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曼荼罗
释义

曼荼罗

在我国新疆和田地区,曾发现过一部伊朗语族的《罗摩衍那》残卷,有一段提到了“曼荼罗”:
到了结婚年龄,罗摩和罗什曼那来到,看到悉多这个美女,爱上了她,把她带走,走得很远。她住在一座最美的花园中。他们同她干了一些平常人干的可耻的事。他们划了一个圈,让大鹫守护她。……十车王从空中飞来,低头看到美女,但不能进入曼荼罗。他同大鹫搏斗。鸟倦,吐血红的锡而死。魔王化作苦行乞人,向悉多行乞。悉多伸手给他东西,被他乘机拉出曼荼罗。抓住她,腾空飞走。(引自赵国华的《生殖文化崇拜论》,1990年版,第346页)
上面提到的曼荼罗是一个圆圈。这个故事使我们联想到《西游记》中的故事,唐僧西天取经,路途多舛,妖魔鬼怪屡屡侵扰,都想视机将其捕获,食其肉以求长生不老。孙悟空为了唐僧的安全,在地上划一圆圈,让其站在里面,一切妖魔鬼怪都将他奈何不得。还有太上老君的“金刚套”也是一个圆圈;在旧小说里常能读到的“画地为牢”的“牢”也是一个圆圈;歌德的《浮士德》中的魔女作法,于地布设圆圈,将浮士德强置圈中,使其饮下魔水,变得年轻;阿拉伯人欲将逃亡的奴隶抓获,先在地上划一圆圈,在圆圈的中心钉上一根钉子,然后用线把一只甲壳虫系在钉子上,无论甲壳虫如何爬动也逃不出这个圆圈,而只会越爬离中心越近。因而靠顺势巫术的神秘力量终将逃亡的奴隶抓获。
这个圆圈在神话和民俗信仰里之所以有如此大的神奇力量,是因为它不是我们今人所理解的一个简单的圆圈,它是为史前先民原始思维所圣化的女阴象征。在史前农业母系社会的前期,妇女是农业的专职经营者,男子没有资格从事农业。当时妇女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占有绝对优势。婚姻制度没有固定形式,在这种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婚姻形式下,男人处于附属地位。当时,由于受到十分落后的原始生产和经济条件的局限,人们的认识和思维不可能超出原始状态。他们观察人类的繁衍只看到了与女性有关的方面,而其中的关键在于女性的生殖器官。当时的人类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女性生殖的科学道理。在他们的原始思维里,女性的生殖器官先天就蕴涵着无穷的神秘,因而将其推崇为威力无穷的圣物。在先民的原始思维中,女阴(即阴户)在形状上是与圆圈相通的,因而任何类似女阴的圆圈都具有了与女阴一样的神秘性。凡处于圆圈中的事物都会受到像女胎那样的神秘力的保护,以至于作圆成为巫术在神话和民谷中流传至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更替,母系制为父系制所取代,女阴的圣化逐渐转变成了对男根的圣化。女阴的象征物圆逐渐转化成了男根(纵切面)的方或长方形。
印度教和佛教接受了史前这种巫术的遗风,也将这种圆圈或方形称做“曼荼罗”,但这种曼荼罗在意义上有了较大的变迁。它被赋予了本宗教特有的内涵。 “曼荼罗”为梵字maala的音译,故古来译名较多,如“曼陀罗”、“漫怛罗”、“满荼罗”、“曼孥罗”、“蔓陀啰”等。“曼荼罗”在佛教意为“坛”,常译为“坛场”或“道场”或“轮圆具足”。佛教密宗在修“秘法”时,为了防止“魔众”侵入,在修法场地划一圆圈或修一或方或圆的土坛,或在其上画或塑诸佛和菩萨像等,这样的修法场地称做“曼荼罗”,后来,绘有佛菩萨像或种子字(佛菩萨的梵文符号)等的绘画也称“曼荼罗”。
据称“曼荼罗”有四种:“大曼荼罗”;“三昧耶曼荼罗”;“法曼荼罗”;“羯磨曼荼罗”。所谓“大曼荼罗”,即总集诸尊之坛场,就是说在其上画有诸佛、菩萨像的修法场地;“三昧耶曼荼罗”,即画有诸尊所持器杖和印契的坛场;“法曼荼罗”,指绘有诸尊种子字、或真言(咒语)或经文义理文字的绘画;“羯磨曼荼罗”,系塑或铸造的诸尊形象。“羯磨”为梵字karman的音译,有行为、作业之义。此“曼荼罗”即诸尊所呈现的各种威仪形象。
上述诸种曼荼罗近年来在我国多有发现,特别是梵字曼荼罗,即“法曼荼罗”比较多见。梵字曼荼罗主要有两种:悉昙字曼荼罗和蓝磋字曼荼罗。前者是在唐代,后者是在元初传入我国的。
关于蓝蹉体梵字曼荼罗近几十年有不少发现,但大都属于明清两代,特别是清代,其数量最多,它们均属于藏传佛教密宗。从此类文物的发掘推断,元以前藏传佛教密宗的流布范围主要限于西藏及其附近地区,到了元代便向内地、蒙族及东部沿海地区蔓延。明清两代已几乎遍及全国各地,其影响之大,上至皇室,下至黎民百姓,可以说无所不至。以至于王朝的宗教、对西藏政策和百姓的民风民俗无不烙有藏传佛教密宗的印记。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1: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