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曹植 ·喜雨诗
释义

曹植 ·喜雨诗

天覆何弥广!苞育此群生。弃之必憔悴,惠之则滋荣。庆云从北来,郁述西南征。时雨终夜降,长雷周我廷。嘉种盈膏壤,登秋必有成。

《北堂书钞》引此诗有序。其序云: “太和二年大旱,三麦不收,百姓分为饥饿。”此序也许不完整,但可以看出此诗写于魏明帝太和二年(公元228年)。《三国志·魏志》记载:“太和二年五月大旱。”曹植这时正在雍丘(今河南省杞县)。太和元年他从雍丘徙封浚仪(今河南省开封北),于太和二年又回到雍丘。由于曹植长期生活在封地,并不断迁徙,亲眼目睹人民的疾苦,因而对人民表示深切的同情,对农业极为关心。这一篇诗就是描写久旱得雨的喜悦心情。

“天覆何弥广,苞育此群生。”这开端二句就非同凡响。诗人从天覆地载写起,大发感慨。苍天是多么辽阔广大,它蕃育着这芸芸众生。众生,指百姓。为此,下面很自然地写道: “弃之必憔悴,惠之则滋荣。”之,是指 “众生”。苍天若抛弃他们,他们就必然枯槁;若爱护他们,他们就必然滋长繁荣。这四句是从总的来讲苍天对“众生”的重要。封建社会,在科学和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下,水、旱、虫、涝等各种自然灾害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太和二年大旱,颗粒不收。“百姓分于饥饿”,就是极好的例证。当然,这四句也许寄托着诗人希望得到魏明帝重用的心情。因其《求自试表》也作于此时。表中云: “今臣志狗马之微功。窃自惟度,终无伯乐,韩国之举,是以于悒而窃自痛者也。” 和诗中所表达的意思有一致之处。

接下来的六句描写降雨的情形及愉悦的心情。“庆云从北来,郁述西南征。”庆云,又称之为“卿云”、“景云”。庆云的出现,古人认为是吉祥之兆。《史记·天官书》云:“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芬芬,萧索轮囷,是谓卿云。”可见庆云非一般天空之云。郁述,即郁律。指云气絪缊之形。庆云从北方飘来,溶溶漾漾地向西南浮动。夏日,云向西南飘浮则是下雨的先兆。果然,时雨降临了。于是诗人兴奋地写道: “时雨终夜降,长雷周我廷。”周,环绕。廷一作 “庭”。应时之雨下了一整夜,雷声轰鸣不绝,在我庭院上空回响。对这场久旱之雨的降临,诗人表示出由衷的喜悦,因为“嘉种盈膏壤,登秋必有成。” 良种种满了肥沃的土地,到秋天一定有好的收成。

言为心声。曹植若没有关心民众疾苦的思想基础,他决不会为一场雨的降临而喜出望外。曹植在政治上一贯主张 “流惠下民”,“补益群生”,当时社会不安定,他目睹了下层人民颠沛流离,贫困不堪的生活。因而他祈盼苍天不要再加害于他们。曹植不仅为时雨的降临而喜悦,也曾为久雨不晴而担忧,在《赠丁仪》一诗中写道: “朝云不归山,霖雨成川泽。黍稷委畴陇,农夫安所获”,表现出他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对农业生产极为关注。这对一个上层社会的文人来讲是难能可贵的。

此诗无疑是即兴之作。然而却写得极有生致,蔼然情长。起句警动,发人联想。中间描写 “庆云从北来,郁述西南征。时雨终夜降,长雷周我廷”等句,极为形象生动。正如陈祚明所云“极率意作,亦有致。”(《采菽堂古诗选》) 从中不难看出曹植高深的艺术造诣。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0 7:2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