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碧霞元君
释义

碧霞元君

《文献通考·郊社考》二三:
泰山玉女池,在太平顶。池侧有石象。泉源素壅而浊,东封先营顿置,泉忽湍涌。上徙升山,其流自广,清冷可鉴,味甚甘美。经度制置使王钦若请浚治之。象颇摧折,诏皇城使刘承珪易以玉石,既成,上与近臣临观,遣使砻石为 龛,奉 置 旧所,令钦若致祭,上为作记。《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 卷二一引明王之纲 《玉女传》:
泰 山 玉 女者,天 仙 神 女也。黄帝时始见,汉明帝时再见焉。按 《玉女考》、李谔《瑶池记》云,黄帝尝建岱岳观,遣女七,云冠羽衣,焚修以迓西昆真人。玉女盖七女中之一,其修而得道者。《玉女卷》曰,汉明帝时,西牛国孙宁府奉符县善士石守道妻金氏,中元七年甲子四月十八日子时生女,名玉叶。貌端而性颖,三岁解人伦,七岁辄闻法,尝礼西王母。十四岁忽感母教,欲入山,得曹仙长指,入天空山黄花洞修焉。天空盖泰山,洞即石屋处也。三年丹就,元精发而光显,遂依于泰山焉。泰山以此有玉女神。山顶故有池,名 玉 女池,旁为玉女石像。宋真宗 东封,先营至,泉水忽瀑,清泚可鉴,味甘美。王饮若请浚之。象偶折,诏 易 以玉,复砻石为龛,构昭真祠祀焉。尹龙谓世传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之祠始此。国朝成化间,拓建改为宫。弘治间更名灵应。嘉靖间再更碧霞。碧霞宫之名始此。累朝增葺,宫制滋阔,而神之灵益显,四方之瞻礼者益奔走焉。若谓玉女为东岳金虹太乙定父所生,而化身为观音之在世,岂理也哉! 世乃谓玉女亲受帝册,为女青真人,永镇泰山,以主其祀,岂不谬哉!


碧霞元君——泰山灵泽送子娘娘(北京白云观藏)


