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战鼓咚咚响》 |
释义 | 《战鼓咚咚响》战鼓咚咚响, 红人红马上沙场。 映红了天, 映红了地, 胡儿吓得直喘气。 喘粗气,跪在地, 作揖磕头耍赖气。 ——《民间文学》1962年第6期 表现红巾军革命气势与战斗豪情内容的作品在元代民歌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本来,民间创作都有一种积极乐观的精神,反映了劳苦人民对人生的态度,他们对现实越是不满,对未来也就越加充满希望。这在元代民歌中表现也很突出,比如这首歌谣就是这样。 大起义的战鼓使他们造反的决心和信心一下子进发出来,红巾军火红的旗帜,火红的头巾,火红的热情像一片沸腾的火焰映红了漫漫长夜。此时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蒙古贵族统治者和地主豪绅吓得魂不附体,他们又是喘气,又是下跪,又是磕头,又是求饶。人民从中看到了自己强悍的力量,长久积压在心中的冤屈、痛苦、仇恨、以及热望如决堤之水,汹涌奔腾,一泻千里。 这首歌谣境界阔大,情调高昂,气势豪迈。究其原因,除了作者的热情赋之以独特的神采之外,在表现手法方面有两点值得注意,其一为背景的渲染,其二是白描的运用。全文以红巾军进军的鼓点发端,继之以色彩的烘托,开拓出一个热烈浩大的场面,令人依稀可见当年大起义的盛况。在这个大背景之下又对统治者惊惶失措的丑态作细节刻划,那些贪官污吏在这片火红背景的映衬下显得萎缩不堪,犹如一群肮脏的濒死的苍蝇。此外,一是火红热闹的景象,一是垂死狼狈的丑态,无形中又是一种比较。藉着这些手法有意无意的运用,歌谣收到很强的艺术效果。当然,渲染与白描等手法在讲求技巧的文人诗中更为常见,但民歌区别于文人诗的关键在于它内在的精神特质,胜利的喜悦与乐观精神赋予这首民歌别有一番动人的魅力,这种魅力正是文人诗中所少有的。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