的溶液一下抛溅上去,然后像一支火箭一直向上冲,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光明的白昼由夜空中迸射出来的一刹那。然后在几条墨蓝色云霞的隙缝里闪出几个更红更亮的小片。开始我很惊奇,不知这是什么?再一看,几个小片冲破云霞,密接起来,溶合起来,飞跃而出,后来是太阳出来了。它晶光耀眼,火一般鲜红,火一般强烈,不知不觉,所有暗影立刻都被它照明了。一眨眼工夫,我看见飞机的翅膀红了,窗玻璃红了,机舱座里每一个酣睡者的面孔红了。这时一切一切都宁静极了,宁静极了。整个宇宙就像刚诞生过婴儿的母亲一样温柔、安静,充满清新、幸福之感。再向下看,云层像灰色急流,在滚滚流开,好让光线投到大地上去,使整个世界大放光明。我靠在软椅上睡熟了。醒来时我们的飞机正平平稳稳,自由自在,向东方航行。黎明时刻的种种红色、灰色、黛色、蓝色,都不见了,只有上下天空,一碧万顷,空中的一些云朵,闪着银光,像小孩子的笑脸。这时,我忘掉了为这一次看到日出奇景而高兴,而喜悦,我却进入一种庄严的思索,我在体会着“我们是早上六点钟的太阳”这一句诗那最优美、最深刻的含意。 红玛瑙 这时,就像电炬一下照明了面前的大道,突然,像浮雕一样把我重来延安的全部思想、感情都刻画出来了。是的,正是在这里,正是在那庄严、艰巨的时代,我们的党,我们的毛主席就一步进一步地雕着这一个晶莹、透明、通红、发光的红玛瑙的新世界了。而为了塑造这一个新世界,首先就雕塑了一批又一批能创造新世界的人。他们给共产主义思想阳光照耀后,像血一样鲜红,像火一样明亮,他们的灵魂,像红玛瑙一样坚固、纯洁、闪光。而这一切不正象征着我们整个中国革命、战斗的形象吗?就在这天夜晚,我正对秋高气爽的夜空凝视,忽然,宝塔山上的宝塔,像一串珍珠,一簇缨络一样亮了起来,这简直是梦幻世界啊!当年,我看夕照,看曙色,看月光映出这宝塔,现在电灯却把它装扮得如此美丽。我不禁进入沉思:……如果说一个革命者,当他获得革命真理时才获得了真正的生命,那么,延安,在多少人心灵上点燃起那最初的一点火焰啊!而这火焰,从此便在你生活中永远熠熠闪光了。……”就在这个黎明之前,延安山城还沉在宁静的安眠之中,我又坐在汽车上登程了。又一次向延安敬礼告别。想到不知何时再来,心中说不出的依依不舍。车轻快地奔驰着,奔驰着。我心中自言自语地勉励着自己:“让延安这个灯塔永远在我记忆中闪光吧! 要创造一个红玛瑙一样鲜红、通明的新世界,那就先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为永远鲜红、通明的红玛瑙一样的人吧!”这时严霜在地,晨寒袭人。高原、山峁、河川,树林都还朦朦胧胧。这时我两眼注视着前方,前方无限辽远的地平线上突然出现了小小一点光亮,开始像一枚金红色小片,但随即扩大了,展开了,像火一样燃烧起来。我再向四周看时,不觉之间,黑夜已为晨光所代替,而新的一天就这样诞生、开始了。 作品鉴赏 刘白羽的散文在60年代是重要的,恐怕可以说刘白羽、杨朔、秦牧是60年代最重要的三位散文作家。三位作家共同的特点,是以昂扬的调子,反映那个年代的时代精神,其中尤以刘白羽为鲜明、突出。刘白羽的散文富于理想,富于激情,充满着浪漫主义的色彩;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燃起了作家的热情,焕发出红玛瑙一样的光芒。这本散文集的题辞写于1962年1月20日,内容如下:“要创造一个红玛瑙一样鲜红、通明的新世界,那就先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为永远鲜红、通明的红玛瑙一样的人吧!”这几句是从《红玛瑙》这篇散文引出来的。《红玛瑙》的副标题为“1960年11月5—7日的日记摘录”,这篇散文写“认为自己真正的生命是在延安开始的”他回延安的观感和对当年延安生活的回忆。作者所乘的轻快地奔驰着的汽车刚进入延安,他看到车窗外的墙壁上闪现出一行朱红大字: 地球是颗红玛瑙,我爱怎雕就怎雕。这是一首民歌的头二句,看来是“大跃进”民歌的歌词。从这个“红玛瑙”意象,作者立刻联想到:“一颗晶莹、透明的红玛瑙,愈来愈胀大,愈来愈光亮,这不正是我所走过来的和我正在经历的整个一个新世界吗?”虽然我们后来知道革命根据地的贫穷面貌那时候还没有根本改变,周恩来在“文化革命中”去视察延安,还为此苦恼不安,但是,生活的真实与本质的真实是有区别的,刘白羽在这里写的“红玛瑙的世界”所反映的是本质的真实。正是从本质的真实出发,刘白羽构思了这篇散文的题目和题旨,又从他对于毛泽东关于改造世界观的思想的理解出发,作者又提出了把人锻炼成永远鲜红、通明的红玛瑙一样的人的社会理想。这篇与这本散文集同题的散文,很典型地反映出作者的理想主义、浪漫主义和高洁的情操。《日出》也是作者的名篇,写他在飞机上看日出的雄伟壮观。但文章很讲究构思,并不平铺直叙。写日出的文章,却从日落开始说起,这是一种从反面破题的方法。接下来,作者叙述了海涅和屠格涅夫两段关于日出的描写,又写了自己两次失去观看日出的机会;在经过了这样一层又一层的铺垫之后,作者才有声有色地描写了他看到过的这次“最雄伟、最瑰丽的日出景象”。这一长段对于日出的描写,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恐怕是难得的,的确不错,确实很美,千真万确是很多人无法见到的。然而,这篇散文的重要性并不完全在于这些描写,这些描写再好也还是景物描写,景物描写虽然也带有时代的色彩和调子,人们可以循着这色调来理解它的象征含义,然而,它毕竟不是思想价值本身。这篇散文的重要性在于最后画龙点睛的几笔:作者忘掉了因刚才看到日出奇景而喜悦的情绪,而进入一种思索,思索“我们是早上六点钟的太阳”这一句诗的最优美、最深刻的含义。这在60年代是很流行的写法,但确实加深了散文的含义。除此之外,这篇散文是否还有更深的意思呢?在引述过海涅和屠格涅夫对日出的描写之后,作者写道:“可是,太阳的初升,正如生活中的新事物一样,在它最初萌芽的瞬息,却不易被人看到。看到它,要登得高,望得远,要有一种敏锐的视觉。”这就是说,作者是把日出当作“生活中的新事物”来描写的。这样,我们就把这篇散文的题旨与杨朔《泰山极顶》的题旨沟通了。我想,这就是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的时代性。刘白羽这些散文,正如他在1982年新版《红玛瑙集》的序里所说,有一种新的格调,《日出》等散文是他对新的美的探索的结果。作者谦称只是江河的一滴水,他说也许不能从它听到时代的涛声,但它毕竟不能不反映出时代的光影。这些话对我们理解与欣赏刘白羽的散文,很有帮助。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