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李长之《孩子的礼赞——赠组缃女孩小鸠子》赏析 |
释义 | 李长之《孩子的礼赞——赠组缃女孩小鸠子》赏析 李长之《孩子的礼赞——赠组缃女孩小鸠子》原文 文章不单对孩子们纯真的天性进行赞美,而且把孩子的世界和成人的世界作为两个不同的领域进行观照,在观照里,显出后者的狭小和不光明的一面。即如作者所说,孩子们“给了我许多知识和德性”。这种由于孩子的世界而产生的知识分子对自身世界的内省,使文章与五四时代纯粹地对孩子进行赞美的文章有了一定程度的区别。李长之作《孩子的礼赞》并非为了在童心世界中寻找安慰,并非单纯为了孩子而赞美。而是为了坚定自己从事社会新建设的决心。这种建设首先是文化上的,突出表现在文艺建设上。在孩子那里他看到人类对于艺术的喜爱竟是这么根本而且普遍,小鸠子画人,头都是圆头圆脑的,两个耳朵挂在头皮上,像茶壶盖的鼻子,腿照例是单线的,脚和手没有区别。但是她画得那么用心,令作者感动了,因为不光她,一般的孩子,在会使用笔以后,没有不施展创作才能的。爱艺术的好倾向,是一切孩子共同着的。他于是得出一个结论:“孩子,艺术,善,是三而一,一而三的宝贝,”而这减少了作者对人类的失望,而坚定了自己对社会新建设的希望。 对天性的尊重超过了一般的社会理性,这是李长之无论在生活伦理还是文艺理论上的一贯主张,小鸠子因为担心会给被抱离爸爸的身边而当着家人和客人(作者)的面哭闹,她爸爸说是Irrational,是从社交礼节的角度出发,因孩子的“不懂事”而向作者表示道歉,但是在作者看来,这正是rational,是纯真天性的流露。甚至从他的文化建设的角度看来,还是一种反抗情绪的表现。正如他所说,孩子们是在嬉笑里持着正经的作答。而作者向来不满于孩子受了成人的教训,成人的教育,不过是想把孩子弄驯,驯得像自己一样枯燥、奴性才罢休。所以一有机会,他便想搧孩子,使他们也偏不驯一下,和成人示示威。那些哭闹,那些纯真的可敬爱的珍贵的眼泪,令作者感激。同时他也自责自己只能消极地引发这种情绪,并没有进一步的积极的长远的办法。 从孩子的天性的自然流露,到这种天性中对艺术、对美的三而一的结合,到这样的天性对陈固的伦理规范的反抗,李长之礼赞孩子的背后是他的社会教育和文化建设的理想。他把儿童教育纳入社会教育的框架之中,并且从儿童的审美天性中寄托自己对于文化建设的新希望。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