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月华如水笼香砌,金镮碎撼门初闭。寒影堕高檐,
钩垂一面帘。
碧烟轻袅袅,红战灯花笑。即此是高唐,掩屏秋梦长。
花冠频鼓墙头翼,东方澹白连窗色。门外早莺声,
背楼残月明。
薄寒笼醉态,依旧铅华在。握手送人归,半拖金缕衣。
小庭花落无人扫,疏香满地东风老。春晚信沉沉,
天涯何处寻。
晓堂屏六扇,眉共湘山远。争奈别离心,近来尤不禁。
青岩碧洞经朝雨,隔花相唤南溪去。一只木兰船,
波平远浸天。
扣船惊翡翠,嫩玉抬香臂。红日欲沈西,烟中遥解觿。
木绵花映丛祠小,越禽声里春光晓。铜鼓与蛮歌,
南人祈赛多。
客帆风正急,茜袖偎樯立。极浦几回头,烟波无限愁。

《菩萨蛮》唐朝诗人孙光宪的作品。
【注释】①木棉:落叶乔木,产于两广。②铜鼓蛮歌:皆以娱神之歌乐。③祈赛:皆祀神也。祈:求赛:报。④茜:绛色。【评解】木棉花开,春光大好。铜鼓蛮歌声中,忽见一帆,飘然而来,船上红袖偎樯,顷刻间消失在烟波江上。几番回头,令人不胜怅惘。这首词生动逼真地描绘出南国风光,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集评】《花间集注》:彭羡门《广州竹枝词》云:“木棉花上鹧鸪啼,木棉花下牵郎衣。欲行未行不忍别,落红没尽郎马蹄。”深得此词之意。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铜鼓声中,木棉花下,正蛮江春好之时。忽翠袖并船,惊鸿一瞥,方待回头,顷刻隔几重烟浦,其惆怅何如。“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倚江楼”。文人之遐想,有此相似者。《栩庄漫记》:南国风光,跃然纸上。

【注释】:

握:

①握持。《诗经·小雅·小宛》:“握粟出卜。”②蜷曲。《颜氏家训·勉学》:“帝握拳代痛,爪入掌心,血流满手。”③量词。用于一手可握的量。《诗经·陈风·东风之枌》:“贻我握椒。”

送:

①送;送行。《荀子·礼论》:“宾出,主人拜送。”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轮台东门送君去。”(轮台:地名。)②目送。《左传·桓公元年》:“目逆而送之。”(逆:迎。)③运送;传送。《墨子·杂守》:“外宅粟米畜产财物诸可以佐城者,送入城中。”王安石《元日》:“春风送暖入屠苏。”(屠苏:酒名。)④赠送。《仪礼·聘礼》:“宾再拜稽首送币。”

归:

(一)①出嫁;嫁。《诗经·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②返回。陶潜《归园田居》:“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兴:起来。)③送回;交还。《孟子· 尽心上》:“久假而不归。”(假:借)④归依;归附。范仲淹《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微:如果没有。)⑤结局;归宿。《周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途。”(殊:不同。途:路。)⑥死。《尔雅·释训》:“鬼之为言归也。” (二)kuì ①通“馈”。赠送。《论语·阳货》:“(阳货)归孔子豚。”《史记·周本纪》:“晋唐叔得嘉谷,献之成王,成王以归周公于兵所。”②通“愧”。惭愧。《战国策·秦策一》:“状有归色。”

半:

①事物的二分之一;一半。《庄子·天下》:“一尺之捶(chuí),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捶:通“棰”。短木棍。竭:尽。)《世说新语·任诞》:“又进一豚(tún),食半余半。”(进:进献。豚:小猪。)②一部分;不完全。杜甫《赠花卿》:“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方干《送孙百篇游天台》:“更有仙花与灵鸟,恐君多半未知名。”③中间。姚鼐《登泰山记》:“半山居雾若带然。”

拖:

