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曹操 ·步出夏门行 ·军谯令 |
释义 | 曹操 ·步出夏门行 ·军谯令《军谯令》发布于建安七年 (公元202年)春正月。谯,县名,即今安徽省亳县,曹操的故乡。建安六年 (公元201年),继官渡之战以后,曹操又南征刘备,“备闻公 (曹操)自行,走奔刘表”。建安七年春正月,曹操驻军谯县,发布此令文。文中描写了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命令为死亡将士建立祠堂,抚恤其家属。令文中饱含着对死亡将士的深沉悼念之情。 令文开始以简洁的语言阐述了“起义兵”的目的,那就是“为天下除暴乱”。这里虽然只有六个字,曹操却将自己南征北战,“戎马不解鞍,铠甲不离旁”的主旨表白于天下。然而,时至今日,还没有完全除暴乱,人民仍在遭受苦难,为此,他深感不安。故令文接着写道: “旧土人民,死丧略尽,国中终日行,不见所识,使吾凄怆伤怀。”旧土,指故乡。国中,这里是指一定的地域,即曹操起兵的陈留和谯县等地。曹操驻军在谯县,映入眼帘的是什么呢?故乡的人民差不多都死了,在那里走一天,见不到一个熟人,这怎能不使他悲痛伤心!这和作者在《蒿里行》中所描写的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是一样的。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了如此深灾大难,看到这些,怎能不使他有断肠之痛!同时,这也更加坚定他尽快铲除暴乱、统一天下的决心。所以,他要为死亡将士立庙,以激励那些正在为 “除暴乱”、统一天下而征战的将士。因此,作者满怀深情地写道:“其举义兵以来,将士绝无后者,求其亲戚以后之,授土田,官给耕牛,置学师以教之。为存者立庙,使祀其先人。”从中可见,曹操时刻不忘那些为 “除暴乱”而战死的将士。而且对他们的后人给予了极大的关怀,不仅让他们在生活上得到保障,同时也要受到学校的教育,让他们祭祀祖先。曹操把这些作为极重要的事情,所以在令文最后写道: “魂而有灵,吾百年之后何恨哉!”如果能实现这些,死者灵魂有知,我死后也没有什么遗憾的了。曹操作为地主阶级的政治家、军事家,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思想能够达到如此境界,发出这样充满深情的令文,实在是难能可贵。这将提高部队的士气,更加激励将士为统一战争而贡献力量。当然,曹操以战争的手段兼并群雄过程中,也曾屠戮过无辜的百姓,这也是必须指出的阶级局限。 这篇令文只有八十七个字,虽然很短,却有着鲜明的时代内容。如“旧土人民,死丧略尽,国中终日行,不见所识”等句,形象地反映出战争的残酷,无辜的百姓死于战争的惨景。表达了作者伤时悯乱、哀怜民生的思想。 此文感情充实。这虽然是一篇令文,但作者不是板起面孔讲话,而是笔端充满着深情。文中对人民遭受灾难的同情,对战死将士的哀悼,对其家属的抚慰,可谓是饱含真情,感情色彩极为鲜明。由于是 “为情而造文”,因而很具有感染力。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