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真僧闭精宇,灭迹含达观。列嶂图云山,攒峰入霄汉。
丹崖森在目,清昼疑卷幔。蓬壶来轩窗,瀛海入几案。
烟涛争喷薄,岛屿相凌乱。征帆飘空中,瀑水洒天半。
峥嵘若可陟,想像徒盈叹。杳与真心冥,遂谐静者玩。
如登赤城里,揭步沧洲畔。即事能娱人,从兹得消散。

《莹禅师房观山海图》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

【注释】:

杳:

①幽暗。《楚辞·九章·涉江》:“深林杳以冥冥兮。”《管子·内业》:“杲(gǎo)乎如登于天,杳乎如入于渊。”(杲:明亮。)②不见踪影。蔡琰《胡笳十八拍》:“朝见长城兮路杳漫。”窅 yǎo ①下陷。《灵枢经 · 水胀篇》:“按其腹,窅而不起。”②深远。谢脁《敬亭山》:“缘源殊未极,归径窅如迷。”[窅然]1.怅然。《庄子·逍遥游》:“窅然丧其天下焉。”2. 深远的样子。李白《山中问答》:“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与:

(一)①给予;授予。《论语·雍也》:“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原思:孔子弟子。宰:官名。粟:指俸禄。)②帮助。《战国策·齐策一》:“君不与胜者,而与不胜者。”③赞许。《论语·述而》:“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④结交;亲附。《荀子·王霸》:“不欺其与。”(其与:指所结交的国家。)⑤盟国;友邦。《荀子·王制》:“王夺之人,霸夺之与,强夺之地。”(之:其。人:指贤士。)⑥党与;共事人。《后汉书·寇荣传》:“于人少所与,以此见害于权宠。”(权宠:权臣;宠臣。)⑦介词。相当于“跟”。《庄子·逍遥游》:“蜩与学鸠笑之。”⑧连词。1. 相当于“和”。《汉书·贾谊传》:“太子之善,在于早谕教与选左右。”2.[与其]表示比较。《论语·八佾》:“与其奢也,宁俭。”⑨对付。《史记·燕召公世家》:“庞煖易与耳。”(二)yú 语气词。1. 用在句尾表示疑问。《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文信侯:指吕不韦。专:专权。)2. 用在句尾表示感叹。《礼记·中庸》:“舜其大知也与!”(知:智。)以上意义后作“欤”。 (三)yù 参加。《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蹇叔之子与师。”(师:军队。)

真:

①古称仙人为真。《楚辞·九思·守志》:“随真人兮翱翔。”②本性;本质。《庄子·齐物论》:“无益损乎其真。”③真实;真诚。《汉书·宣帝纪》:“使真伪毋相乱。”④真书,即汉字楷书。⑤副词。的确;实在。杜甫《莫相疑行》:“牙齿欲落真可惜。”

心:

①心脏。《淮南子·原道》:“心者,五脏之主也。”②通常指思维器官和思想、感情等。《孟子·告子上》:“心之官则思。”《国语·周语上》:“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③挂怀;关心。唐顺之《与吕沃洲巡按书》:“两公者,一日居乎其位,一日心乎其民者也。”(乎:于。)④中央;中心。刘禹锡《洞庭秋月行》:“洞庭湖月生湖心。”⑤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吕氏春秋·季夏》:“季夏之月,日在柳,昏心中,旦尾中。”[心腹]1.要害之处。《三国志·蜀书·庞统法正传》:“而敌家数道并进,已入心腹。”2. 亲信的人。

冥:

①昏暗。《周易·升》:“冥升在上,消不富也。”(消:消失,消衰。)《淮南子·说林》:“置之冥室之中。”②夜晚。枚乘《七发》:“冥火薄天,兵车雷运。”(薄:迫近。雷运:像迅雷一样滚动。)③幽深。孙绰《游天台山赋》:“临万丈之绝冥。”④远;深远;高远。《楚辞·九章·悲回风》:“据青冥而摅(shū)虹兮,遂儵忽而扪天。”(摅:舒张。儵忽:同“倏忽”。)杜牧《阿房宫赋》:“高低冥迷,不知西东。”又深入。⑤愚昧;不明事理。韩愈《鳄鱼文》:“不然,则是鳄鱼冥顽不灵,刺史虽有言,不闻不知也。”⑥迷信指人死后进入的世界;阴间。陶潜《乞食》:“衔戢(jí)如何谢?冥报以相贻。”(衔戢:说不出话。)方苞《狱中杂记》:“胥某一夕暴卒,人皆以为冥谪云。”⑦通“溟”。海。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⑧相合;暗合。《关尹子·四符》:“唯无我无人,无首无尾,所以与天地冥。”[冥冥]1. 昏暗。范仲淹《岳阳楼记》:“薄暮冥冥,虎啸猿啼。”2.高远。苏轼《喜雨亭记》:“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

