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河工高超
释义

河工高超

庆历中,河决北都商胡,久之未塞。三司度支副使郭申锡亲往董作。凡塞河决,垂合,中间一埽,谓之“合龙门”,功全在此。是时屡塞不合。时合龙门埽,长六十步。有水工高超者献议:以为埽身太长,人力不能压,埽不至水底,故河流不断,而绳缆多绝。今当以六十步为三节。每节埽长二十步,中间以索连属之,先下第一节,待其至底穴,方压第二第三。旧工争之,以为不可,云:“二十步埽不能断漏,徒用三节,所费当倍,而决不塞。”超谓之曰:“第一埽,水信未断,然势必杀半;压第二埽,止用半力,水纵未断,不过小漏耳;第三节乃平地施工,足以尽人力处置。三节既定,即下两节自为浊泥所淤,不烦人功。”
申锡主前议,不听超说。是时贾魏公帅北门,独以超之言为然,阴遣数千人于下流收漉流埽。既定而埽果流,而河决愈甚。申锡坐谪,卒用超计,商胡方定。

《梦溪笔谈》是沈括晚年用笔记文学体裁写成的一部巨制,包括了他在学术领域内广泛的见解和见闻,内容有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历史、考古、军事、法律等等。其中有许多正确的科学论断早于西方学者数百年之前便明确提出了。英国剑桥大学教授李约瑟称它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座标”。《梦溪笔谈》涉及内容之丰富,得力于采取的笔记文学体裁。这种形式便于称心发挥,无所不谈,虽略显纷繁,但确是表现他广博精深见解的好形式。
本文所选《河工高超》是记录科技新方法的一篇文章。它提供的方法造福斯时,裨益后代。这篇小说讲的是“合龙门”之事。篇首两句话之后便直入中心,详细说明了旧“埽”高六十步,水流太急时,人力压不到水底。新“埽”高二十步,用绳索联起来,分节压至水底。作者借助于人物间的争论阐述了“合龙门”方法是分解矛盾。第一截下水,水势减弱。第二截可省去一半的力气。第三截在水面上施工,更省力了。一二两截的缝隙被浊泥淤住, 自然就不用人功了。这样,文章把合龙门的方法、原理、“埽”的尺寸都交代得清清楚楚。治河者会从中受到启发。简单分析,它确是一篇科技文章。略加品味,便可感到它的文学味道。
小说中有高超、郭申锡、“旧工”、贾魏公的人物形象,有人物冲突。郭申锡是一个封建官吏,他职高位显,监督着一群因循守旧的河工去抢修。河工只根据以往的经验来施工,对水势加大则束手无策,失败了也不知其原因。而郭申锡并不做实际调查,一味主张老传统,听不进建议,怀疑“新埽”的方法,以至最后否定。他的形象表现出十足的官僚主义。
普通河工高超则聪明、勇敢、正直。他思维清楚、敏捷,善找窍门。他的三节冗压工作法应为创造。面对河决“久之未塞”,他并不是消极等待“旧工”的命令,而是开动脑筋,分析了旧“埽”屡次失败的原因,提出了新的办法。新“埽”的成功可谓考虑缜密,分析入理,若无十足把握,高超也不可能在那个环境中提出设想。虽如此,他依然遭到了“旧工”的非难。在强大的势力面前,高超不顾其余,据理力争。高超的目的是显而易见的。商胡决口发生在1048年,历史记录了这次黄泛,可见灾祸之大。洪水涛涛,百姓流徙。龙门屡塞不合,高超主动献议,堵住洪水。高超的可贵之处在于创新。字里行间寄托着沈括对这位名不见经传的普通河工的赞誉之情。
文章精练、集中,重心突出,落笔就写出时间、地点和事件发生的原因,仅用了“庆历中,河决北都商胡,久之未塞”十三个字。又用“三司度支副使郭申锡亲往董作”十三个字写出郭申锡的地位、身份。接着便进入中心,说明了“埽”在“合龙门”中的重要作用,然后,详细交代了旧“埽”的尺寸、新“埽”的尺寸以及具体的制做方法、原理。这些占据了文章的三分之二,不厌其详。而收尾处却惜墨如金,一个情节仅用一句话。郭申锡支持“旧工”主张,“合龙”未成而被贬谪;贾魏公相信高超的分析,并预先做了一些准备,最后用高超之计,安定了商胡,这里包含着很多内容。
纵观全篇,高超与“旧工”,贾魏公与郭申锡,郭申锡与高超之间,都存在着强烈的矛盾冲突,贯穿文章的主线是新旧观念的撞击。人物都围绕着这条线展示着各自心态。对此,作者并不是一一铺陈开来,只是点到而已。这种含而不尽的笔法,有意造成空白,启迪读者去思索,去想象,这正是作者匠心所在。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1: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