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歌謠
释义

歌謠

《詩經·魏風·園有桃》傳:“曲合樂曰歌,徒歌曰謠。”可見古人把歌唱的可配合樂曲的叫歌;祇作口誦的叫謠。今人把民間口頭詩歌合稱為歌謠,也有稱為民歌或民謠的。這裏,姑按民間口頭詩歌的思想內容,兼適當顧及體裁形式來分類,大致分為成人歌謠、兒歌童謠兩大類;下面析述時還可作更細一些的分類。兒歌童謠二者,並無嚴格的分界線,一般來說,兒歌指學前幼兒的歌,童謠則指五六歲至十多歲孩子的歌。下文所述歌謠名稱,並非分類學上的嚴格說法,為便於介紹,把歌謠姑分為十五類:(1)勞動歌;(2)品德歌;(3)怨恨歌;(4)不平歌;(5)知識歌;(6)生活歌;(7)風俗歌;(8)遊戲歌;(9)催眠歌;(10)儀式歌;(11)歷史歌;(12)現代歌;(13)動物歌;(14)繞口令;(15)情歌。下面依次簡介。

(1)勞動歌


這是描寫體力勞動及對其感受或熱愛的歌。
如《唏吔唷》:“唏吔唷!唏吔唷!鬼叫你窮呀,頂硬上!”
此為工人謠,屬舊時碼頭工人勞動號子。主旨是自嘆窮苦,為了生存,也得苦幹下去。常是在幾個工人在碼頭合抬重物時唱誦的,是重力勞動生活的折射,詞句簡樸。
《氹氹轉》:“氹氹(團團)轉,菊花園,炒米餅,糯米團(一作糰),阿媽帶我睇(看)龍船(龍舟)。我唔睇,睇(一作養)鷄仔(小鷄)。鷄仔大,捉去賣。賣得幾多錢?賣得三百錢,返嚟(回來)買屋又買田。”
此為經典性童謠,粵語地區廣泛流傳,澳門亦然。主旨是啟迪幼兒應自小重視家務勞動。它說外出觀看划龍舟,不如回家及早養大小鷄,好賣去換錢,買田建屋,以過安定幸福生活。首句為起興句,三四句進一步說及兒童喜愛的食品,以上均為烘托句。以下逐漸轉至本意句,合用白描法,三次轉換韻腳字,有音韻回環之妙。曾產生過多首異文,影響很大。
《賣魚姑》:“賣魚姑,賣魚嫂,姑姑嫂嫂擔魚上街賣,真好賣,魚頭魚尾都賣曬(完)。”
這是傳統漁民童謠。主旨是讚美漁民姑嫂二人上街賣魚,銷路很好。據繆鴻基等著《澳門》一書說:“自古以來,捕魚業在澳門社會經濟裏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如一九二一年,有漁民六萬多人,一九四○年仍達二萬人,一九八四年底有漁船一千七百艘,“水上居民(漁民在內)約一萬五千人……魚蝦上市量佔澳門市場供應量九成以上,是居民生活不可少的食品之一。”(一百八十八頁,一九八八年中山大學出版社。)此謠用直述法,反映了近代漁民售魚生活的概况。語言樸素明快。

