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醉阿谁同一饮,拟赋才成又止。”诗句出处:《贺新郎》;是宋朝诗人韩淲的作品。
【注释】:
诗文 | 欲醉阿谁同一饮,拟赋才成又止。 | |
释义 | 欲醉阿谁同一饮,拟赋才成又止。“欲醉阿谁同一饮,拟赋才成又止。”诗句出处:《贺新郎》;是宋朝诗人韩淲的作品。 梅蕊依稀矣。岁华深、け然但把,杖藜闲倚。山绕荒林红叶下,落日孤城烟水。意兴寄、云何则是。底事疏枝横绝峭,未吹香、便与花相似。不忍折,为之喜。寒鸦万点霜风起。正人家、园收芋栗,小槽初美。欲醉阿谁同一饮,拟赋才成又止。老态度、浑侵发齿。摸索孤根春在否。任红红、白白皆桃李。空烂漫,岂能尔。 | 【注释】: 欲:①欲望;愿望。又作“慾”。《孟子·离娄下》:“从(纵)耳目之欲。”《孙子兵法·谋攻》:“上下同欲者胜。”②想要。《左传·隐公元年》:“爱共叔段,欲立之。”《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③需要。《齐民要术·耕田》:“凡秋耕欲深,春夏欲浅。”④副词。将要;快要。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⑤情欲;贪欲。刘伶《酒德颂》:“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醉:①酒醉。《诗经·小雅·宾之初筵》:“宾既醉止,载号载呶(náo)。”(止:语气词。呶:喧闹。)《韩非子·说林上》:“醉寐而亡其裘。”②极端爱好。《庄子·应帝王》:“列子见之而心醉。”宋之问《送赵六贞固诗》:“心醉东郊柳。”阿:(一)助词。名词词头。多用于人名或亲属称谓之前。袁枚《祭妹文》:“阿品远官河南,亦无子女。” (二)ē ①大丘陵;山陵。陶渊明《杂诗》:“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②山水弯曲处。《诗经·卫风·考槃》:“考槃在阿,硕人之。”③屋檐。 《古诗十九首》之五:“阿阁三重阶。”④曲从;迎合。《韩非子·有度》:“法不阿贵。”⑤偏袒。屈原《离骚》:“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⑥细缯。《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郑女曼姬,被阿锡。”⑦通“婀(ě)”。柔美的样子。《诗经·小雅·隰桑》:“隰(xí)桑有阿,其叶有难(nuó)。”(隰:湿地。难:茂盛。)同:①会合;聚集。《诗经·小雅·吉日》:“兽之所同,麀(yōu)鹿麌(yǔ)麌。”(麀:母鹿。麌麌:兽群聚貌。)庾信《燕射歌辞·角调曲》:“泾渭同流,清浊异能。”②古代诸侯按时朝见天子之礼。《论语·先进》:“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如:或者。端:玄端;诸侯祭服。章甫:黑色冠名。相:主持赞礼者。)③相同;与“异”相对。《吕氏春秋·察今》:“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④共;共用;同一个。《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文天祥《正气歌》:“牛骥同一皂。”(皂:通“槽”。牛马槽。)⑤统一;同一。《三国志 · 吴书 ·吴主传》:“同船济水。”《礼记·中庸》:“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轨:车子两轮间的距离。伦:伦常纲纪。)⑥偕同。古乐府《木兰诗》:“同行十二年。”⑦参与。《武经总要》前集:“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疑。”(任:责任;职位。)⑧和谐;安定。《礼记·礼运》:“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谋闭:停止用计谋。外户:从外面关的门。)⑨整齐。《诗经 ·小雅·车攻》:“我马既同。”⑩古代土地面积单位,方百里为同。《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且昔天子之地一圻,列国一同。”(11)古代乐律中的阴律,又称“吕”。《周礼·春官·典同》:“典同掌六律六同之和。”一:①数词。《孟子·梁惠王上》:“吾何爱一牛?”(爱:吝惜。)《汉书·律历志上》:“数者,一、十、百、千、万也。”又表序数第一。《吕氏春秋·古乐》:“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八阕:指舞乐的八章。载民、玄鸟:乐曲八章之名。)②专一。《荀子·劝学》:“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螾:通“蚓”。蚯蚓。)③全;满。《史记·淮阴侯列传》:“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④统一;使……一致。《史记·秦始皇本纪》:“一法度衡石丈尺。”⑤相同。《左传·庄公十二年》:“天下之恶一也。”(恶:指恶人。)⑥整体。贾谊《新书·过秦上》:“合从缔交,相与为一。”⑦古代哲学概念。指“道”及“道”所派生的“气”。⑧副词。1. 一概;都。《史记·孟尝君列传》:“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2. 一旦。《庄子·徐无鬼》:“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过:过失。)3. 乃;竟。《战国策·齐策一》:“靖郭君之于寡人,一至于此乎?”⑨语气词。起加强语气的作用。《孟子·梁惠王上》:“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⑩我国民族音乐记音符号之一。[一何]副词。表示程度深。