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殿 |
释义 | 殿殿是安奉佛、菩萨像供佛徒信众礼拜、祷念的地方,因是寺院中的主要建筑,大多造得高大恢宏,富丽堂皇,颇具气势。一般的寺院都具有如下几个大殿: 山门,又作“三门”,也有的叫“三门殿”。它是寺院的大门,所以称作“山门”,一说寺院多居山林之处,故名;一说因三个门像“山”字而得名。这三个门的寓意,据《释氏要览》载释,分别代表空门(佛教讲万事万物皆由缘生,故本性空寂)、无相门(外离一切表象和概念)、无作门(即无有造作,也就是涅槃)。也就是说,如果要步入寺院这菩提道场,就必定要从这三门进去。 之所以把“三门”称作“三门殿”,是因为各寺一般都把三座门或其中间一座盖成殿堂式,里面供上两位金刚力士的塑像。也有的寺院在过了三门之后另设殿以供金刚,名金刚殿。所供的金刚力士是保卫寺院安全的护法神,据《大宝积经》卷八载,它就是密迹金刚力士。据《金光明经文句》载,金刚力士本来只有一人,中国早期的石窟造像中也只有一位金刚,那么后来的寺院门口怎么会出现两位金刚呢?这大约是中国人爱对称的习惯使然,也可能是受民间门神的影响或其他什么原因。民间的解释则认为这两位金刚是《封神演义》中郑伦、陈奇死后被封的神。不过,也不知是偶然巧合,还是有意附会,三门殿中塑的这两位金刚力士“门神”的表情,还真是作“哼哈”之状。一个右手执宝杵,左手扼腕,上身裸体,两脚张开,怒目张口。另一个平托金刚杵,忿颜闭嘴。当然,有的寺庙也不供此金刚力士神像,三门过后就是天王殿了。 另外,有些寺庙除正门外另设偏门。偏门的作用是,如果哪位僧人犯有不可容忍和饶恕的罪,需要把他逐出寺院,在驱摈时,被驱摈的僧人不能走正门,只能从偏门出去。 天王殿,三门之内的第一重殿,便是天王殿。 天王殿又叫四天王殿。虽称作四天王殿,可殿中主尊并不是四大天王,而是笑口常开的大肚子弥勒。据《弥勒上生经》和《弥勒下生经》记载,弥勒诞生在南天竺的婆罗门教徒家庭,后为释迦牟尼的弟子,归依了佛教。他先于释迦牟尼入灭,上生到兜率天宫。弥勒现在是菩萨,将在未来成佛,并且是未来释迦佛的合法继承人,是未来教主。弥勒塑像、体躯肥满,面现喜悦之相,憨态可掬。传说五代时弥勒曾降生为布袋和尚。 在弥勒像的左右两侧,是四大天王像。四大天王来自于古代南亚次大陆的神话传说,佛教把他们“请来”镇守山门,护持佛法。据说这四大天王住在须弥山腹的“四大王天”上,分别主管四大部洲。 四大天王在中国历代有着不同的装束、姿势、武器等。元沙罗巴译《药师琉璃光王七佛本愿功德经念诵仪轨供养法》中,有四句偈可概括之: 东方持国大天王,其身白色持琵琶。 南方增长大天王,其身青色执宝剑。 西方广目大天王,其身红色执羂索。 北方多闻大天王,其身绿色执宝叉。 这就是我们今天常看到的四大天王的形象。 在天王殿中,主尊弥勒像的屏风后,还有一位韦驮菩萨塑像。这位菩萨现将军身。据说,四大天王手下各有八名大将军,共三十二位。其中,韦驮天将以武勇著称而位居三十二将军之首,故请他日夜守护寺庙佛法。他面对大雄宝殿,其姿势通常有二:一种是双手合掌,“降魔杵”横于两腕上,两足平立;另一种是左手握杵拄地,右手叉腰,两足呈稍息状。 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是寺院的主殿。佛教徒的许多宗教活动都在这里进行。因此,一般的寺院都建有大雄宝殿,而且都把它修建得特别宏大,非常有气魄,并且十分庄严肃穆。 上海玉佛寺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又简称“大殿”。它是供奉佛教徒的崇拜对象——“佛”的圣地。