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欧阳修的不白之冤 |
释义 | 欧阳修的不白之冤欧阳修(1007—1072),是北宋前期著名的文学家。他领导了反对浮靡文风的诗文革新运动,被公认为文坛领袖。在政治上,他关心人民疾苦,主张改革弊政,忠直敢言,受人敬重。但是,这样一位无论文学成就还是政绩人品都堪为世人楷模的人物,却多次受到诬陷和打击,蒙受过不白之冤。 欧阳修第一次受到诽谤,是他三十岁在汴京任馆职时,为抗议保守势力对革新派范仲淹等人的压制,他写下著名的《与高司谏书》,揭露谏官高若讷趋炎附势,颠倒是非的罪状。结果,由于高若讷的报复,欧阳修反而被指斥为包藏私心,欺诈放肆,贬到偏远的夷陵(今湖北宜昌)做县令。 贬谪并未使欧阳修退缩,反而为他提供了深入了解社会状况的机会,也为他的创作积累了大量素材。数年后,他回到京师担任谏官,以极大的热情支持当时的“庆历新政”。但是,反改革势力对革新派进行了猛烈反扑。随着新政的失败,欧阳修再次受到陷害。有人造谣说他与外甥女张氏关系暧昧,并企图侵夺张家的财产。欧阳修因此被下狱审讯。调查结果是“券既弗明,辩无所验”,也就是说查无实据。但欧阳修的冤屈并未被洗清,他仍然被革职外放,担任滁州(今安徽滁县)知州。在滁州,他施政宽简,不求声誉,并纵情诗酒山水之中,写下了大量写自然风景和游乐的诗文,形成一个创作丰收期。著名的《醉翁亭记》表现了他与民同乐、醉而忘返的情趣。但欧阳修并未忘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刚刚四十岁便自称“醉翁”,借以发泄郁愤,以铮铮骨气自勉。 九年过去了,欧阳修再次返回朝廷。此后,他的生活似乎较为顺利,官职一直做到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但是,政治环境的险恶和他内心的忧虑并未减退。果然,又有人在欧阳修的家庭关系上大作文章,指责他与大儿媳吴氏有暧昧关系,一时间弄得满城风雨。对年已六旬的欧阳修来说,这种中伤无疑是奇耻大辱,他坚决要求澄清事实。最后真相大白,诬陷者受到处分。但欧阳修的名誉和心理都受到损害。从此,他曾居住过的颖州(今安徽阜阳)宁静美丽的环境成为他梦魂萦绕之处。他将怀念颖州的诗编为“思颖诗”、“续思颖诗”,以见归隐之心的坚定。但直到六十五岁时他才获准退休,次年即在颖州去世。 欧阳修虽历经坎坷,却始终没有被压垮。对文学事业的热爱和正直坚定的信念,是支持他战胜逆境的精神力量。去世后,他的门生之一苏轼在《祭欧阳文忠公文》中总结他的一生说:“公之生于世,六十有六年。民有父母,国有耆龟(指能决断大事的人),斯文有传,学者有师,君子有所恃而不恐,小人有所畏而不为。”这是对欧阳修的风节与成就的公允评价。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