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李白诗词《渌水曲》原文、鉴赏和解读 |
释义 | 李白诗词《渌水曲》原文、鉴赏和解读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诗仅短短四句,却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一幅妇女生活的风俗画面,勾勒出了人物瞬间的心理动态。 “渌水”,清澈的水;“明”,既是水本身的特点,也是阳光照射在水面的反光;“秋日”,与暴烈的夏日和寒凉的冬日不同,它光线和煦,给人以亲切之感。这样的光线,照耀着那清澈而平静的湖水,水面上闪动着片片粼光,真是美极了。“南湖采白蘋”,有如电影中的慢镜头,在一片秋阳闪耀的渌水之中,缓缓地推出了主人公。“白蘋”,一种水生植物,采之可食。采蘋人可能不止一个,但作者却把焦点凝聚在了一个人身上(这可从末句推知)。这位采蘋女子的外貌、服饰如何,作者没有交待,但这正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她可能亭亭玉立,也可能憨态可掬,她可能淡妆素裹,也可能穿红着绿。正是这样一位模糊朦胧而又真切可感的女子,在明镜般的湖面上,摇动一叶轻舟,时东时西、忽快忽慢地采摘白蘋,这该是多么令人惬意的事呵! 然而,“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娇欲语”,极写荷花摇曳多姿的形态;“愁杀”,力状主人公愁闷之甚。本来正愉快地采着白蘋,怎么突然间愁了起来,甚而至于“愁杀”了呢?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心理经常处于流动变化之中,外物的刺激,最易于引发人或喜或悲的情感。“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写的便是由不曾愁到突然愁的心理变化。在本诗中,女主人公之愁盖因荷花触发而起。荷花,常用来象征女子的美貌。可以设想,当诗中女主人公看到“娇欲语”的荷花以后,她或许由荷花的娇艳联想到自己青春容颜的不能久驻而生愁,或许因自己的美貌无人赏识而生愁,也可能为自己不美满的爱情生活而生愁,但不管是哪种念头,都促使她从内心深处冒出以前很少明确意识到过而此刻变得非常强烈的愁绪。这变化发生得如此迅速和突然,似乎难以理解,但全诗妙处亦在于此:只写心理变化,却不说变化原因和过程,造成意义空白,让读者去填充。前人评此诗谓“风神摇漾,一语百情”(马位《秋窗随笔》),可谓知言。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