①曳引;拉。《论语·乡党》:“疾,君视之,东首,加朝服,拖绅。”(东首:面向东睡着。加:盖。绅:大带子,古时大夫所系。)班固《两都赋》:“挟师豹,拖熊螭(chī)。”(师:同“狮”。螭:传说中的独角龙。)②夺取。《淮南子·人间》:“解其橐笥,拖其衣被。”③垂在身后;披覆。《论语·乡党》:“加朝服,拖绅。”(绅:束衣的大带子。)④拖延。刘祁《归潜志》卷三:“长拖酒债杜工部,新有诗声侯校书。”欧阳修《言青苗钱第一札子》:“则青苗钱积压拖欠数多。”

金:

①金属的通称。《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周礼·秋官·职金》:“入其金锡于为兵器之府。”(为:制作。)②金黄色。《岳阳楼记》:“浮光跃金。”《阿房宫赋》:“金块珠砾,弃掷迤逦,秦人视之,亦不甚惜。”③钱财;钱。《史记·陈丞相世家》:“臣闻(陈)平受诸将金,金多者得善处,金少者得恶处。”④金属制的乐器或兵器。《礼记·乐记》:“金石丝竹,乐之器也。”《淮南子·说山》:“砥石不利,而可以利金。”(利金:磨利刀剑。)⑤古代八音之一。《周礼·春官·大师》:“皆播之以八言,金、石、土、革、丝、木、匏、竹。”⑥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以一镒(二十四两)为一金,或以一斤为一金。《史记·燕召公世家》:“子之因遗(wèi)苏代百金。”(子之:人名。遗:赠与。)《五人墓碑记》:“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脰dòu:颈项;头胪。)《狱中杂记》:“富者赂数百金。”⑦比喻坚固。《过秦论》:“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地,金城千里。”⑧五行之一。《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⑨朝代名(公元1115—1234年)。女真族完颜部首领阿骨打所建。

缕:

①线。《孟子·滕文公上》:“麻缕丝絮轻重同则贾(jià)相若。”(贾相若:价相同。)《天工开物·乃服·布衣》:“凡布缕紧则坚,缓则脆。”②逐条地;细致地。枚乘《七发》:“固未能,缕形其所由然也。”③量词。用于纱线或线状物。陆游《渔家傲·寄仲高》:“鬓丝几缕茶烟里。”《天工开物·乃服·经数》:“罗纱经计三千二百缕,绫绸经计五千、六千缕。”(经:经线。)

衣:

(一)①上衣。《诗经·邶风·绿衣》:“绿衣黄裳。”(裳:裙子;下衣。)②泛指衣服。《诗经·豳风·七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褐:用粗毛做的短衣。卒:终。)③遮蔽身体局部的东西。《晋书·惠帝纪》:“帝坠马伤足,尚书高光进面衣,帝嘉之。”④器物的外罩。欧阳修《六一居士诗话》:“苏子瞻学士,蜀人也,尝于淯井监得西南夷人所卖蛮布弓衣,其文织成梅圣俞春雪诗。”⑤指果实的皮、膜。齐丘《陪游凤皇台献诗》:“金桃带叶摘,绿李和衣嚼。”⑥指覆在地皮表面上的某些东西。白居易《营闲事》:“暖变墙衣色。”⑦鸟羽虫翅。陆游《小园独立》:“新泥添燕户,细雨湿莺衣。”张耒《夏日》:“蝶衣晒粉花枝舞。”[衣钵]亦作“衣缽”。原指佛教中师父传授给徒弟的袈裟和钵盂,后泛指传授下来的思想、学术、技能等。杨万里《赠王婿时可》:“两家不是无家法,何须外人问衣钵。” (二)yì①穿(衣服)。《孟子·滕文公上》:“许子必织布然后衣乎?”(许子:许行。)②给人衣服穿。《左传·昭公十三年》:“寒者衣之,饥者食之。”③覆盖。《周易·系辞下》:“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薪:柴草。)④包裹。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裂裳衣疮,手注善药。”


诗文 握手送人归,半拖金缕衣。
释义

握手送人归,半拖金缕衣。

“握手送人归,半拖金缕衣。”诗句出处:《菩萨蛮》;是唐朝诗人孙光宪的作品。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 9:5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