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按部就班,杨谅兵败并州 |
释义 | 按部就班,杨谅兵败并州杨谅是隋高祖杨坚最小的儿子,兄弟中排行老五,开皇元年立为汉王,开皇十七年(597)出任并州(今山西太原西南)总管,辖境内地域广阔,州郡众多,属下精兵荟萃,人强马壮,在诸藩王中实力最为雄厚。杨谅本无异心,但自太子杨勇以谗言被废,他就居不自安,始有不可告人的长远打算。为了加强辖境内的军事设施,他借口防御突厥入侵,太原地当要冲,必须完善武备。骗得高祖的信任之后,即大兴土木,加固城池,大量铸造兵器,招收亡命之徒充实军队,一时兵员暴增数万。同时亲善同党。其咨议参军王頍谋略出众,大将萧摩诃武艺过人,但入隋以后皆郁郁不得志,自从深受杨谅信任,彼此有如鱼得水之感。杨谅准备渐渐充分,蓄势待发,但因缺乏合适的借口,仍在观望之中。不久,蜀王杨秀也因罪废为庶人。至此,加上开皇末年被废官的秦王杨俊,他们五兄弟中已有三人命运相同或相近。杨谅深觉寒心,打定主意宁愿铤而走险也不蹈诸兄后尘。仁寿四年(604)高祖驾崩,杨谅即打出反旗,声称兴兵诛反贼杨素。起兵之初,王頍为杨谅出谋划策说:“殿下的将吏家属俱在关西,若用这帮人最好是长驱直入,直捣京师,这就是兵法所谓的迅雷不及掩耳。如果只想割据旧齐故地,则宜任用关东人士,就地营缮,这样即可保证关内、关东人各得其所。”杨谅觉得两种策略各有所长,干脆兼用互补。总管府兵曹裴文安又向杨谅献计:“井陉以西本在殿下掌握之中,太行山以东的兵马又在我的管辖之下,宜全部征发。以羸兵弱卒屯守交通要道,仍令他们见机行事,攻城掠地,所有精锐则直入蒲津。文安愿任前锋,殿下随后率大军跟进,火速赶到灞上,那么咸阳以东不劳兴师动众即可全部搞定,而京师那边闻风震动,一时兵马无暇聚集,群臣上下互相猜疑,人心摇摇如风卷枯木,我军在这种情况下陈兵阙外,号令一出,谁敢不从?只须十来天时间,即可见大功告成了。”杨谅欣然采纳,分遣将领攻河阳、黎阳、雁门以及燕、赵故地,由文安、纥单贵、王聃、茹茹天保、侯莫陈惠直逼京都。各路大军纷纷起程,烟尘蔽天,不辨日月,确有气吞山河之势。可是杨谅很快又改变了计划,命令纥单贵断河桥、守蒲州,另将文安召回。文安深为不解,他对杨谅说:“兵不厌诈,贵在神速,常以出其不意致胜。殿下如今迟迟不肯出发,又命文安退回,假如京师那边筹划停当,殿下的大事可就告吹了!”杨谅听了毫无反应,仍按自己的想法行事。杨谅还想按部就班,隋炀帝却很能抓住时机,他派杨素率领五千骑兵轻袭蒲州,击破了王聃和纥单贵。接着杨素又击走杨谅步将赵子开于高壁(在今山西灵石县南),进逼太原外围。杨谅在蒿泽布阵迎击杨素,恰好天降大雨,他就想不战而回师,王頍进谏说:“杨素孤军深入,士马疲惫不堪,殿下若亲率精锐出击,定可获胜。假如现在不战而退,只会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最不可取。”杨谅不听,挥军退守清源,果然被杨素乘胜击败,逃入并州,在杨素久围之下开城门投降。杨谅至此彻底失败,实在只怪他自己拒用良策,一意孤行。(《隋书·文四子传》)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