(2)品德歌


這是培養道德品質的歌。
如《排排坐》: “排排坐,食粉果(用粉做的點心,內有肉餡),阿姨擔櫈姑婆坐,坐爛屎忽(屁股)唔好(不要)賴我。”
此為童謠。主旨是教育幼童在做“排排坐”遊戲時,要學習阿姨榜樣,禮待長輩,讓她與群童同享歡樂,末句開個小玩笑,給兒童逗樂。北宋趙令畤(一一一○年前後) 《侯鯖錄》云:“ 《南京石上語》:南京人家掘得一石,上有可考云: ‘豬拾柴,狗燒火,野狐掃地請客坐。’此不知何等語也。”可見澳門童謠是九百年前古謠的繼承與發展。
《大食懶》: “大食懶,起身晏(晚),洗冷水,食(吃)冷飯。”
此為童謠。主旨是批評好吃懶做者,必自受其害。傳統習慣,冷天清晨人們常用熱水洗臉,
吃的飯是熱的。起床很晚的人,因熱水用完,祇能用冷水洗臉,因熱飯早吃完,他祇能吃冷飯了。語言明快、幽默,夾帶諷刺。
《搖船仔》: “搖船仔,撑大伯,大伯幾時返來企(回到家裏)?有的乜(甚麼)?有埕(罈)酒,有埕薑,行(走)到門前辣辣香。”
此為童謠。主旨是教育兒童要禮待伯父。它是在做搖船遊戲時唱的。提醒兒童要用船把大伯接回,並及早準備酒和薑,好招待他。祇要他剛到門口,便聞酒香陣陣,可想他十分高興。三四句用兩個反問句,末尾用三個答句,隱含禮敬長者的飲食民俗。詞句簡勁,有跳躍性。
《人污糟》: “人污糟(骯髒),人人亦(都)怕;人污糟,鬼咁羞家(叫家人很蒙羞);嚇壞阿媽,睇到(看了)嚇壞爸爸!”
此為童謠。主旨是告誡不講究身體清潔,惡果嚴重:一是嚇壞別人;二是家人蒙羞;三是嚇壞媽、爸。有誇張色彩,滑稽幽默。

(3)怨恨歌


這類歌多是兒媳婦揭露舊時婆媳間的矛盾的。
如《鷄公仔》: “鷄公仔(小公鷄),尾彎彎,做人新抱(兒媳婦)甚艱難:清早起身(起床)都話(說)晏(晚),眼淚唔乾入下間(廚房)。下間有個冬瓜仔(小冬瓜),唔知要煮定係(還是)蒸。家公(公公)又話煮,家婆又話蒸,蒸蒸煮煮唔合意,拍起檯頭(桌子)鬧(罵)幾天,一朝(天)打斷三條藤(藤鞭子),三朝跪爛九條裙。”
此為流傳了百多年以上的經典性童謠。主旨是深刻反映舊式家庭中兒媳婦受到封建家長殘酷的摧殘與迫害,及其肉體和精神上的痛苦。兒媳婦起床早,被斥為晚;流著眼淚進廚房做炊事時,也無權決定是煮與蒸。是煮是蒸,均不合兩個老人主觀心意。他們又步步發威,無端挑剔,甚至拍桌子大罵了幾天:罰她跪著認錯,打她打斷了三條藤鞭子;至第三天,還得跪著,仍舊打她,直至跪爛了九條裙子。採用直叙和白描法,也有誇張色彩,把舊時家庭封建家長折磨兒媳婦之慘烈,揭露得入木三分。這是舊時兒媳婦的血淚史,其中隐含著幽怨憤慨之情,令人下同情之淚!此謠異文很多。

(4)不平歌


這是專門揭露社會不平現象的歌。
如《牛耕田》:“牛耕田,馬食榖,窮人做死,富人享福。”
此為傳統童謠。主旨是揭露舊社會貧富兩種人截然相反的生活處境。首二句用起興法,由家畜的牛、馬所得不同的待遇說起,作為烘托。引入本意,才用對比法叙述窮人拼命幹活至死,生活多艱難!富人則吃穿現成,生活多享受!對舊時社會財富分配之不均,揭露深刻,而又言簡意賅!
《八月十五是中秋》:“八月十五是中秋,幾家歡樂幾家愁;幾家團聚在一起,幾家流浪在街頭!”
此為成人歌謠。主旨是描寫舊時中秋節兩種人截然相反的生活情景:一是在家歡聚,一是流浪街頭,兩極分化,貧富不均,何其嚴重!開頭以即景為起句,二句入本意,末二句用對比與反詰法深化主旨,揭露不平,十分形象。
《拍大髀》:“拍大髀(股外肉,指大腿),唱山歌,人人欺我有(沒)老婆,的(提)起心肝(此句指下定決心)攞返個(要回一個),有錢攞個金嬌女(漂亮女子),有(沒)錢攞個豆皮(麻臉)婆。”
此為童謠。主旨是反映舊時窮漢無錢娶妻的痛苦心情。第一二句為起句,以下採用直述與白描法,訴說舊時窮漢婚姻生活上的苦惱,也是對“富翁才得佳偶”的金錢婚姻制度的抗議。

