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李白诗词《登金陵凤凰台》原文、鉴赏和解读
释义

李白诗词《登金陵凤凰台》原文、鉴赏和解读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约在天宝三载(公元744)以后,被排挤出长安的李白南游来到金陵,写了这首著名的七言律诗。
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宋元嘉年间有凤凰翔集于此,乃筑台以凤凰命名。此诗首联即从传说落笔,连用三个“凤”字,一唱三叹,情韵悠扬。凤凰从游到去,再到“台空江自流”,分明寓有好景难再、世事茫茫的感慨,从而为下文的怀古作好了气氛的渲染。
三、四两句紧承上意,由凤凰台所在地联想到曾建都于金陵的东吴和东晋两个朝代,借“花草埋幽径”、“衣冠成古丘”形象地表明:往古的繁华、兴盛已随着时间的流逝一去不返了,眼前所能看到的,只有荒芜的幽径和垒垒的古丘。这里,诗人巧妙地把历史的变迁和凤凰台的变化联在一起,使得景中有事,事中含理,读来令人百感丛生。
五、六两句突作转折,气氛骤变。诗人把目光从眼前的“幽径”、“古丘”移向座落在金陵西南长江边上的三山和位于金陵之西、把长江分为两半的白鹭洲,极写登台所见景色之壮丽。“半落”,有虚有实,半隐半现,见出山势之高大;“中分”,将沙洲兀立江中,使江水一分为二的壮观显露无遗。两句诗对仗工丽,境界雄阔,确是难得的佳联。
最后二句写登台所感,气氛又趋低沉。“浮云蔽日”,暗示君主(日)为奸邪小人(浮云)所欺蒙,从中透露出诗人不见容于朝的政治遭遇和有志难展的苦闷情怀。“长安不见”,如果只是由于地理上的距离遥远,那是可以克服的;如今却主要是由于“浮云蔽日”,非主观努力所能改变,故以“使人愁”三字作结,言尽意远,耐人寻味。
这首诗从凤凰台的传说写起,即景生情,或怀古,或写景,或抒怀,其间有起有落,有放有收,任情而写,工丽之中别有一种英爽之气,兼有律诗和古诗的长处。前人多以为此诗是仿崔颢《黄鹤楼》诗而作,每有贬词。实际上,崔诗李诗各有佳处,“崔诗直举胸情,气体高浑;白诗寓目山河,别有怀抱。其言皆从心而发,即景而成,意象偶同,胜境各擅。论者不举其高情远意而沾沾吹索于字句之间,固已蔽矣!”(《唐宋诗醇》)这种评论是比较公允的。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1:4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