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殷勤竹林寺,更得几回过。
释义

殷勤竹林寺,更得几回过。

“殷勤竹林寺,更得几回过。”诗句出处:《宿慧山寺》;是唐朝诗人朱宿的作品。

古寺隐秋山,登攀度林樾。悠然青莲界,此地尘境绝。
机闲任昼昏,虑澹知生灭。微吹递遥泉,疏松对残月。
庭虚露华缀,池净荷香发。心悟形未留,迟迟履归辙。
岁月人间促,烟霞此地多。殷勤竹林寺,更得几回过。
第二百七十六卷

《宿慧山寺》唐朝诗人朱宿的作品。

【注释】:

殷:

(一)①盛大;众多。《周易·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殷荐:奏盛大乐歌,祭祀天地鬼神。)《诗经·郑风·溱洧》:“士与女,殷其盈矣。”引申为深。阮籍《咏怀》:“感物怀殷忧,悄悄令人悲。”②富足。《史记·苏秦列传》:“家殷不足,志高气扬。”③正当;正值。《尚书·尧典》:“日中星鸟,以殷仲春。”《史记·天官书》:“衡殷南斗。”(衡:北斗七星的第五星。南斗:星名。)[殷殷]1.忧伤的样子。《诗经·邶风·北门》:“出自北门,忧心殷殷。”2.众多的样子。《吕氏春秋·慎人》:“丈夫女子,振振殷殷,无不戴说。”(戴:爱戴;拥护。说yuè:喜欢。) (二)yān 黑红色。《左传·成公二年》:“左轮朱殷。” (三)yǐn 雷声。《诗经· 召南·殷其雷》:“殷其雷,在南山之阳。”引申为震动。司马相如《上林赋》:“车骑雷起,殷天动地。”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君臣留欢娱,乐动殷胶葛。”(胶葛:旷远的样子。)

殷勤:

①恳切,诚恳。《搜神记》卷四:“河伯乃大设酒食,词旨~~。”②热情;周到。白居易《长恨歌》:“遂教方士~~觅。”③辛苦,辛勤。《李云卿》折二:“自从俺学出家偶然把明师遇,受~~十余载,无明夜下功夫。”④烦请,多承。苏轼《鹧鸪天》:“~~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勤:

①勤劳;辛苦;劳苦。《论语·微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王建《赛神曲》:“新妇上酒勿辞勤,使尔舅姑有所苦!”②使之劳苦。《国语·周语上》:“布令陈辞而又不至,则增修德而无勤民于远。”③名词,勤劳的事。张衡《思玄赋》:“幽独守此仄陋兮,敢怠遑而舍勤!”(仄陋:出身卑微。遑:暇,偷闲。)④功绩;功劳。《周书·贺拔胜传》:“将军首举义兵,共除奸道,功勤未立,逆有此谋,可谓速祸,未见其福。”(逆:反。速祸:招祸。)⑤努力干;积极用;做事尽力。《尚书·蔡仲之命》:“克勤无怠。”⑥帮助;援助。《左传·僖公三年》:“齐方勤我,弃德不祥。”⑦慰问;慰劳。韩愈《送杨支使序》:“夫乐道人之善,以勤其归者,乃吾之心也。”⑧殷切;殷勤。孙复《答张浻书》:“两辱手书,辞意勤至。”⑨忧愁;忧虑。韦应物《送宣州周录事》:“惟当存令德,可以解悁(juān)勤。”(悁:忧愁。)⑩经常;频繁地;次数多。刘开《问说》:“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竹:

①竹子。《诗经·卫风·淇奥(yù)》:“瞻彼淇奥,绿竹青青。”(瞻:视。淇:水名。奥:隈隅。)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②古代八音之一,箫笛之类的竹制乐器。③竹简,古代用来写字的竹片。《盐铁论·利议》:“抱枯竹,守空言。”

寺:

(一)①古代中央官署名。《旧唐书·职官志一》:“太常、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为九寺。”②泛指官署。《后汉书·刘般传》:“时五校官显职闲,而府寺宽敞。”(校:校尉。)③佛教庙宇。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山寺钟鸣昼已昏。”《世说新语·排调》:“何次道往瓦官寺礼拜甚勤。”④某些宗教礼拜、讲经的处所。《明史·西域传四·天方》:“有礼拜寺,月初生,其王及臣民咸拜天。” (二)shì 古代宫中的近侍小臣,通指宦官。《诗经·大雅·瞻印(仰)》:“时维妇寺。”[寺人]1.古代宫中小臣。《周礼·天官·序官》:“寺人,王之正内五人。”(内:宫室。)2.宦官。《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寺人惠墙伊戾为太子内师。”(惠墙伊戾:人名。)