(5)知識歌


這是向幼兒和兒童傳授各種日常生活知識的歌。
如《月光光》:“月光光,照地堂(院子),年卅晚(除夕之夜)摘檳榔;檳榔香,摘子(嫩)薑;子薑辣,買葡白(疑為蒲達,苦瓜也);葡白苦,買豬肚;豬肚肥,買牛皮;牛皮薄,買菱角;菱角尖,梳孖(雙)辮;辮仔長,起(蓋)屋樑;屋樑高,買張(把)刀;刀切菜,買籮蓋,籮蓋圓,買隻船;船尾高,船尾矮,浸親(著)兩個番鬼仔(洋人孩子)。”
此篇為傳统經典童謠。至少已流傳了百多二百年。主旨是给幼兒介紹各種日常生活知識。首四句以農曆除夕夜景說起,作為起興。第五句起,依次介紹各種日常生活知識,說了一系列事物:檳榔香,嫩薑辣,苦瓜苦,豬肚肥,牛皮薄,菱角尖,辮子長,屋梁高,刀可切菜,籮蓋圓,船尾向上翹,而船尾則是矮的。第五句起,每兩句作為一排,轉一次韻。採用頂真法,從第四句起,每一排末二字,與下一排首三字相同;誦之,聲韻鏗鏘,情調優美。末句說淹了兩個洋孩子,是開個玩笑逗樂。
《大笨象》:“大笨象,會跳舞,馬骝仔(小猴子),會上樹,狐狸又會打關斗(翻筋斗),對面有双老虎發吽豆(发呆)。”
此篇為童謠遊戲歌。主旨是教给幼童四種動物特點的知識,均各抓住它的一個特徵來介紹。如大象會跳舞,小猴子會上樹,狐狸會翻筋斗,老虎會站著發呆。頭二句末二句各自押不同的韻。香港童謠也有同型異式作品,但不及此首簡要易記。
《砵砵砵》:“砵,砵,砵,大船開身(開出去),電船埋頭(小汽船靠岸),肥仔流豆(小胖子動作欠靈活),跌落碼頭,肥婆睇見,眼淚流流。”
此為童謠。主旨是提示人們上下碼頭,應注意安全。以“砵,砵,砵”三個象聲詞起,描繪大船正在駛離碼頭,另一艘小汽船又正在靠岸。有個小胖子上岸時,身體欠靈活,跌下碼頸;他的胖妻子見了,難過得掉淚了。這個小喜劇啟示注意安全的重要。
《一二三》:“一二三,三二一,一二三四五六七,二三四,四三二,四五六七八九十。”
此為數目謠。主旨是教幼兒要記住十以内的基數。從“一”記起,依次為“一二三”,倒數一次,再依次由“一”數到“七”;然後順數“二三四”,又倒數一次。末了是接前從“四”順數到“十”,每句字數有長短,順、倒數相間,句式看似呆板,實則變化多姿。反覆誦習,便會牢牢掌握“十”以內的基數及其次序。誦習時,感新穎,易記,有趣。