《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二一引沈应奎 《再谒元君存议》:
泰山有碧霞元君祠,或曰玉女池。石像在侧,池故滓浊。真宗东封传跸,泉忽上涌,清泚可鉴,味更甘。王钦若请浚其源。元君像偶折,诏易以玉,构昭真祠,祠泰山巅昉此。本朝成化间拓建为宫,弘治间宫号灵应,嘉靖间更号碧霞元君。元君盖治世大福神也。按普陀大士转轮救世之说,佛藏经班班可考,第未详所转轮者何代何方何姓氏。汉明帝朝善士石守道妻金氏,于中元七年甲子四月十八日子时生女,名玉叶,生而慧颖。三岁解人伦,七岁通诸法,夙夜虔礼西王母。十四岁依曹仙长,入天空山习修炼。道成上升,凭灵泰岱,世震灵响。似与佛藏转轮之说相证合。盖大士修无为度,元君修有为度,大士如春,元君其夏秋之交乎!
《历代神仙通鉴》 卷一五:
熊耳山 碧霞元君卫房圣姥。
《日知录》 卷二五:
泰山顶碧霞元君,宋真宗所封,世人多以为泰山之女,后之文人知其说之不经,而撰为黄帝遣玉女之事以附会之,不知当日褒封,固真以为泰山之女也。今考封号虽自宋时,而泰山女之说则自晋时已有之。张华 《博物志》: 文王以太公为灌坛令,期年,风不鸣条。文王梦见有一妇人当道而哭,问其故,曰: “我东海泰山神女,嫁为西海妇,欲东归,灌坛令当吾道,吾不敢以暴风疾雨过也。” 文王梦觉,明日,召太公,三日三夕,有疾风暴雨自西来也。干宝 《搜神记》后汉胡母班尝至泰山侧,为泰山府君所召,令致书于女婿河伯。《列异传》记蔡支事,又以天帝为泰山神之外孙。自汉以来,不明乎天神地祇人鬼之别,一以人道事之。于是封岳神为王,则立寝殿为王夫人,有夫人则有女,而女有婿又有外孙矣。唐宋之时,但言灵应,即加封号,不如今之君子,必求其人以实之也。
《枣林杂俎》 和集:
岳顶玉女池侧,故有玉女神像,泉源壅浊。宋真宗东封,泉忽涌彻,故祀之。马端临 《通考》。又 《稗史》,汉时仁圣帝前有石琢金童玉女,至五代殿圮,石像仆,至唐重泐,玉女沦于池。至宋真宗封泰山还,次御账,涤于池内,一石人浮于水面,出而涤之,玉女也。命有司祀之,封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后祠日加广。
《畏垒笔记》卷三 “碧霞元君”条:
世俗谓泰山之神为碧霞元君,是天帝之长女,亦曰玄女,亦曰陈州娘娘。余尝疑其故而不得,后忽悟,此必谓武王元女大姬也。以其为武王元女,故曰帝之长女,其言玄女者,元女也。世俗不解元女之称,故讹转为玄女也。其曰陈州娘娘者,当是陈敬仲奔齐时,奉其祭祀俱来,厥后子孙昌大,虽擅有齐国,而原其所始,犹谓之陈州娘娘也。史称元女大姬,妇人尊贵,好祭祀,用史巫,故其俗巫鬼。陈人化之,故有 《宛丘》、《东门之枌》 之诗,以巫鬼之俗祀其先代帝者之女以为神,固理之可信不疑者。及田陈代齐,里俗因素以为泰山之神,而终不能没陈州之号,故知其为武王元女大姬也。
《铸鼎余闻》卷一:
《黟县志》 云: 泰山碧霞元君祠,宋真宗时敕建。又天后,明亦曾封为碧霞元君。
《民间新年神像图画展览会》:
传说以泰山娘娘为东岳大帝之女,此神乃司使妇女多子,并为保护儿童之神。泰山娘娘之供奉极为普遍,山东尤甚。
送子 (娘娘) 原为泰山娘娘 (及观音) 称号之一,其女侍之一曾代之抱一婴儿,因此人乃以此称号与之,彼乃渐变为被人单独供奉之对象。
《民间新年神像图画展览会·附录十》:
泰山娘娘之全名为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最通俗之名称为泰山娘娘。传说论其信仰之起源谓: 宋真宗在泰山附近一池内发现玉女——诸女侍之名。
此神有四种不同之辨认 (参阅《民俗》 六十九、七十期合刊):
(一) 为东岳大帝之女,与东岳大帝同居泰山 (《民俗》引 《山东通志·玉女祠》 条及 《稗史》)。按 “泰” 字在 《易经·泰卦》 彖传内表示天地交而万物通之意,……故有求雨之祭祀,及妇女生子之意 (泰山娘娘为送子娘娘)。
(二) 为黄帝七女之一 ( 《民俗》引 《玉女考》、《泰山记》、《登泰山记》、及 《玉女传》,见 《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 卷二十一)。
(三) 为华山玉女 ( 《民俗》 引《游泰山记》 及 《东游记》)。
(四) 为一凡女或系成神之女巫(《民俗》 引 《玉女卷》)。此女子有时或名玉叶 (参阅 《玉女卷》、《铸鼎余闻》及文翔凤之 《登泰山记》)。
[案] 碧霞元君,又称泰山娘娘,近代民间信仰极盛,尤其是在北方地区。道教有 《泰山宝卷》,备载泰山娘娘灵迹,以七言、十言为之,乃供道众讽诵唱赞之经文。该神起源甚晚,但关于其来历却众说纷纭。比较主要的说法: 一,东岳泰山之女;二,黄帝曾遣七仙女于泰山迎迓西昆真人,玉女即其中之一; 三,汉代民女石玉叶,入泰山修道,凭灵泰岱(或说玉叶即观世音菩萨转世)。我们认为,这几种说法都靠不住。东汉时山川崇拜与神仙家、道家思想交错影响,出现了诸如 “太华之山上,有明星玉女,主持玉浆,服之神仙” (《纬书集成·诗含神雾》) 的观念。以后道教也吸收了这种信仰,认为名山上必有仙人玉女在焉。所以在泰山顶玉女池旁的石象,本当与这类信仰有关。宋真宗和王钦若喜欢装神弄鬼,在东封之际,又重雕玉女像,构昭真祠以奉之,但并未称之为泰山之女,更未加什么碧霞元君的封号。但因泰山有子有女的传说,早已流行民间,而玉女祠又置于泰山顶,所以人们很自然就将二者联系起来。文人们知道其说无稽,玉女虽在泰山,与泰山神本无关系,于是编造黄帝遣七女之仙话,结果越搅越乱。至于玉叶之故事,更是无根之谈。不过神鬼之设,本不必实有其事,实有其人。顾炎武 (《日知录》) 对此说得很有道理。民间既承认其为泰山娘娘,我们也敢不妨姑妄从之。泰山玉女封为碧霞元君,实始于明代 (或说成化间,或说嘉靖间)。不过当时碧霞元君并非泰山娘娘的专利,南方的天妃、顺懿夫人亦有此称号。《封神演义》 甚至称余化龙为主痘碧霞元君。但至近代,这个封号渐为泰山娘娘所专有了。民间传说该神能使妇女多子,又能保护儿童,所以妇女信奉尤虔,不仅泰山有庙,即各地亦多有 “娘娘庙”。而顺懿夫人也掌助产降子,颇疑泰山娘娘信仰之形成过程中,曾吸收了那两位碧霞元君的故事。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0 6:3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