随着各个时代崇尚的发展变化和宗派的不同,大雄宝殿里供奉的佛也不一样。一般有下列几种: (1) 以释迦牟尼佛为主尊。由于释迦牟尼是佛教的教主,这种安排非常普遍。根据佛教的教义,有的是“三身佛”。即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居中)、圆满报身卢舍那佛(居左)、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居右)。也有的供“三世佛”。即:东方琉璃世界的教主药师佛(居左)、娑婆世界(即现世)的教主释迦牟尼佛(居中)、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居右)。或过去佛——燃灯佛(左)、现在佛——释迦牟尼佛(中)、未来佛——弥勒佛(右)。这两种三世佛,一种从空间说,一种以时间论,但都名“三世佛”。另外还有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弥勒佛同殿的,以及释迦佛、药师佛、弥勒佛同殿等供奉形式,但很少见。 (2)非释迦牟尼佛为主尊。这种安排大多由于宗派的原因。例如:天台宗、华严宗的道场,其大殿里只供奉毗卢遮那佛;净土宗寺院的大殿多以阿弥陀佛为主尊。而在密宗道场的大殿常见这样的供奉形式:正中为毗卢遮那佛。左一为南方宝生佛(表福德),左二为东方阿閦佛(表觉性),右一为西方阿弥陀佛(表智慧),右二为北方不空成就佛(表事业)。 在大雄宝殿,除了安奉佛之外,一般还要在佛的身边安奉菩萨或尊者。且菩萨多显女相。随侍释迦牟尼佛的常为文殊、普贤两菩萨,或为伽叶、阿难两尊者。随侍阿弥陀佛的是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随侍药师佛的是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 大殿的东西两侧一般供十八罗汉或诸天。 至于佛坛背后供什么,一般没有定式。有的供“海岛观音”;有的供观音、文殊、普贤菩萨;也有的什么都不供。 法堂,顾名思义为演说佛法、皈戒集会的地方,也叫讲堂。据《佛本行集经》,释迦牟尼看到他的弟子们在露天说法传教,夏日酷暑难当,冬日寒冷难耐,风里雨里,很是辛苦。于是允许诸比丘建说法之堂。中国的法堂始建于东晋。其地位后来被抬得很高,在寺院的诸多殿堂中,仅次于大殿。在布局上,法堂建在大雄宝殿之后(有些禅宗寺院只立法堂,不建大殿),里面的陈设重点突出了说法人的法座。法座居一高台上;座前为讲台,上面供有许多小佛像;座后为释迦牟尼佛说法传道像。讲台下有香案。两边设听法席,且备有钟(置左)鼓(置右)。讲法时,法师(或者方丈和尚)要身披大红祖衣,听法者也要根据各自所受的不同戒律择披袈裟或法服,并焚香、击钟鸣鼓,场面庄严、肃穆。有颂曰:“善法堂前双树阴,微风吹动奏清音。如来宝座亲踪迹,天上人间亘古今。” 毗卢殿,又叫毗卢阁。这里供奉毗卢遮那佛。毗卢佛坐在千叶摩尼莲花座上;座下有四个各向一方的佛,佛座下又为莲花宝座,莲叶上饰有小佛像,每叶均如此。可参见《佛教万神殿巡礼》的有关章节。 藏经楼,藏经楼是寺院中轴线上最后的一进大殿,一般为两层建筑。 藏经楼(江苏扬州大明寺) 佛教典籍浩如烟海,汗牛充栋,藏经楼就是专门为收藏这些典籍而建立的寺院图书馆。 早在南北朝时,寺院就有了初具规模的“经藏”,即藏经楼。宋代以后,随着大藏经的开版,藏经楼更是寺院里不可或缺的建筑。 藏经楼中,一楼一般藏佛像、法物,是多宝之殿,可称为佛教的“博物馆”;二楼藏经、律、论等大藏经,是佛教的“图书馆”。在典籍的摆放上,一般有两种排架方式:一种为“轮藏”。即在经棚中设置机轴,以供回转的转轮式。