(6)生活歌


這是主要指反映下層人民日常生活的歌。它顯示了整個社會的一個重要方面。
如《真好笑》:“真好笑,住茅寮,風吹竹葉好過簫。日間有太陽照,夜間有月來朝。一世唔憂柴共米,又唔憂大賊劫茅寮。”
此為成人歌。主旨是表現舊時下層窮苦民众清苦的生活:首句自嘲起,自述住屋條件差,以竹葉代瓦,風過時似簫聲作響;屋頂破洞不少,白天日光照進,晚間月光也可透入,“來朝”,是以月擬人。過日子雖不憂柴米,卻無儲存,無多餘之物可偷,卻說不擔心賊人劫財。以誇張法自嘲,也隐含生活的辛酸,是舊時下層貧民生活的寫照。
《拜月光》:“著起紅袍拜月光,你又拜,我又拜,拜到出年(明年)好世界(好日子)。娶埋新抱(娶過兒媳婦)嫁阿孻(即孻姑,指最小的女兒),孻姑拉落渡(船),一埕(罈)燒酒一埕醋。”
此為童謠。主旨是表現舊時人民期待未來能過好日子的願望。民間拜月民俗,遠古已有。據文獻記載,自唐代起,才變成固定習俗。此後不少地方便廣泛流行。拜月多在農曆七、八月夜間(特別是在中秋之夜)。月是月神象徵,拜者多為女子。拜它意在祈求福祉。此歌記述了一群穿紅袍的女性拜月時的兩個心願:一是娶回個好兒媳婦;二是小女兒出嫁下船離開時,给她的陪嫁物能有酒、醋各一罈,供她日後生養嬰兒滋補身體吃用。這反映了近代以前澳門小康之家婦女的婚嫁觀與生育民俗的觀念。

(7)風俗歌


這是反映舊時中國人民的休閒、婚嫁、農業生產、信仰等風俗的歌,有的也與民間節令有些聯繫。
如《落大雨》:“落大雨,水浸街,阿哥擔柴上街賣。阿嫂著(穿)花鞋,花鞋花腳帶,姊姊妹妹去行(逛)街。”
此為童謠。是反映舊時鄉間農家婦女上街遊玩散心的一個小插曲。首句是起興,以第二句末的“街”字,引起後面同韻字“賣”字。說的是一家人,各司其事,阿哥上街賣柴後,阿嫂偷閒穿上花鞋,纏好花腳帶,便和姊妹們一起到街上閒遊散心。阿哥沒有同去,固然因為有事,也是近代南方鄉間某種習俗的反映,歌中隱藏著某種民間歡樂之情。
《月光光》: “月光光,照地堂,年卅晚,摘檳榔;檳榔香,嫁二娘;二娘頭髮未曾長,長得(再過)二年梳大髻,吹吹打打做新娘。”
此為童謠。主旨是反映舊時南方農村少女出嫁時某種情景。首二句即景起興,三四句起入本意,其中說等到農曆除夕檳榔散發陣陣清香的時節,常是民間少女出嫁最理想的日子。但因二姑娘頭髮不夠長,按例無法梳成新娘應有的“大髻”髮式,祇好在兩年後,頭髮長了,能梳成漂亮的“大髻” ,才在一片吹吹打打的哨呐聲中做新娘,嫁出門去。這反映了舊時出嫁民俗的地方色彩。所說除夕出嫁,檳榔散發清香,梳了“大髻”才出嫁,正是南方少女出嫁風俗的反映。
《一月芥蘭》: “一月芥蘭(蔬菜名)二月蕎(蔬菜名),三月黃瓜水澆澆(水滴狀)。四月龍船舞出娘媽廟(天后廟),五月龍船通海飄。六月割埋(完)禾米(稻子)有柴燒。七月燒衣好打醮(一種道士設壇祭神儀式,俗稱打齋,做法事),八月果(柚子)揼揼搖,九月重陽放紙鳶;十月魚滿塘榖滿田,十一月冬(冬至)十二月年(過新年),家家門楣貼紅錢(襯托春聯的紅紙剪成的飄錢)。”
此為成人歌謠。主旨是讚美本地農曆一年十二個月多彩的民俗與豐盛的農業土特產。土特產如:一月芥蘭二月蕎頭,三月黃瓜八月柚子等。本地民俗則是:四月在天后廟前扮演龍船舞,五月在海邊賽龍舟,追思與紀念戰國愛國詩人屈原。六月夏收割回稻谷,又挑回稻草供應家庭燃料。七月民間習稱“鬼月” ,相傳初一開鬼門,三十關鬼門;這期間民間要拜祭“三界公”(即上元賜福天官紫微大帝、中元赦罪地官清虛大帝、下元解厄水官祠陰大帝),祭神佛和祖先神位,舉行有佛教儀式色彩的“盂蘭盆會” ;此日民眾頗重祭祀亡魂的禮儀,從七月初十日起,供亡靈,直到“鬼節”十五日燒紙衣,送亡靈歸陰而結束;有人喪亡的人家,還請道士設壇打齋做法事,祈福消災。八月中秋節柚子成熟。九月重陽節有錢的子弟多放鳶健身(新會歌謠有句云: “滿天紙鳶白茫茫,有錢子弟有得放,無錢子弟望斷腸”)。十月稻谷塘魚兩豐收。十一月冬至節過後便到十二月除夕,家家貼春聯,迎接新年。此歌抓住了各月的土特產或民俗特徵,把風俗勾勒得如在目前。

