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天涯断魂处,醉拍阑干曲。”诗句出处:《看花回》;是宋朝诗人蔡伸的作品。
【注释】:
诗文 | 望天涯断魂处,醉拍阑干曲。 | |
释义 | 望天涯断魂处,醉拍阑干曲。“望天涯断魂处,醉拍阑干曲。”诗句出处:《看花回》;是宋朝诗人蔡伸的作品。 夜久凉生,庭院漏声频促。念昔胜游旧地,对画阁层峦,雨馀烟簇。新诗暗藏小字,霜刀刊翠竹。携素手、细绕回塘,芰荷香里彩鸳宿。别後想、香销腻玉。带围减、钏宽金粟。虽有鳞鸿锦素,柰事与心违,佳期难卜。拟解愁肠万结,唯凭尊酒绿。望天涯断魂处,醉拍阑干曲。 | 【注释】: 望:①远望。《左传·庄公十年》:“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辙:车辙。靡:倒。)②盼望;期望。曹操《收田租令》:“欲望百姓亲附。”《孟子·梁惠王上》:“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③声望;名望。《诗经·大雅·卷阿》:“令闻令望。”④有声望的人或物。《左传·昭公十二年》:“吾子,楚国之望也。”⑤怨恨;责怪。《新唐书·刘汉宏传》:“汉宏恨赏薄,有望言。”⑥祭名。指古代帝王祭祀山川、日月、星辰。《尚书·舜典》:“望于山川。”⑦农历每月十五。张溥《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望洋]亦作“望羊”、“望阳”。仰视;远视。《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若:海神名。)天:①人的头部。《吕氏春秋·论人》:“适耳目,节嗜欲,释智谋,去巧故……若此,则无以害其天矣。”(释:去除。巧故:伪诈。)②天空。王充《论衡·谈天》:“察当今天去地甚高,古天与今无异。”《敕勒歌》:“天似穹(qióng)庐,笼盖四野。”(穹庐:毡帐。)③在额上刺字的刑罚。《周易· 睽》:“其人天且劓。”(劓:割掉鼻子的刑罚。)④天气;气候。《吕氏春秋·季春》:“行秋令,则天多沉阴。”⑤自然界。《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⑥自然形成的。《庄子·养生主》:“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⑦上帝;自然界的主宰。《春秋繁露 ·郊祭》:“天者,百神之大君也。”⑧天命;天意。《左传·成公十六年》:“国之存亡,天也。”⑨依凭;依靠者。《仪礼· 丧服》:“夫者,妻之天也。”天涯:天的边际,喻极远的地方。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若比邻。”涯:①水边;崖。《尚书·微子》:“若涉大水,其无津涯。”(津:渡口。)②边际;尽头。《庄子·养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③止境。袁枚《祭妹文》:“然则抱此无涯之憾,天乎,人乎,而竟已乎!”④方面;区域。古诗《行行重行行》:“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断:①断开;截断。《史记·文帝本纪》:“刑至断肢体,刻肌肤。”②断绝;隔开。乔宇《秋风亭下泛舟》:“山分秦晋群峰断,水入河汾两派通。”李白《大堤曲》:“天长音信断。”③尽;极。张羽《清口》:“行行重行行,目断双飞鸿。”④禁止;戒除;禁绝。王羲之《杂帖》:“此郡断酒一年,所省百余万斛米,乃过于租。”⑤判断;决定;决断。《国语·晋语九》:“及断狱之日,叔鱼抑邢侯。”⑥副词。绝对。柳宗元《封建论》:“周之事迹,断可见矣。”李商隐《无题》:“断无消息石榴红。”魂:①旧时指能离开形体而存在的人的精神。《楚辞·大招》:“魂乎归来,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只!”(只:语气词。表示感叹。)《左传·昭公七年》:“人生始化曰魂,既生魄,阳曰魂。”②泛指事物的精神。温庭筠《华清宫和杜舍人》:“杜鹃魂厌蜀,蝴蝶梦悲庄。”(杜鹃:传说蜀帝杜宇所化。蝴蝶梦:《庄子·齐物论》说庄子梦为蝴蝶。)苏轼《再用松风亭下韵》:“罗浮山下梅花村,玉雪为骨冰为魂。”③指人的精神;意念。白居易《梦裴相公》:“五年生死隔,一夕魂梦通。”(裴相公:指裴度,曾多次为相。)《吕氏春秋·禁塞》:“自今单唇干肺,费神伤魂。”