更:

(一)①改变;更换。《韩非子·解老》:“凡法令更则利害易。”②替换。《吕氏春秋·仲春纪》:“是月也,祀不用牺牲,用圭璧,更皮币。”(牺牲:祭祀用的牲畜。圭:玉器名。皮币:毛皮和缯帛。)引申为交替。《汉书·万石君传》:“九卿更进用事。”③经历;经过。《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更日久则涂干而椽燥。”④抵偿;抵押。《史记·平准书》:“悉巴蜀租赋不足以更之。”(悉:竭尽。)⑤古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一更约二小时。岳飞《小重山》:“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二)gèng 副词。①相当于“再”、“又”。《史记·孟尝君列传》:“此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无双,入秦献之昭王,更无他裘。”(直:同“值”。)杜甫《石壕吏》:“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②相当于“愈”。更加。《史记·管晏列传》:“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得:

①获取;得到。《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贤明之士思得明君。”②捉得;找到。《聊斋志异·促织》:“逐而得之。”③得意。《史记·管晏列传》:“意气洋洋,甚自得也。”④得到的庄稼;收获;思想上获得;心得。汉·晁错《论贵粟疏》:“亡(wú)农夫之苦,有仟伯之得。”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⑤能;能够《史记·项羽本纪》:“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⑥表示某种动作能做或可以做。前蜀·杜光庭《神仙感遇传·罗公远》:“试令罗公取,取不得则罗公输,取得则僧输。”⑦需要;应该;必须。《史记·项羽本纪》:“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⑧合适;正确。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于彼计则得。”《汉书·叙传上》:“历古今之得失。”⑨完成;完了。唐·白居易《琵琶行》:“十三学得琵琶成。”⑩通“德”。感激恩德。《孟子·告子上》:“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几:

(一)古人坐时凭依的器具。《诗经·大雅·公刘》:“俾筵俾几。”(俾:使,使人。筵,几:用如动词。指铺席、设几。)《孟子·公孙丑下》:“隐几而卧。”后指放置物件的小桌。苏轼《雨中过舒教授》:“几砚寒生雾。”《聊斋志异·促织》:“帘外设香几。” (二)jǐ[几几]装饰美盛的样子。《诗经·豳风·狼跋》:“赤舄几几。”

回:

①旋转;曲折环绕。《左传·襄公十八年》:“右回梅山,侵郑东北。”欧阳修《醉翁亭记》:“峰回路转。”引申为掉转方向,掉头。屈原《离骚》:“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新唐书·张玄素传》:“张公论事,有回天之力,可谓仁人之言哉。”引申为改变。《世说新语·雅量》:“王夷甫与裴景声志好不同,景声恶,欲取之,卒不能回。”②返回;恢复原状。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郁离子·九难》:“灵药千名,神农所尝,起死回生,旋阴斡阳。”引申为回复。《梦溪笔谈· 人事二》:“有一县令使人,独不肯去,须责回书。”③不正直;邪僻。《诗经·小雅·鼓钟》:“淑人君子,其德不回。”《论衡·变虚》:“若德回乱,民将流亡。”又为偏私,袒护。《国语·晋语八》:“且秦楚匹也,若之何其回于富也。”④避让;忌讳。《新序·杂事一》:“外举不避仇雠,内举不回亲戚。”《后汉书·左雄传》:“(左雄)奏案贪猾二千石,无所回忌。”⑤量词。晏几道《鹧鸪天》:“几回魂梦与君同。”

过:

(一)①经过;走过。《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乘白马而过关。”《史记·高祖本纪》:“西过高阳。”(高阳:地名)。②过去。杜甫《阻雨不得归瀼西甘林》:“三伏适已过,骄阳化为霖。”(适:恰好。霖:甘雨。)③超过;胜出。《左传·隐公元年》:“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参国之一:国都的三分之 一。)④过分。张居正《答马总兵》:“一切事体,不必过虑。”⑤探访;拜访。《史记·魏公子列传》:“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⑥过错;犯错误。《左传·宣公二年》:“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学而》:“过则勿惮改。”⑦量词。遍;次。陆云《与兄平原书》:“前后读兄文一再过。” (二)guō 古国名。在今山东省掖县北。《左传·襄公四年》:“(寒浞)处浇于过,处豷于戈。” (三)huò 通“祸”。《墨子·鲁问》:“故大国之攻小国也,是交相贼也,过必反于国。”


  • 上一篇:几见中宵月,清光坠树梢。
  • 下一篇:从来爱知道,何虑白髭生。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3:2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