(8)遊戲歌


這是幼兒、兒童個人或集體(有時還有成人如母親參加)進行遊戲時唱的歌。
如《河邊有隻羊》 : “河邊有隻羊,河邊有隻象,河邊有隻馬騮精(猴子精),好似你咁(這)樣。”
此為童謠。主旨是介紹河邊有三種虛擬的動物。一群兒童一邊跳一邊指著河邊說著,最後大家忽指某個兒童,說他似猴子精。開了他一個玩笑,便娛樂了做遊戲兒童的身心。香港有同型異式童謠云:“河邊有隻羊,羊邊有隻象。羊邊有隻馬騮精,好似你咁樣。”(見趣怪街謠《河邊有隻羊》,刊《聲韻集》下集,未署年月,香港版。)澳門謠用排比法,香港謠用頂真法,各極其妙,顯示出自己的特色。
《點點窩窩》:“點點窩窩,淘米落鍋。阿婆煮飯,孫仔(孫子)唱歌。”
此為童謠。主旨是反映平民日常生活的一個側面。阿婆正在做飯,小孫子則在旁邊唱兒歌。兩幼兒(或成人與幼兒)以左右手指互相一邊打著,一邊朗誦此謠。它協助了幼兒做遊戲,使之得到了娛樂,也得到了要熱愛家務勞動的啟迪。

(9)催眠歌


這大多是母親給嬰兒一面做某種催眠動作時,一面唱的催促睡眠的歌。
如《月光光》:“月光光,照地堂,蝦仔(嬰孫乳名)你乖乖瞓(睡)落床。聽朝(明天)阿媽要趕插秧咯(了),阿爺睇(放)牛上山崗,——啊!——蝦仔你快高長大咯(吧),幫助阿爺去睇牛羊,啊!——”
此為兒歌。主旨是讚美全家從事農業勞動的歡樂情景。多為母親手抱嬰兒或搖著搖籃時以柔聲緩緩唱出。首二句以夜景起興,第三句起,囑咐嬰兒要好好地睡,明天阿媽阿爺各得分別參加勞動去,媽插秧,爺放牛。希望嬰兒快長大好幫助爺放牛,當個助手。先後用語氣詞“咯”,“啊”、“咯”、“啊”,有助於渲染歡快祥和的氣氛,也顯得歌調委婉、柔美、親切,使嬰兒能很快入睡。
《搖搖搖》:“搖搖搖,搖到外婆橋,外婆話(讚)我乖,今晚請我食(吃)奶奶。”
此為兒歌。主旨是讚美外婆具有愛護外孫的美德。舊時母親搖著搖籃,反覆柔聲地緩緩唱出,節奏明快,有助於催促幼兒很快入睡。

