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
释义 | 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天宝十二载(753)中秋节后,李白由金陵重来宣城,登上谢朓楼纵目骋怀,写下了这首诗。谢朓北楼在城南陵阳山上,系南齐著名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又称北楼、谢公楼。 首联开门见山,总写登楼所见。在一个秋日的黄昏,诗人登上谢朓楼凭高俯瞰,只见天气晴朗,秋色明净,整座宣城山环水绕,仿佛是一幅美丽的画图! “江城如画”乃“晚望晴空”之所见,诗人将两句倒装,意在突出“江城”之美,把读者尽快带入那片如画的天地之中。 中间两联上承“晚望”之意,继写登楼所见,就“江城如画”四字展开来作具体描绘。“两水”指宣城东郊的宛溪和句溪。宛溪源出峰山,绕城而流,在城的东北与句溪相会合。深秋时节,溪水分外澄湛清澈;傍晚时分,平静的水面在夕照中泛起层层波光,恰如明镜一般晶莹闪亮。“两水夹明镜”一句,既点明了宣城特有的地理环境,也形象地展示了“绿水绕东城”之美。“双桥”指横跨宛溪上的凤凰桥和济川桥。凤凰桥在城东南泰和门外,济川桥在城正东阳德门外,两桥俱为隋文帝开皇年间(581~600)所建。站在谢朓楼上放眼望去,凤凰桥和济川桥静卧于溪水之上,在夕阳的映照中宛若半空里落下的两道彩虹。这一景致,为整个画面平添了精彩之笔。颈联两句在此基础上再作进一步渲染。“人烟寒橘柚”,暗写出一个“晚”字; “秋色老梧桐”,紧扣诗题中的“秋”字。深秋的傍晚,山脚下,溪水边,原野上,到处是一片岑寂,橘柚笼罩在淡淡的炊烟之中,已显苍寒之意;梧桐摇落于徐徐的晚风之前,尤觉秋光将老。诗人抓住“橘柚”、“梧桐”两种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概括地写出了宣城的秋色。句中“寒”、“老”二字不仅点染出秋意,也暗示出诗人登览时的心理感受,使诗意自然过渡到尾联上来。 结尾两句由上面的写眼前景转为抒心中情。诗人独自登上北楼,怀念起曾在宣城作过太守并倡建此楼的谢朓。谢朓不仅诗风清新俊逸,深为李白所喜爱,而且性格孤直傲岸,尤为李白所追慕;当年谢朓因受排挤而离京,曾有过不幸的遭遇,李白也同样为权贵所不容,弃官而去。事实上,李白也是想能像谢脁那样有所作为的,这恐怕是“怀谢公”的主要原因。然而,此时又有谁能想到孤独的诗人,能真正理解他的隐衷呢? “谁念”二字寓意深刻,满含惆怅抑郁之情。尾联两句塑造出一个临风有怀、孤寂感伤的诗人形象。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