遂:

①前往;前进。《周易·大壮》:“羝(dī)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羝:公羊。藩:篱笆。)②通达。《礼记·缁衣》:“禹立三年,百姓以仁遂焉。”(立:即位。)③成功;顺利地做到。《盐铁论·大论》:“(孔子)治鲁不遂;见逐于齐。”④生长;养育;成长。《墨子·尚同中》:“五谷不孰,六畜不遂。”⑤顺心;顺适;满足。《魏书·张彝传》:“才轻任重,多不遂心。”(任:担子。)王韬《淞滨琐话·顾慧仙》:“今日郎已遂欲,何竟忘我耶?”⑥路;通道。柳宗元《骂尸虫文》:“以通行直遂为颠蹶,以逆施反斗为安佚。”⑦田间排水小沟。《周礼·遂人》:“夫间有遂,遂上有径。”⑧先秦时在远郊设立的一种行政区划。《礼记·王制》:“不变,移之遂,如初礼。”⑨详尽;详究。《荀子·议兵》:“臣请遂道王者诸侯强弱存亡之效,安危之势。”⑩副词。1.相当于“于是”、“就”。韩邦靖《关中》:“饥荒失抚御,盗贼遂纵横。”2.相当于“竟然”、“终于”。《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谐:

①和谐;协调。《左传·襄公十一年》:“如乐之和,无所不谐。”②诙谐;滑稽。《晋书·顾恍之传》:“恺之好谐谑,人多爱狎之。”③成;办成功。《后汉书·五行志一》:“南阳有童谣曰:‘谐不谐,在赤眉。’”

静:

①静止;平静(与“动”相对)。《岳阳楼记》:“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墨子·非攻下》:“而神民不违,天下乃静。”《韩非子·喻老》:“天下有道无急患则曰静。”《周易·系辞上》:“夫坤,其静也翕(xī),其动也辟。”(翕:敛息。辟:开启。)②寂静;安静。《诗经·卫风·氓》:“静言思之,躬自悼矣。”杜甫《甘林》:“喧静不同科。”③安定;平定。杜光庭《墉城集仙录·薛玄同》:“玄同自是冥心静神,往往不食。”④闲雅;文静。《诗经·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⑤清洁;清净。张衡《东京赋》:“涤濯静嘉。”(嘉:美好。)洪昇《长生殿·雨梦》:“因此把驿庭静扫,銮舆幸早。”(銮舆:皇帝的车驾。)⑥道家的一种修炼方法。王建《送宫人入道》:“问师初得经中字,入静犹烧内里香。”(内里:宫里。)

者:

①代词。指人、物、事、时间、地点等。《道林寓居》:“青嶂者边来已熟,红尘那畔去应疏。”②助词。1.与动词、形容词或短语构成“者”字结构,表示人、事、物等。《老子》:“高者抑之,下者举之。”《史记·项羽本纪》:“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2. 与数词构成“者”字结构,指称前边的事物。《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3. 与时间名词构成“者”字结构,相当于“……的时候”。《庄子·齐物论》:“昔者十日并出。”4.用在名词主语后,表示提顿或判断。《史记·陈涉世家》:“陈胜者,阳城人也。”5. 用在复句的前一分句末,表示因果关系或假设关系。《战国策·齐策一》:“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③语气词。用于句末,与疑问代词“谁”、“何”等配合,表示疑问语气。《史记·项羽本纪》:“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玩:

①玩弄;戏弄。《尚书·旅獒》:“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国语·吴语》:“将还玩吴国于股掌之上。”②欣赏;观赏。《楚辞·九章·思美人》:“吾谁与玩此芳草?”③供玩赏的东西。《后汉书·刘瑜传》:“皆当盛其玩饰。”④研讨;研习。《新唐书·杨敬之传》:“敬之爱士类,得其文章,孜孜玩讽,人以为癖。”(讽:讽诵。)⑤轻慢;不经心而忽略。《左传·僖公五年》:“晋不可启,寇不可玩。”(启:指启其野心。)


诗文 杳与真心冥,遂谐静者玩。
释义

杳与真心冥,遂谐静者玩。

“杳与真心冥,遂谐静者玩。”诗句出处:《莹禅师房观山海图》;是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9:2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