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排佛斥道韩文公 |
释义 | 排佛斥道韩文公从魏晋玄学兴起以后,儒家理论就相形见绌了。佛教理论日益完备,道教也紧追佛教的步伐,其理论发展都比较迅速。而儒家,只是牢牢抓住君臣父子这面旗帜不放。他们的理论活动,则较为沉寂。范缜那样的人物,往往只是电闪火花。 然而,儒家迟早要对这种局面作出反应。明确站在儒家立场,要求根除佛道二教的儒家学者的代表人物,是唐代中叶的文学家韩愈。 韩愈,河南孟县人。据说他的远祖可追溯到归附汉朝的匈奴相国韩颓当。他从小成为孤儿,跟着哥嫂度日。他刻苦自学,通过科举考试成了进士。 韩愈当时,儒家学者几乎都甘心情愿地拜佛教僧侣为师,自己甘愿作佛门弟子。他们穿着儒家的衣冠,却信仰佛教。其中的多数,无非是怕死后下地狱。 韩愈对这种状况深为不满。他认为,儒家应该信儒家的道,不应该信别家的道。为此,他针对佛教道教的道统说,提出了自己的道统说。 韩愈说,道与德是虚位,各家有各家不同的理解,赋予它们不同的内容。儒家的道,就是仁义礼智信。这样的道,尧传给舜,舜传给禹,禹传给汤,汤又传给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旦,周公旦又传给孔子,孔子又传给孟轲。孟轲以后,儒家道统就中断了。 秦朝焚书坑儒,儒家遭受打击,汉代信黄老,六朝时佛教又盛行。孟轲时天下的言论,不归杨,则归墨,后来是不入于佛,则入于道。入人家的道,就当人家的奴,帮人家说话,而尧舜周孔之道被许多人抛弃了。 韩愈说,按尧舜周孔的道来建立社会秩序,应使君臣父子各安其位,士农工商各安其业。这样建立起来的秩序,于人于己都有好处,也都容易实行。按这样的秩序原则来治理国家,就事事顺当。 韩愈把他当时的情况和古代相对比。古代有四种民:士、农、工、商。一民种地,四民吃粮;一民作工,四民用器。现在呢? 又加上佛、道,民就有六种。一民种地,六民吃粮;一民作工,六民用器,庶民百姓怎么能不贫困? 那些和尚道士,抛弃了君臣父子的义务,不从事生产,去追求什么清静寂灭。他们的办法若普遍推行,天下将成个什么样子! 因此,韩愈疾呼,佛道二教对社会的危害,比杨墨还厉害,必须坚决反对。他主张,国家应用最严厉的手段消灭佛道二教,让僧尼道士统统还俗,烧掉他们的书,把他们的寺庙道观给一般人居住。 韩愈把文章作为推行自己主张的工具。因此他反对那过于追求辞藻华丽的骈体文,提倡复兴古文,在文中明确地、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他提出“文以载道”,就是说,作文章必须为宣传自己的思想服务。 韩愈不仅反对佛教,而且反对道教。他是把二家相提并论的。但是后来,他主要成了反佛的英雄,是由于碰上了迎佛骨事件。 长安附近法门寺藏有佛骨。近年内突然在法门寺发现的佛骨就是唐代所迎的佛骨。四月八日,是佛的生日,唐宪宗要把佛骨迎回宫中供养,遭到了韩愈的谏阻。 唐宪宗迎佛骨的情况,历史记载不多。后来,唐懿宗咸通十四年(873),又迎佛骨。《杜阳杂编》记载了当时宗教狂热的盛况。 释迦如来真身舍利(陕西法门寺地宫藏) 当时也有人谏阻,但唐懿宗说:只要能见佛骨一面,死而无憾。 于是用金银做成宝刹,即庙宇,有许多个。上面装饰着各种珍宝。单装饰的珍宝,差不多要用一百斛。一个宝刹,要用几百人护送。前后仪仗,约有万人。 四月八日,佛骨进入长安,围观者扶老携幼,企求幸福。富豪的人家,都坐着华丽的车子,穿着华丽的衣服。有个当兵的,在佛骨前斩断左臂,右手拿着,一步一跪,鲜血淋漓。至于跪行的、断发的、咬掉手指以示虔诚的,不可胜数。有个和尚,把点着的艾蒿放在头顶,叫作“炼顶”,疼痛难忍,大呼小叫。于是几个青年按住,不让他动。他实在疼痛难忍,就爬在路上号啕大哭。头顶烧得焦烂,遭到别人耻笑。 皇帝还下诏,京城到处都要临时垒土为香刹,有的高一二丈,有的八九尺,都用金玉装饰。京城内,这样的香刹约有万数。那些富贵人家,也多以金玉为树,水银为池,招揽僧徒,广设佛像。长安全城,载歌载舞。 唐宪宗当时的情况,想来和这也差不多。作为一个关心国家命运的知识分子,韩愈无法不挺身而出。他向皇帝上书,其中说道:佛教不是中国的传统,而是汉代才传入的。他们不知君臣父子大义,信奉他们,必然国破身亡。汉明帝时,佛教传入。汉明帝信佛教,结果在位不过十八年,以后就是政局动乱。南北朝时,信佛越虔诚,国祚就越短促。尤其是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三度舍身事佛。祭祀也不用牲畜,每日只吃一顿饭,而且都是素菜。后来被侯景逼迫,饿死台城,国家也跟着灭亡。信佛本为求福,没想到反而招祸。由此看来,佛教实在是不可信。 唐宪宗看表大怒,要杀韩愈。幸赖宰相裴度等保救,才免一死。被发配到潮州,即潮汕地区。当时是最偏僻、荒凉的地区之一。韩愈对自己的作为毫不追悔,他在诗里写道:“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韩愈到潮州,时间大约不足一年,他解放奴婢,兴办教育,为百姓兴利除害,深得潮州人民爱戴。宋代苏东坡论及韩愈这段往事,说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穷,能使潮州人世世代代祭祀他,却不能使自身一日安于朝廷之上,这是为什么呢? 苏轼说,先生能办到的,是自己的能力;办不到的,是天意。所谓天意,不过是韩愈无法抗拒的外在力量罢了。 唐代《迎佛骨图》(局部,陕西法门寺藏) 然而韩愈反对二教的斗争,极大地鼓舞了儒者,以韩愈为转机,虽经几起几落,儒学终于得到了复兴。所以到儒学复兴的宋代,韩愈得到极大的尊敬。 然而韩愈一生并不得意。据说他病重时,别人把他送回家乡,他觉得自己一生不得志,不配入祖坟。留下遗嘱说,死在哪里就葬在哪里。现在韩愈墓犹在,在河南孟县城西,不在韩氏祖坟。当地政府经过整修,上有任继愈题写的匾。当地流传着不少韩愈的故事,大约现在已经整理出来了吧。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