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高岫拟耆闍,真乘引妙车。空中结楼殿,意表出云霞。
后果缠三足,前因感六牙。宴林薰宝树,水溜滴金沙。
寒谷梅犹浅,温庭橘未华。台香红药乱,塔影绿篁遮。
果渐轮王族,缘超梵帝家。晨行踏忍草,夜诵得灵花。
江郡将何匹,天都亦未加。朝来沿泛所,应是逐仙槎。

《游法华寺》唐朝诗人宋之问的作品。

【注释】:

行:

(一)①路。《诗经·小雅·小弁》:“行有死人。”②排列而成的行列。杜甫《赠卫八处士》:“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又为成行的东西的量词。李群玉《九日》:“一行斜雁向人来。”③行辈;辈份。《汉书·李广苏建传附苏武》:“汉天子,我丈人行也。”④古代军事编制。二十五人为行。扬雄《羽猎赋》:“各按行伍。”(伍:五人为伍。) (二)xíng ①行走;两脚交替前进。《列子·说符》:“譬之出不由门,行不从径也。”(径:路。)泛指运行;前进。《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②引申为离开;离去。《左传· 僖公五年》:“宫之奇以其族行。”古乐府《木兰诗》:“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又指与出门在外有关的事物。杜甫《奉简高三十五使君》:“行色秋将晚。”③行程;路程。《老子》第六十四章:“千里之行,始于足下。”④疏通;疏导。《孟子·滕文公下》:“水逆行,泛滥于中国。”又指流动的或临时的。⑤做;实施。《孟子·梁惠王下》:“夫人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夫:语气词。)《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⑥行为。《论语·公冶长》:“听其言而观其行。”⑦品行。屈原《九章·橘颂》:“行比伯夷。”《三国志·吴书·吴主传》:“陆逊陈其素行。”⑧唐、宋官制,小官兼代大官的事做守某官,大官兼管小官的事叫行某官。欧阳修《泷冈阡表》:“观文殿学士特进行兵部尚书。”(特进:官名。)⑨古诗诗体之一。属乐府诗类。⑩汉字字体之一行书的省称。字体较楷书简易,较草书规范,汉代以来即流行。陆游《作字》:“书成半行草。”(11)副词。将要。陶潜《归去来兮辞》:“感吾生之行休。”(休:指死。)

踏:

(一)①践踏;踩。《晋书·王湛传附王述》:“鸡子圆转不止,便下床以屐齿踏之。”②勘查;察看。李石《论荆鄂两军战守胜势疏》:“同往新野一带,踏勘胜势。”③观看。诸重光《上元前夕宝幢·鉴南过饮》:“客为踏灯成不速,门非觅句亦常关。” (二)tā [踏实]切实;不浮躁。朱熹《答包详道书》:“然观古人为学,只是升高目下,步步踏实。”

忍:

①忍耐;忍受;容忍。《论语·八佾》:“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②抑制;克制。屈原《离骚》:“纵欲而不忍。”③狠心;残忍。《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鲁人或恶(wù)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猜:疑忌。)《左传·文公元年》:“且是人也,蜂目而豺声,忍人也。”④忍心。王粲《七哀诗》:“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草:

①草本植物的总称。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是岁大旱,野无草。”(是岁:这年。)②未开垦过的荒地。《韩非子·显学》:“耕田垦草以厚民产也。”(厚民产:增加人民的财产。)③粗劣。《史记·陈丞相世家》:“以恶草具进楚使。”④创始;起稿。《南史·蔡景历传》:“召令草檄,景历援笔立成。”⑤底稿;稿子。杜甫《晚出左掖》:“避人焚谏草,骑马欲鸡栖。”⑥汉字形体的一种。陆游《作字》诗:“书成半行草,眼倦正昏花。”⑦雌性的(家畜)。《三国志·魏书·杜畿传》:“渐课民畜牸牛,草马,下逮鸡豚犬豕。”[草草]忧虑劳神貌。《诗经·小雅·巷伯》:“劳人草草。”(劳:忧。)

诵:

①诵读。《荀子·劝学》:“其数则始乎诵经。”②背诵。《论语·子路》:“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③述说;陈述。《孟子·公孙丑下》:“为王诵之。”④诗;诗篇。《诗经·小雅·节南山》:“家父作诵,以究王厹。”(家父:人名。厹:祸乱。)⑤讽谏。《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患之,听舆人之诵曰。”(舆人:众人。)⑥通“颂”。颂扬。《史记·太始公自序》:“臣下百官力诵圣德。”⑦通“讼”。公开。《汉书·高后纪》:“未敢诵言诛之。”

得:

①获取;得到。《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贤明之士思得明君。”②捉得;找到。《聊斋志异·促织》:“逐而得之。”③得意。《史记·管晏列传》:“意气洋洋,甚自得也。”④得到的庄稼;收获;思想上获得;心得。汉·晁错《论贵粟疏》:“亡(wú)农夫之苦,有仟伯之得。”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⑤能;能够《史记·项羽本纪》:“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⑥表示某种动作能做或可以做。前蜀·杜光庭《神仙感遇传·罗公远》:“试令罗公取,取不得则罗公输,取得则僧输。”⑦需要;应该;必须。《史记·项羽本纪》:“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⑧合适;正确。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于彼计则得。”《汉书·叙传上》:“历古今之得失。”⑨完成;完了。唐·白居易《琵琶行》:“十三学得琵琶成。”⑩通“德”。感激恩德。《孟子·告子上》:“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灵:

①女巫。《楚辞·九歌·东皇太一》:“灵偃蹇(jiǎn)兮姣服。”(偃蹇:形容舞态。)②神;神灵。《汉书·礼乐志》:“灵之下,若风马。”③灵魂。诸葛亮《前出师表》:“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温庭筠《过陈琳墓》:“词客有灵应识我。”④威灵。《国语·晋语七》:“七合诸侯,君之灵也。”⑤对死人的尊称。潘岳《寡妇赋》:“入空室兮望灵座。”⑥灵异。《诗经·大雅·生民》:“无灾无害,以赫其灵。”(赫:显。)⑦灵验。《史记·龟策列传》:“以为龟藏则不灵。”⑧人的精神意志。《文心雕龙· 情采》:“综述性灵。”⑨善;好。白居易《修香山寺记》:“灵迹胜概。”

花:

①种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②可供观赏的植物;花朵。杨万里《李花》:“李花宜远更宜繁,惟远惟繁始足看。”③形状像花的东西。庾信《寒园即目》:“雪花深数尺。”④不只一种颜色,有花纹的。李白《将进酒》:“五花马,千金裘。”白居易《霓裳羽衣曲》:“四幅花笺碧间红”。⑤模糊迷乱。杜甫《饮中八仙歌》:“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花。:

“花。”诗句出处:《一七令·赋花》;是唐朝诗人王起的作品。 花。点缀,分葩。露初裛,月未斜。一枝曲水,千树山家。戏蝶未成梦,娇莺语更夸。既见东园成径,何殊西子同车。渐觉风飘轻似雪,能令醉者乱如麻。


诗文 晨行踏忍草,夜诵得灵花。
释义

晨行踏忍草,夜诵得灵花。

“晨行踏忍草,夜诵得灵花。”诗句出处:《游法华寺》;是唐朝诗人宋之问的作品。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3: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