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杜甫《日暮》 - 唐山水诗赏析 |
释义 | 杜甫《日暮》 - 唐山水诗赏析杜甫《日暮》唐山水诗鉴赏 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凡是伟大的诗人,都有几副笔墨,可以描写不同的生活内容,具有多样化的艺术风格。杜甫亦如此。他不仅有富有历史深度的宏伟诗篇,也有《日暮》这一类别具风采的抒情短章。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化用《诗经》语发端,写日暮时山村景象。《诗经《王风《君子于役》:“日之夕矣,羊牛下来。”“日之夕矣,羊牛下括。”此写乡村晚景,真情实境。杜甫于“牛羊下来”后加一“久”字,使原来的实境虚化,展现在我们眼前的不是斜阳西落、牛羊归窠的喧闹景象,而是喧闹过后的宁静: 家家户户 “各已闭柴门”。这就将“牛羊下来”的喧闹场景推到背景上去,把凝视的目光集中到紧闭的柴门上,并顺理成章地引出第二联诗来。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皓月当空,群星闪烁,山村静谧,秋风凉爽,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夜晚啊! 然而,“月是故乡明”,这里不是自己的 “故园” (此诗当作于大历二年,其时杜甫在瀼西,即今四川奉节县),即使山水再美,风月再好,也无法调动起沉醉其间的愉快情绪,只能引起对“故园”的深情怀念。前“自”字,对良宵美景有认同之意,后“非”字,透出不无遗憾的情味,一种遥望家乡、思念“故园”的真情流溢在字里行间。“清夜”,寂静之夜,从首联而来,与“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的氛围和谐一致。其用词准确,诗脉清晰,于此可见一斑。 颈联“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此用字词倒装法,顺之则为“暗泉流石壁,秋露滴草根”。有意颠倒词序,句法既奇,字法亦复工极。突出石、泉和草、露四种物象,并从听觉角度描写“但听石上之泉流于暗壁,秋草之露滴于其根” (《古唐诗合解笺注读本》),构成一幅幽深的夜景,一股悲凉、凄清的气息扑面而来。 诗人从“清夜”感受到的是阴冷,于是下意识地回到自己的住屋。“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前句说满头白发与明亮灯光相辉映,暗示诗人战乱年头,流寓各地的辛酸经历。后句从“灯明”转向灯烬,灯烬作花,原以报喜,而诗人以白头老人在灯光之下有何喜事可言,何须得灯花如此繁多也?将彼时彼地的微妙心理揭示无遗。在“何须花烬繁”的嗔怪中,见出诗人有思故园、伤垂老的无边愁绪。“若云‘自顾头如雪,灯花不用繁’,便直而少致矣” (《杜诗详注》卷二十引)。 总之,这是一首含蓄着真情实感的好诗。前感异乡,后伤迟暮。它使我们看到了杜甫诗歌的另一种世界,即: 除了以展现社会生活为主的“三吏”“三别”那样的“史诗”以外,还有以揭示特定社会条件下诗人的心灵秘密的缘情之作。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