这种转轮式的排架方法,据说是为不识字的信徒“读”经而特意设计的。识字的则可以从经棚上取经读诵。佛教认为,读诵佛经可以积累功德。不识字的转此经轮,和诵经一样可以积累功德。另一种为普通一排一排并列排放。经堂的正面,过去一般都供奉创建转轮藏的梁朝善慧大士傅翕之像或文殊师利像,现在则通常在四壁摆放经典,中间供释迦牟尼佛坐像及胁侍二菩萨。藏经楼由专门的管理人员——“经头”负责管理。 藏经楼内景(山西五台山罗睺寺坊堂) 伽蓝殿,伽蓝殿是大雄宝殿的东配殿。稍大的寺院,一般都建有此殿。 伽蓝是梵语的音译,为众园之意。它最初是指建僧舍的基地,后来成为寺院的总称,其意涵盖了整个寺院。建伽蓝殿是为了纪念最初为佛提供道场,并对佛教发展作出贡献的波斯匿王、祗陀太子与给孤独长者。在这座“纪念堂”里,中间主供波斯匿王,左边是祇多太子,右边是给孤独长者。 另外,伽蓝殿还根据《七佛经》中十八神护伽蓝之说,在殿内两侧供奉十八位伽蓝神。(请参见《佛教万神殿巡礼》的有关章节) 祖师殿,它是大雄宝殿的西配殿。禅宗寺院一般都建有该殿。 历史上,禅宗虽然曾经出现过一大批呵佛骂祖的僧人,似乎他们很不尊祖师与传统。实际上,禅宗僧人更加注重师承关系,注重谱系的递衍。因为禅宗传统用“以心传心”的形式来传法,认为自己所传的乃是释迦牟尼“教外别传”的正统心法,因此,他们必须辨明自己的师承谱系,以此证明自己是真正的释门正统。也许与禅宗特别注重谱系有关,凡属禅宗的寺院,一般均建有祖师殿。后来其它宗派的寺院也仿照禅宗建起自己的祖师殿。 禅宗祖师殿中供奉的一般是达摩祖师、六祖慧能和百丈怀海禅师等三人。达摩祖师是把印度禅法传播到中国的代表人物之一,后被追认为禅宗的初祖。所以,达摩祖师为主尊,居中;六祖慧能,是中国禅宗的实际创始人。他以《金刚经》为依据,强调在行、住、坐、卧中均可得到禅,这样就大大丰富了禅的内容,给禅注入了很强的活力。慧能之后的禅宗几乎改变了整个佛教的面貌,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极为深远。这位佛教禅宗的“功臣”,位居达摩祖师左边;右边是慧能的三传弟子百丈怀海。百丈禅师的主要功绩在于,他不但在禅理上继承和发展了马祖道一的禅法家风,而且把禅学运用于劳动实践中,身体力行“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规制,创立一整套禅院清规,为禅宗的稳定发展作出了贡献。 观音殿,也叫大悲坛、大悲殿、观音阁或圆通殿。主要供奉大家所熟知的观音菩萨。 由于历史上各宗派对观音菩萨的传说、信仰的侧重不同,加之观音菩萨有很多化身,所以,各寺庙所塑的观音像不尽相同。最常见的是圣观音像。它可以说是观音菩萨像诸多形象中的标准像了。一般有两种造型:一首二臂,结跏趺坐,手中持一莲花;另一种是结定印的尊严像。还有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自在观音像”。观音菩萨一足盘膝,一足下垂,神情安详自然。有的像旁还置一净瓶,盛满甘露,瓶中插着柳枝,象征观音以大悲甘露遍洒人间。千手千眼观音菩萨,也是一种常见的造像,千手表示观音菩萨有无边的法力可护持众生,千眼表示观音菩萨有无穷的智慧来观照世间,了解“民情”。 观世音菩萨(西藏大昭寺壁画) 菩萨观音两边常安排一男一女两个侍从。男的是善财童子,俗话中“童子拜观音”的童子,指的就是他。女的是龙女。 汉地显宗寺院里的观音菩萨像多现女身,慈眉善目,和蔼可亲。蒙藏地区以及汉地的密宗寺院里的观音像多作力士像,甚至忿怒像。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