(单唇:唇力弹尽。干肺:肺气枯竭。)处:(一)①停留;休息。韩愈《答李翊书》:“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②居住。屈原《九章·涉江》:“幽独处乎山中。”范仲淹《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③安;存。《史记·李斯列传》:“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④交往;相处。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与贵酋相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⑤处置;办理。《孔雀东南飞》:“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⑥处罚。《晋书·食货志》:“人间巧伪渐多,竞湿谷以要(yāo)利,作薄绢以为市,虽处以严刑而不能禁也。”(要:求取。) (二)chù 处所;地方。《汉书·张骞传》:“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醉:①酒醉。《诗经·小雅·宾之初筵》:“宾既醉止,载号载呶(náo)。”(止:语气词。呶:喧闹。)《韩非子·说林上》:“醉寐而亡其裘。”②极端爱好。《庄子·应帝王》:“列子见之而心醉。”宋之问《送赵六贞固诗》:“心醉东郊柳。”阑:①门前栅栏。《论衡·谢短》:“画虎于门阑。”②栏杆。李煜《浪淘沙令》:“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③擅自(出入)。《史记·汲黯传》:“阑出财物于边关。”④残;尽。柳永《迎新春》:“更阑烛影花阴下。”《史记·高祖本纪》:“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目:使眼色。)⑤衰退;衰落。鲍照《园中秋散》:“流枕商声苦,骚杀年志阑。”⑥无休止的;无穷尽的。杜甫《秋雨叹三首》之二:“阑风伏雨秋纷纷。”⑦晚。蔡琰《胡茄十八拍》:“更深夜阑兮,梦汝来斯。”干:①古人用以抵御敌人刀箭,捍卫自身的兵器。《诗经 · 大雅·公刘》:“干戈戚扬,爰方启行。”②冒犯;触犯。《后汉书·虞延传》:“于是外戚敛乎,莫敢干法。”③骚扰;侵犯。《三国志·吴志·陆逊传》:“不令兵士干扰侵侮。”④求取;谋取。《论语·为政》:“子张学干禄。”⑤干涉;干扰。《魏书·天象志四》:“齐武帝殂(cú),西昌侯以从子干政。”(殂:死。从子:侄子。)⑥关涉;牵连。《淮南子·说林》:“犹人臣各守其职,不得相干。”⑦岸;水边。《诗经·魏风·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坎坎:伐木声。)⑧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的总称。⑨山涧;山间流水。《诗经 · 小雅·斯干》:“秩秩斯干,幽幽南山。”⑩量词。相当于“个”。《汉书·食货志下》:“又民用钱,郡县不同:或用轻钱,百加若干;或用重钱,平称不受。”[干城]比喻捍卫者。《诗经·周南·兔置》:“赳赳武夫,公侯干城。”(赳赳:勇武貌。公侯:指国君。)曲:(一)①弯;不直。与“直”相对。《荀子·劝学》:“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②不正;不公正;不正派。《战国策·秦策五》:“赵王之臣有韩仓者,以曲合于赵王。”陆贾《新语·辨惑》:“怀曲而合邪。”(合:迎合。邪:偏邪。)③局部;一部分。《淮南子·缪称》:“察一曲者,不可与言化。”④委婉曲折。元结《恶(wù)曲篇》:“未尝曲气以转声,曲辞以达意。”⑤泛指弯曲之处。吴融《壁画折竹杂言》:“渭曲逢,湘江别。”(渭:水名。)⑥偏僻之处。严忌《哀时命》:“块独守此曲隅兮。”(块:孤独。隅:角落。) (二)qǔ ①韵文的一种。通常指宋以来的南曲和北曲,同词的体裁相近,但格式较为自由。分戏曲、散曲两类,元明以来甚为流行。②歌曲。王褒《长安有狭邪行》:“涂歌杨柳曲,巷饮榴花樽。”(涂:同“途”。樽:酒器。)③乐曲。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之一:“请君莫奏前朝曲。”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