杜甫《石壕吏》:“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饮:(一)①喝。《诗经·郑风·叔于田》:“巷无饮酒。”②饮料。《史记·秦始皇本纪》:“衣服食饮与缭同。”③饮食。《战国策·秦策一》:“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④含;忍。江淹《恨赋》:“自古皆有死,莫不饮恨而吞声。”⑤没入;隐没。《吕氏春秋·精通》:“养由基射,中石,矢乃饮羽。”(养由基:春秋时楚国大夫,以善射著称。sì:同“兕”,独角犀。) (二)yìn 给人或畜喝。《左传·宣公二年》:“晋侯饮赵盾酒。”拟:①忖度;思量。《周易·系辞上》:“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②比拟;相比。陆游《入蜀记》:“(小孤山)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他山可拟。”③比划,用兵器作出杀人的样子。《汉书·苏建传附苏武》:“(卫律)复举剑拟之,武不动。”④模拟;仿照。《汉书·扬雄传》:“常拟之以为式。”⑤打算;准备。《齐民要术·收种》:“至春治取,别种,以拟明年种子。”⑥估量;预料。辛弃疾《摸鱼儿》:“准拟佳期又误。”⑦起草;设计。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谭嗣同传》:“命君拟旨。”赋:①赋税。晁错《论贵粟疏》:“取于有余以供上用,则贫民之赋可损。”②指徭役,兵役。《前汉纪·景帝纪》:“令天下男子年二十始赋。”③授予;给予。《国语·晋语四》:“公属百官,赋职任功。”④天赋。梅尧臣《乞巧赋》:“愚愚慧慧,自然之经。赋已定矣,今返妄营。”(返:同“反”。)⑤吟诵(诗歌)。苏轼《前赤壁赋》:“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槊:兵器名。)司马迁《报任安书》:“屈原放逐,乃赋《离骚》。”⑥一种韵文,盛行于汉魏六朝。班固《两都赋序》:“赋者,古诗之流也。”⑦贡士。指向最高统治者荐举人才。《汉书· 晁错传》:“乃以臣错充赋。”⑧颁布;陈述。《诗经·大雅·烝民》:“天子是若,明命使赋。”⑨铺展。何晏《景福殿试》:“斑间赋白,疏密有章。”才:①副词。表示此前不久。晁错《言守边备塞疏》:“救之,少发则不足,多发,远县才至,则胡又已去。”(胡:指匈奴。)②仅仅;只。陶潜《桃花源记》:“初极狭,才通人。”③表示在某种条件下结果怎样。《老残游记》第十二回:“问了乡人,才寻着了关帝庙。”成:①完成;实现。李斯《谏逐客书》:“使秦成帝业。”②帮助实现;成全。《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③成为;变为。《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刘向《说苑·奉使》:“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mèi)成帷,挥汗成雨。”(闾:里巷。袂:袖子。帷:帷幕。)④成果;成就。李白《化城寺大钟铭》:“少蕴才略,壮而有成。”(蕴:蓄。)⑤成长;成熟。《荀子·天论》:“(万物)各得其养以成。”⑥和解;交好。《左传·成公十一年》:“秦晋为成。”《史记·张仪列传》:“哀王于是倍从(zòng)约而因仪请成于秦。”(倍:违背。从:指合纵。仪:人名。)⑦已定的;定型的;现成的。《诗经·周颂·昊天有成命》:“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三国志·蜀书·蒋琬费祎姜维传论》:“咸承诸葛之成规,因循而不革。”(咸:都。革:改变。)⑧层;重(chóng)。《史记·李斯列传》:“刑者相半于道,而死人日成积于市。”《吕氏春秋·音初》:“为九成之台。”⑨古代十里见方为一成。《汉书·刑法志》:“成方十里。”又:①副词。1.表示重复或继续。《左传·昭公二十五年》:“问,又如初。”2. 表示几种情况同时存在。《国语·晋语一》:“既无老谋,而又无壮事,何以事君?”(壮事:指服力役。)3.表示意思上更进一层。《孟子·公孙丑上》:“非徒无益,而又害之。”4.表示轻微转折。《聊斋志异·聂小倩》:“宁窃怜之,欲留宿别榻,又惧母嗔。”(窃:私下。)5. 用于否定句或反问句中加强语气。《左传·成公三年》:“臣实不才,又谁敢怨?”6. 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辛弃疾《美芹十论》:“盖历二十又三年。”。②通“有”。《汉书·韩信传》:“淮阴少年又侮信曰。”③通“宥”。宽恕。《礼记·王制》:“王三又,然后制刑。”④通“祐”。福。《卜辞通纂》第三六九片:“伐邛方,帝受我又。”(邛方:地名。受:授。)止:①脚。后作“趾”。《汉书·刑法志》:“当斩左止者,笞(chī)五百。”(笞:用竹板打。)②至;到。朱熹《乙卯八月晦日浮翠亭次叔通韵》:“群贤亦戾止,共此一日闲。”(戾:到达。)③停止。《庄子·齐物论》:“曩(nǎng)子行,今子止。”(曩:以往。子:您。)④禁止;阻止《韩非子·有度》:“止诈伪,莫如刑。”⑤停留。《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复从峡度栈以上,止文殊院。”(栈:栈道。)⑥居住;栖息。《论语·微子》:“止子路宿。”《诗经 · 秦风·黄鸟》:“交交黄鸟,止于桑。”(交交:鸟鸣声。)⑦副词。只是;仅仅。《庄子·天运》:“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久处。”柳宗元《三戒·黔之驴》:“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⑧语气词。《诗经·小雅·车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景行:大道。)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