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李斯《谏逐客书》 |
释义 | 李斯《谏逐客书》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 耳。请一切逐客①。”李斯议亦在逐中。斯乃上书曰: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②,东得 百里奚于宛③,迎蹇叔于宋④,求丕豹、公孙支于晋⑤。此五子者,不产于 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 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⑥,举地千里,至今治 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⑦,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 九夷⑧,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⑨,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⑩,使之西 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11),强公室,杜私门,蚕 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 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12),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 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13),有随、和之宝(14),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 剑(15),乘纤离之马(16),建翠凤之旗(17),树灵鼍之鼓(18)。此数宝者,秦不生一 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 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马����(19),不实外 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20)、娱心 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21)、阿缟之 衣(22)、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23)、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 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24),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郑、卫、 桑间(25)、韶、虞、武、象者(26),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 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 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 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 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 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 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 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27),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 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28),者也。夫物不产 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 益雠(29),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之无危,不可得也。” 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
【注释】①客:指在秦 国做官的外籍人。②缪 公:即秦穆公,春秋五霸之 一。由余:晋国人,原是西 戎派到秦国的使臣,秦穆 公看重他的才能,设法使 他归秦,并用他的计策统 一了西戎。③百里奚:原 是虞国大夫,晋灭虞,被 俘,作为晋献公女儿陪嫁 的奴仆入秦。后逃入楚, 沦为奴隶,被秦穆公用五 张羊皮赎出,用为相。宛: 楚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 ④蹇叔:被百里奚举荐而 由宋入秦,被用为上大夫。 ⑤丕豹:晋大夫丕郑之子。 丕郑被杀,丕豹奔秦,秦穆 公任用其为大将,助秦攻 晋。公孙支:字子桑,先游 晋,后入秦,被用为大夫。⑥获楚、魏之师:指商鞅带领秦军先后击败了楚军和魏 军。⑦三川:指伊水、洛水、黄河流经地区。⑧九夷:泛指当时楚国少数民族地区。 ⑨成皋(gāo):要塞名,又名虎牢,在今河南荥阳。⑩六国之从:赵、韩、魏、齐、楚、 燕六国曾联合来攻秦,即“合纵”。(11)范雎:魏人,被秦昭王任用为相。穰(ráng) 侯、华阳:秦国曾当权的外戚,后被废、逐。(12)向使:假使。(13)昆山:即昆仑山,自古 以产美玉著称。(14)随:指随侯珠。和:指和氏璧。(15)太阿:宝剑名。(16)纤离:骏马 名。(17)翠凤之旗:装饰有翠凤羽毛的旗帜。翠凤,一种珍奇的鸟。(18)鼍(tuó):鳄 鱼。(19)����(jué tí):良马名。(20)下陈:后列。(21)傅:同“附”,附着。 玑:不圆的珠。 珥(ěr):耳环。(22)阿:今山东省东阿县。缟:白色的绢。(23)随俗雅化:随着时俗风 尚,打扮得时髦漂亮。(24)搏髀(bì):拍着大腿打拍子。(25)郑、卫:指郑国、卫国的民 歌。桑间:卫国地名,指桑间的民歌。(26)韶、虞:相传为舜时乐曲。武、象:相传为 周武王时舞曲。(27)黔首:百姓。(28)藉:借。赍(jī):给予。(29)雠:同“仇”。 【鉴赏】本文是李斯上奏给秦王赢政(统一全国后称秦始皇)的一篇 奏章。公元前237年,韩国派一个叫郑国的水利专家到秦国游说,修一条 长达三百里的灌溉渠,企图消耗秦国的人力、财力,使秦国无力攻打韩国。 这一计谋被秦国发觉,于是秦国的宗室大臣要求秦王下达逐客令,驱逐在 秦国的所有客卿。李斯也在被逐之列,因此他写了此文,阐明驱逐客卿的 错误,以打动秦王收回成命。 这篇奏章所讲道理并不深奥,正面的话也没讲几句,之所以收到功成 计合的效果,首先在于构思出人意表。秦王下逐客令,李斯谏逐客,本是 批逆鳞,易触秦王之怒的。但妙在李斯一开口只把逐客说成是“吏议”,并 不责问秦王,使秦王容易看下去。而且,文章完全是站在秦国的立场上来 评论逐客的错误,完全站在人性的立场上来分析下逐客令的逻辑混乱。 关于这一点,明代古文家归有光在《文章指南》仁集中指出:“文章用意 庸,易起人厌,须出人意表,方为高手。如李斯《谏逐客书》,借人扬己,以 小喻大,另是一种巧思。能打破此等关窍,下笔自惊世骇俗矣。”清代学者 余诚在《古文释义新编》卷五中也评价:“妙在不为客谋,而通体专为秦 谋,语意由浅入深,一步紧一步,此便是游说秘诀。” 其次,本文有雄辩的逻辑力量。以史证今,借人扬己,借百里奚、蹇 叔、商鞅、张仪、范雎等人在秦国发展史上做出的巨大贡献,说明重用客卿 对秦极其有利。有关缪公的一组排比句,用取、得、迎、来等字,恰与当前 秦王“逐”相对照;举以前秦王用客成功的历史事实,用排比句尽情铺陈, 给人以客卿的功绩有说不尽之感。并近取譬喻,以小见大,举秦王平时的 爱好为例,说明色乐珍宝不产于秦,为秦王所喜好和享用,而对待客卿,则 “非秦者去,为客者逐”,显然不符合逻辑。在正反对比中,有力地证明了 逐客的错误。 最后,指出逐客与留客的利弊。从常识上讲,地广则粟多,国大则人 众,兵强则士勇,“泰山”“河海”的比喻正是明示。历史上五帝、三王之所 以无敌,正是接纳四方之民的归附,重用他国之才的结果。而秦王的逐 客,正是违背常理,与帝王之业背道而驰,有极大的弊害:“却宾客以业诸 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 也。”“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之无危, 不可得也。”秦王最终接受了李斯的意见,废除了逐客令。 李斯本是战国才士、策士,本文辞藻丰富,多用对偶、排比,讲究声调 色彩,充分显示出战国才士逞才炫能的特点。 张兰 汤克勤 主编.古文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5.第100-103页.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