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林徽因《纪念志摩去世四周年》赏析 |
释义 | 林徽因《纪念志摩去世四周年》赏析 林徽因《纪念志摩去世四周年》原文 文中作者的思绪由远及近,从去年志摩祭日写起,由记忆的残片引出志摩的诗,犹如志摩在轻吟细诉,然而酸怆的诗意带给作者的是满眶的泪水和无尽的思念。接着由去年写到今日,时隔一年带不走作者心中的悲怆和生命的荒凉。虽然文中作者没有正面谈及与徐志摩的感情故事,却在对于生与死、理智与情感、理想与现实的感发议论中隐隐透出他们的相识是机缘巧合凑拢拼成的图案,是造物主的意旨,对于他们本该是一段美好的前程,然而事与愿违,现实、理智、顾虑剥夺了情感的牵挂,造成永久的遗憾和心灵的烙痕。从这意义上来看,“死是悲剧的一章,生则更是一场悲剧的主干!”我们就可体味出话语背后的人生悲剧感和两人错位的不幸。 如果作者仍以这样哀婉的笔调继续下文,那就无异于其他悼文。古往今来,凭吊死者的文章中总会表达出一股真切的哀痛,更何况作者与徐志摩的特殊关系。死对生的留恋,生对死的困惑都在人生的主题中流动着悠悠的、难以遣散的遗憾。不过,吊念死者,并不仅是情感的抒发,往往有死者带给世人的贡献、价值、意义的思索,于是在接下去的文字里,我们看到的是死者生前文艺创造的中肯真诚的批评。从这部分起,作者已走出无尽的痛苦,她不再沉浸于悲哽与感伤,开始痛定思痛,进行对一个作家成就的评判。 作者先从志摩写诗动机说起,由志摩《猛虎集》序言展开:“世界上再没有比写诗更惨的事”,并为此解释,认为志摩写诗动机至真至纯,源于内心,不求虚荣,只是把自己情感冲动付诸文字,“为同业者奋斗,卫护他们情感的愚诚”,正因为此才被人夸大成狂徒而备受冷酷讥讪,终至形成其写诗是惨淡经营的想法。在这一点上,作者第一次说明了自己对于诗创作及诗人的价值的见解,认同徐志摩的观点。 作者又对徐志摩诗歌创作的艺术技巧的开拓性尝试给予肯定,认为“没有一些尝试的成绩放在那里,理论家是不能老在那里发一堆空头支票的”。至于志摩的“事在人为,做了再说”的干劲和真诚,作者以一种极度理解的语气叙来,语重心长,欣赏胜于批评。志摩的离去是诗界的一大损失,然而诗毕竟只是个人化的纯感情的一种表述途径,对于作品与读者的关系,作者站得更高,看得更远,颇有后来以接受美学为理论指导的批评家的眼光与风范,提出文学作品的阅读与读者的影响两者的关系,认为志摩的诗给予读者极大鼓励与安慰,“许多热情的人他们会为着你的存在,而加增了生的意识的”,由此想见,作者对于志摩的诗是如何推崇与肯定。文章最后提起朋友们的心愿:设立一个“志摩奖金”,表达了大家包括作者对于发扬志摩创作精神的殷切希望,因为死者遗留给后人的并非仅仅是几本诗集而更多的是长存的精神。行文至此,作者的理性观照已经完全挣脱抑郁哀伤的囚牢,因而作者对于志摩的评议看得更清,想得更远,论得更深。 整篇散文抒情、叙事、议论水乳交融,感情节制含蓄、深沉真挚,叙事真实感人、自然流畅,议论清隽真切,启人深思。由无尽的悲伤到理性的观照,更是本文的一大特色。除此之外,文字组合典雅脱俗,带有欧化的韵味,构成全文迷惘荡漾的感情基调。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