(10)儀式歌


這是伴隨某種民間特殊儀式的進行而誦念的歌。
如《賣懶》:“賣懶,賣懶,賣到年卅(農曆除夕)晚,你懶我唔懶。”
此為童謠。主旨是祝願明年兒童將變得更勤奮更熱愛勞動。據明末詩人屈大均(一六三○至一六九六)在《廣東新語》卷九《事語》篇《廣州時序》條說,明清之際,廣州除夕“以灰畫弓矢於道射祟,以蘇木染鷄子(鷄蛋)食之,以火照路曰‘賣冷’”。此民俗距今已有三百多年。近代的東莞、廣州、香港繼承之,仍有其異體流傳。上首澳門童謠,也是繼承下來的。黃德鴻說“(澳門)這種(賣懶)風俗已無存,在早上幾十年間,則還見到”,它是“老人家拖著孩童叫著賣懶而已。”又讚美說:“目的就是讓孩童來年變成一個勤快的孩子。”(《澳門新語》五十九頁,一九九六年澳門成人教育學會。)今天歷史變了,賣懶儀式消亡了,它在現實生活中已基本消失了,但它作為祝願並期待下一代來年勤快的歌謠,仍有其歷史價值與學術價值。
《上頭歌》:“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髮齊眉,三梳梳到兒孫滿地,四梳買田又買地。”
此為婦女歌謠。主旨是對出嫁少女表示幸福的祝願。舊時漁家少女出嫁前夕,在舉行“上頭”梳髮儀式時,由女家請來一個全家各人齊全的婦人,俗稱“好命人”。她給少女梳理頭髮,邊梳邊念此謠。採用了四個白描直述的排比句,祝賀她將實現三大願望:與夫偕老;子孫興旺;買到田地,擺脫貧困,過好日子。這首近代歌謠,至今仍有其積極意義。

(11)歷史歌


這是反映歷史大事的歌。
如《嘉思欄》:“嘉思欄(市中心區鬧市街道名),小金山;麪包頭,當飯餐。剝(赤)腳來,著(穿)鞋返。”
此為成人歌謠。是失傳已久的近代名篇,最近才搜集到。主旨是反映五十多年前,在較長時期內來澳葡國商人生活變化的簡史。它說初來時,他們在市中心區鬧市嘉思欄街一帶經商,那裏商店林立,商品匯集,珍品也多,中外商人貿易頻繁,很易賺大錢,故人稱那裏是“小金山”。當時葡商飯食,比中國人簡單,祇吃麪包。同時,初來時葡商相當貧困,連鞋也沒有。後來卻賺了大錢,致富了,才添置並穿了精美的鞋子回國去。歌中帶有一定的誇張色彩,但卻勾勒出近代來澳經商的葡商的一些生活情景。採用直述、白描手法,語言明快,是好作品。

(12)現代歌


這是反映現當代的新歌謠,從中很易感受到現代社會的影子。
如《過馬路》: “慢慢走,勿亂跑,馬路如虎口。交通規則要遵守,安全第一命長久。”
此為現代童謠。主旨是告誡兒童,在現代化國際性澳門大街上,各種車輛來往有如穿梭般繁忙,得遵守交通規則,走路才保安全。開頭即直述其事,第三句兼用誇張和明喻法,描繪亂跑亂闖街道的危害性,很形象。這是本世紀初有公共汽車(俗稱“巴士”)行駛後才流行的歌,是現代社會生活的折射。
《紅公鷄》: “紅公鷄,日夜啼,啼醒阿媽去擔泥。托兒所,未開門,阿姨應該去開門。”
此為當代童謠。這是一九五八年中國大躍進時期,由廣東移民口傳進來的。主旨是反映當時大陸農家農活緊張的風貌。前三句提醒人每天該早起積肥,才有利於農業增產;後三句提醒為村民提供重要服務的群眾性托兒所,早上應早點開門,接受入托幼兒,家長才能放下心來,在田間多幹農活。今天,對於提醒澳門人要勤奮工作這一點上,仍有一定鼓舞作用。

(13)動物歌


這是以動物為角色的歌,富幻想色彩,事件多虛構,諧趣、幽默,常給幼童帶來特殊的歡樂。
如《舂米公公》:“舂米公公擔盒(食盒)過,黃犬(蚯蚓)蠄蟝(蝦蟆)問你去邊(何處)?‘去小龍(地名)同朗邊(地名)。’塘𧋦(方言詞,蜻蜓)芝姐(象聲詞)開盒睇,睇見魚鱗同飯黏(粘牢在一起),烏蠅(蒼蠅)拍掌嘻哈笑:‘唉呀!唔見咗(不見了)你十多年。’”
此為童謠。主旨是反映許多小動物互開玩笑、逗樂。不少小蟲,給擬人化了,構成了充滿生機、情節曲折的故事。春米公公挑著食盒走過,蚯蚓、蝦蟆上前,問他挑到哪里去?牠答:到兩個地方去。那蜻蜓連忙上前,“撤”的一聲,打開食盒,看見裏面有些魚鱗和飯粘牢在一起,卻並非贈人的禮物。這時,蒼蠅在旁看見,也感到這是怪事,立時拍手大笑,驚嘆說:“唉呀,十多年沒見,原來你的行動,如此詭秘,令人莫測!”這是個情趣盎然、充滿生機的動物故事。情節奇幻、想象美麗,反映了一定的泥土氣息,也饒歡樂情趣與幽默感,頗能培養幼兒的巧思。

(14)繞口令


又稱“急口令”。這是把具有雙聲叠韻(即聲母、韻母相同而實際不同)的詞語,組成有趣味的歌。急誦時一讀歪,就鬧成笑話。若反覆讀之,有助於培養兒童正確發音的良好習慣,並糾正誤讀的發音。它給予兒童一些樸素的語音學知識,是漢語中特有的歌。
如《阿媽去買鷄》:“阿媽去買鷄,阿嫲(方言詞,祖母)去買龜,問你鷄貴定(還是)龜貴!邊個(誰)話(說)我傻,傻,傻,我請佢(他)食燒鵝,鵝,鵝。”
此為童謠。主旨是啟迪誦習者學會用國際音標讀音法讀粵語“鷄”(gei1,平聲)“龜”(guei1平聲)、“貴”(quei5去聲)與“傻”(So4,平聲)、“我”(hgo5上聲) “鵝”(ngo4平聲)兩組同韻字的讀法。前組的聲母,“鷄”為“g”,“龜”、“貴”同為“gu”;韻母則“鷄”、“龜”同為“ei1(平聲)”,“貴”則為“ei5(去聲)”。後組的韻母是“傻”、“鵝”為“o4”、“我”為“o5”,即同用“o”,調值“4、5”稍不同;聲母則“傻”為“s”,與“鵝”、“我”為“ng”,也不同。採用直叙法,急誦時稍不留神,讀歪了字音,必引起誤會,喪失原意,變得使聽者莫明其妙,引發笑聲。它可逗樂,也具幽默感,對於兒童學好雙聲叠韻字,大有啟迪作用。

(15)情歌


這是青年男女對唱或獨唱,以表達兩性間互相愛慕或戀情的歌。在歌中吐露了求愛者對被愛者的深摯的愛戀之情。其最終目的在於結為夫婦。目下搜集到的,以漁民的兩句頭體的“鹹水歌”為多。如:


(男唱) “兄當著東妹著西,囉,
父母嚴硬唔敢來,囉。”
(女答) “十二精神帶兄去,囉,
唔知親兄知唔知,囉。”
(男唱) “杞豆開花白拋抛,囉,
妹當共兄做一頭,囉。”
(女答) “白日手腿分(給)兄枕,囉,
夜來相斟(密談)舌相交,囉。”


以上每個句尾的“囉”為助詞,是拖腔字。每二句為一首,男唱女答,曲折而真摯地表達海上的戀情。澳門退休的老漁民郭爺爺對筆者說: “我就是靠上述愛情鹹水歌,結識現在的妻子的。”這些情歌真摯感人,饒南方鹹水地方色彩,比喻有生活氣息;與其他成人歌謠相比,以結構別緻、風格新穎見長。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0 7:3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